第六节 迁移登记
第五十九条 〔迁移登记原则〕公民迁移户口,以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遵循先家庭户后集体户的原则办理户口迁移。公民拟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符合拟迁入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可以申请办理户口迁移登记。
整户迁移的,应当由户主或户内成年人办理。未成年子女户口迁移应当随父母,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集体户口或空挂户口人员,本人及配偶、子女在本市有住房或符合投靠条件的,应当迁出。集体户口迁移的,已随迁移人在集体户内办理户口登记的亲属应当随迁移人一并迁出。
集体土地上的户口迁移、户口冻结地区的冻结范围和时限遵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规定。
第六十条 〔迁移登记办理程序〕公民申请办理户口迁移登记的,应当提交与迁移事由相关的证明材料,并按规定申领户口迁移证件。
第六十一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迁移〕公民申请办理户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迁移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拟迁入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符合当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公安机关应当为其签发《准予迁入证明》;
(二)凭《准予迁入证明》向拟迁出地公安机关申请迁出户口,公安机关应当为其办理户口迁出登记并签发《户口迁移证》;
(三)凭居民户口簿、《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拟迁入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入登记。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和毕业的学生凭录取通知书、毕业(结业)证书等办理户口迁移,可以不使用《准予迁入证明》。
第六十二条 〔省内“一站式迁移”〕我省范围内户籍居民符合居住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可以向拟迁入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当场办理迁入手续,不需要提供《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迁移证》。
第六十三条 〔迁移登记一般情形〕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拟迁入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户口迁移:
(一)〔直系亲属投靠迁移〕公民直系亲属之间的迁移包括:夫妻间投靠、子女投靠父母(市外迁入,合肥市仅限未婚子女)、父母投靠子女、未成年子女投靠(外)祖父母(父母均为军人且户口均已注销的)。
(二)〔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公民以购买、继承、租赁等合法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的,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在房屋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户口迁移。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以不动产权属证书为依据登记为家庭户;租赁公有房屋的,可凭房管部门出具的公有房屋租赁证明登记为家庭户;租赁非公有房屋的要求迁移户口的(合肥市区范围内除外),经房管部门备案后,应当将户口落在居住地的公共集体户上。合法稳定住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转让的,公安派出所依据现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申请,应当告知住所原登记人员迁出户口;原登记人员拒不迁出或者不具备迁出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将其户口迁至户口所在地公共集体户。
(三)〔合法稳定就业迁移〕因工作调动、录(聘)用、务工经商或从事公益性事业等合法稳定就业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就业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户口迁移。
(四)〔人才引进迁移〕在我省就业的人员,获得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具有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为其他紧缺人才的,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就业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户口迁移。
第六十四条 〔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升学户口迁出。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新生,入学时可以凭录取通知书自愿选择将户口迁往学校。在校期间需迁移户口的,凭学校出具的接收证明,比照新生入学办理户口迁移。
(二)升学户口迁入。大中专院校申报新生迁入登记时,应当向学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盖有招生主管部门录取专用章的录取新生名册、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迁移材料。入学时已将户口迁入学校学生集体户的,就读期间不办理户口迁出手续,退学、转学和被开除学籍的除外。退学、被开除学籍的学生需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
