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 就业创业领域 > 就业信息服务 > 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信息分类: 其他,劳动、人事、监察、社保 内容分类: 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发文日期: 2020-12-07 09:27:51 生成日期: 2020-12-07 09:27:51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埇桥区2020年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绩效评估报告
词:

埇桥区2020年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绩效评估报告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0-12-07 09:27 责任编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大小:【    】

 

根据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皖人社秘〔2019〕255号)精神,对照《安徽省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的考核内容,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对我区2020年度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实施绩效开展了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8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六稳”工作,“稳就业”被列为“六稳”工作之首,并明确提出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当前,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已成为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按照省、市相关工作部署,我区人社部门大力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围绕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促进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帮助其提升生活水平;积极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提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二)项目绩效目标

1.绩效目标下达情况。2020年,市下达我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目标任务680个,用于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中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失地失林人员、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组织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76个,吸纳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或16到24岁目前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失业青年到见习基地进行3-12个月就业见习,并支付见习人员每月不低于2000元(其中财政补贴1400元)。

2.绩效目标完成情况。2020年我区围绕目标任务,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区共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80个。其中: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4个,托底安置岗位674个,其他可以纳入的岗位2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00%。截止年底,共有478名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安置率为70%,超过安置率不低于50%的目标要求。我区共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885个,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131%,吸纳见习人员556人参加见习,其中企业78家,接收见习生400人,占见习生总数的72%,事业单位43家,接收见习生156人,占见习生总数的28%,安置人员超过了安置率不低于50%的目标要求。

(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我区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严格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人员工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640元/月)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对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每人每月300元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待遇均超过2000元/月,并按照规定购买了意外伤害险,各级财政按照1400元/月标准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我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补贴资金均按季度及时足额拨付,并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全年无一列投诉举报。2020年全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截至目前累计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共计615.61683万元,其中单位岗位补贴38.87万元,个人岗位242.93755万元,社保补贴333.90833万元;就业见习补贴565.22万元。

二、评价结果

就业创业促进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4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经对照考核指标、聚焦目标任务等开展客观自评后,我区2020年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绩效自评得分100分,具体指标自评情况如下:

(一)投入(20分)

1.项目立项。一是项目立项规范化。区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埇桥区2020年就业创业促进实施方案》(埇人社发〔2020〕101号),明确岗位开发目标、要求和程序。按照《安徽省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区公益性岗位开发按规定面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服务。我区按照《安徽省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依规进行就业见习基地认定和岗位开发。2020年我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立项规范、目标任务明确、岗位开发文件材料符合规定。二是绩效指标明确化。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目标任务通过《2020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街道(乡镇)。

2.资金落实。一是补助资金到位及时。按规定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列支。省上年度预拨就业补助资金每年能及时到位,可以足额保障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经费支出。按照《安徽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就业创业促进工程中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均按照用人单位申请据实拨付。二是补贴资金发放及时。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补贴均由用人单位集中申报。我区发布“一次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全面推广“安徽省阳光就业网上办事大厅”,用人单位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互联网提交资金申请(首次申请资金和人员有变动的需现场办理),免去了现场办理和繁杂纸质材料,极大方便了用人单位申请补贴资金。我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补贴资金一般情况下按季度及时足额拨付,特殊情况下按月拨付。

(二)过程(30分)

1.项目管理。一是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年初我区按照《安徽省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评价办法》,明确全年工作方向和工作标准,并要求各街道(乡镇)树立对标意识,不断提高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性;树立短板意识,不断提高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质量;树立宣传意识,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的知晓度。为更好的落实该项工程,我区按照市局下发的《宿州市2017年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月度考核暂行办法》,从任务完成情况、资金支出规范情况和基础工作等三个方面开展日常工作。二是项目制度执行有效性。我区综合利用文