(三)毕业户口迁出。入学时已将户口迁入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应当将户口迁出学生集体户。入学前未将户口迁入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落实就业单位的,凭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和接收单位证明等证明材料办理户口迁移。
(四)毕业户口迁入。大中专毕业院校毕业生,户口未从学生集体户迁出的,毕业后两年之内可按照“来去自愿”原则,在入学前户口迁出地、现工作地(城镇)、实际居住地(城镇)自由落户。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在常住地直接登记为家庭户;无合法稳定住所的,可以在就业地人才交流中心登记集体户或登记公共集体户。
第六十五条 〔离婚户口迁移〕夫妻双方在同一户上,离婚后需要迁移户口的,可凭离婚手续及房屋权属相关证明办理户口迁移。离婚一方申请迁出而不具备迁出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将其挂靠在公共集体户。
离婚一方不愿出具居民户口簿,另一方无法进行户口迁移,经公安派出所调解无效的,离婚当事人可提出书面申请,凭离婚证、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公安派出所应当及时通知持原居民户口簿的一方到户籍地办理相关户口注销手续。
离婚一方户口应当迁出而不迁移的,另一方当事人可提出书面申请,凭房屋权属证明,离婚证、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对方户口迁出。经公安派出所调查核实并调解无效的,派出所可以经告知后将其户口挂靠公共集体户。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移问题,离婚双方协商一致的按协商结果办理;协商不一致的,公安派出所告知后,按照离婚证、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随有抚养权的一方迁移。另一方不愿出具居民户口簿,抚养权人无法迁移未成年子女户口,经公安派出所调解无效的,离婚当事人可提出书面申请,凭离婚证、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公安派出所应当及时通知持原居民户口簿的一方到户籍地办理相关户口注销手续。
第六十六条 〔家属随军迁移〕经军队政治部门批准的随军家属,可以在部队驻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移。
第六十七条 〔特殊情形迁移〕非婚生子女随母入户,《出生医学证明》上无父亲信息,或《出生医学证明》上有父亲信息、随母入户后其父母仍未办理结婚证的情况下,迁移至父亲处,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迁移登记 | ||||
迁移登记原则 | 一、公民拟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符合拟迁入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可以申请办理户口迁移登记。 二、整户迁移的,应由户主或户内成年人办理。 三、未成年子女户口迁移应随父母,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公民迁移户口,以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遵循先家庭户后集体户的原则办理户口迁移。 五、集体户口或空挂户口人员,本人及配偶、子女在本市有住房或符合投靠条件的,应当迁出。集体户口迁移的,已随迁移人在集体户内办理户口登记的亲属应随迁移人一并迁出。 六、集体土地上的户口迁移、户口冻结地区的冻结范围和时限遵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规定。 |
|||
办理程序 | 一、公民申请办理户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迁移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拟迁入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符合当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公安机关应当为其签发《准予迁入证明》; (二)凭《准予迁入证明》向拟迁出地公安机关申请迁出户口,公安机关应当为其办理户口迁出登记并签发《户口迁移证》; (三)凭居民户口簿、《准予迁入证明》、《户口迁移证》到拟迁入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入登记。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和毕业的学生凭录取通知书、毕业(结业)证书等办理户口迁移,可以不使用《准予迁入证明》。 二、省内“一站式迁移”:我省范围内户籍居民符合居住地户口迁移政策的,可以向拟迁入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当场办理迁入手续,不需要提供《准予迁入证明》和《户口迁移证》。 |
|||
类别 | 事项 | 申报材料 | 条件说明 | |
直系亲属投靠户口迁入 | 夫妻投靠 | 1、
夫妻双方《居民户口簿》; 2、《结婚证》。 |
||
子女投靠父母 | 1、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双方《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子女与父母的亲属关系证明。 |
1、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应首先确定抚养权,或按父母协商结果办理; 2、市外迁入,合肥市仅限未婚子女。 |
||
父母投靠子女 | 1、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双方《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父母与子女的亲属关系证明。 |
|||
迁移登记 | ||||
类别 | 事项 | 申报材料 | 条件说明 | |
直系亲属投靠户口迁入 | 父母均为军人 且户口均已注销的, 未成年子女 投靠(外)祖父母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已办理的提供); 2、父母为双军人身份说明材料及户口均已注销材料(可以网上核查到的除外); 3、(外)祖父母的《居民户口簿》; 4、父母《结婚证》; 5、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
||
合法稳定住所户口迁移 | 取得房屋所有权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不动产权证书; 3、申请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亲属关系证明。 |
1、购买二手房时,新房主须在原房主全户迁出后,凭相关证明材料,办理购房迁移户口手续;原登记人员拒不迁出或者不具备迁出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将其户口迁至户口所在地公共集体户; 2、产权登记为共有,且产权共有人为非直系亲属的,须经产权共有人协商确定户主,并出具书面报告;产权共有人经协商确定并由其中一方办理立户后,其他非直系亲属共有产权人在该产权人未全户迁出之前不予办理户口迁入或立户; 3、未成年人购房入户,因其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需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提出落户申请,未成年人随迁; 4、父母双方均为军人且户口已注销的,产权人为未成年人本人或者父(母)的,未成年人子女要求迁移,可以单独立户。 |
|
租赁房入户(国有土地)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申请人有配偶、未婚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亲属关系证明; 3、房管部门出具的公有房屋租赁证明或经主管部门备案的租赁合同。 |
租赁公有房屋的,可凭房管部门出具的公有房屋租赁证明登记为家庭户;租赁非公有房屋的要求迁移户口的(合肥市区范围内除外),经房管部门备案后,应当将户口落在居住地的公共集体户上。 | ||
迁移登记 | ||||
类别 | 事项 | 申报材料 | 条件说明 | |
合法稳定就业户口迁入 | 工作调动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工作调动的相关文件或批复。 3、单位接收证明(迁入单位集体户的提供); 4、合法稳定住所相关证明(迁入家庭户的提供); 5、申请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
市外迁入,合肥市仅限未婚子女。 | |
录(聘)用公务员、 事业单位人员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市(县)以上主管部门出具的录(聘)用证明; 3、单位接收证明(迁入单位集体户的提供); 4、合法稳定住所相关证明(迁入家庭户的提供); 5、申请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
市外迁入,合肥市仅限未婚子女。 | ||
务工、经商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 2、合法稳定住所相关证明(迁入家庭户的提供); 3、单位接收证明(迁入单位集体户的提供); 4、工商营业执照或劳动合同(合肥市须满2年); 5、缴纳社会保险相关证明或纳税证明(合肥市须满1年); 6、申请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
年限计算方式:申报人向公安机关申报户口登记之日止,已连续累计达到规定的年限;市外迁入,合肥市仅限未婚子女。 | ||
迁移登记 | ||||
类别 | 事项 | 申报材料 | 条件说明 | |
人才户口迁入 | 县级以上劳动模范 或先进工作者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表彰证书或文件; 3、单位接收证明(迁入单位集体户的提供); 4、合法稳定住所相关证明(迁入家庭户的提供); 5、申请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
市外迁入,合肥市仅限未婚子女。 | |
具有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或为其他紧缺人才的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职业资格证书或中专以上(含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等; 3、单位接收证明(迁入单位集体户的提供); 4、合法稳定住所相关证明(迁入家庭户的提供); 5、申请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申请人与随迁人员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
合肥市为高级工,本科以下学历或40岁以上本科学历的需本市就业劳动合同;市外迁入,合肥市仅限未婚子女。 | ||
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 | 升学迁移 | 迁出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录取通知书。 |
在校期间需迁移户口的,凭学校出具的接收证明,比照新生入学办理户口迁移。 |
迁入 | 1、 落户新生的《居民户口簿》(省内)或《户口迁移证》(省外)、居民身份证; 2、录取通知书; 3、盖有招生主管部门录取专用章的录取新生花名册。 |
1、此类户口,一般由学校户口专管员办理,各地根据学校招生规模确定2、3项; 2、入学时已将户口迁入学校学生集体户的,就读期间不办理户口迁出手续,退学、转学和被开除学籍的除外。退学、开除的学生需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 |
||
迁移登记 | ||||
类别 | 事项 | 申报材料 | 条件说明 | |
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 | 毕业迁移 | 迁出 | 1、 学校提供的毕业生花名册、户口专管员及学生身份证件(学校户口专管员办理的提供); 2、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生个人办理的提供); 3、就业报到证或单位接收证明。 |
此类户口,一般由学校户口专管员办理。 |
迁回入学前 户口迁出地 |
1、申请人《居民户口簿》(省内)或《户口迁移证》(省外)、居民身份证; 2、毕业证; 3、原户口迁出地《居民户口簿》; 4、体现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
1、入学时已将户口迁入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应当将户口迁出学生集体户。入学前未将户口迁入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落实就业单位的,凭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和接收单位证明等证明材料办理户口迁移; 2、大中专毕业院校毕业生,户口未从学生集体户迁出的,毕业后两年之内可按照“来去自愿”原则,在入学前户口迁出地、现工作地(城镇)、实际居住地(城镇)自由落户。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在常住地直接登记为家庭户;无合法稳定住所的,可以在就业地人才交流中心登记集体户或登记公共集体户。 |
||
迁入就业单位 | 1、申请人《居民户口簿》(省内)或《户口迁移证》(省外)、居民身份证;; 2、毕业证; 3、单位接收证明或就业报到证。 |
|||
迁入 现实际居住地 |
1、申请人《居民户口簿》(省内)或《户口迁移证》(省外)、居民身份证; 2、毕业证; 3、迁入地《居民户口簿》和体现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投靠直系亲属的提供); 4、现实际居住地的合法稳定住所证明(立户的提供)。 |
|||
迁入集体户 | 1、申请人《居民户口簿》(省内)或《户口迁移证》(省外)、居民身份证; 2、毕业证; 3、人才交流中心同意落户介绍信(迁入人才交流中心的提供); 4、房管部门出具的无房证明(迁入公共集体户的提供)。 |
|||
迁移登记 | ||||
类别 | 事项 | 申报材料 | 条件说明 | |
大中专学生户口迁移 | 退学、转学和 被开除学籍迁移 |
迁出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学校或教育部门作出的退学或转学、开除的处理决定。 |
|
迁入 | 1、申请人《居民户口簿》(省内)或《户口迁移证》(省外)、居民身份证; 2、学校或教育部门作出的退学或转学、开除的处理决定; 3、原迁出地《居民户口簿》(迁回原迁出地的提供); 4、迁入地《居民户口簿》和体现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投靠直系亲属的提供); 5、现实际居住地的合法稳定住所证明(立户的提供)。 |
|||
涉军户口迁移 | 家属随军户口迁入 | 1、 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军队政治部门批准的随军批复; 3、合法稳定住所相关证明(迁入家庭户的提供); 4、单位接收证明(迁入单位集体户的提供)。 |
||
迁移登记 | ||||
类别 | 事项 | 申报材料 | 条件说明 | |
离婚户口迁移 | 基本要求 | 夫妻双方在同一户上,离婚后需要迁移户口的,可凭离婚手续及房屋权属相关证明办理户口迁移。离婚一方申请迁出而不具备迁出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将其挂靠在公共集体户。 | ||
离婚户口 迁移 特殊情形 |
一方不愿出具 《居民户口簿》,另一方无法进行 户口迁移, 经公安派出所 调解无效。 |
1、
申请人申请及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离婚证(法院判决书、调解书); 3、迁往他处所需要的迁移材料。 |
公安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后,应及时通知持原居民户口簿的一方到户籍地办理相关户口注销手续。 | |
一方户口应迁出 而不愿迁移, 经公安机关 调查核实并 调解无效。 |
1、
申请人申请及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房屋权属相关证明; 3、离婚证及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协议书(法院判决书、调解书)。 |
1、经公安机关告知后办理; 2、放入户口所在地的公共集体户。 |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迁移 | 1、申请人申请及《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离婚证及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协议书(法院判决书、调解书); 3、离婚双方关于未成年子女户口迁移的协议书(协商一致的出具); 4、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证明。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移问题,离婚双方协商一致的按协商结果办理;协商不一致的,公安派出所告知后按照离婚证及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协议书(法院判决书、调解书)随有抚养权的一方迁移。另一方不愿出具《居民户口簿》,抚养权人无法迁移未成年子女户口,经公安派出所调解无效的,离婚当事人可提出书面申请,凭离婚证及在民政部门备案的离婚协议书(法院判决书、调解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公安派出所应及时通知持原居民户口簿的一方到户籍地办理相关户口注销手续。 | ||
特殊情形迁移 | 非婚生子女户口随母登记后,投靠父亲迁移 | 1、申请人申请及《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亲子鉴定。 |
非婚生子女随母入户,《出生医学证明》上无父亲信息,或《出生医学证明》上有父亲信息、随母入户后其父母仍未办理结婚证的情况下,迁移至父亲处,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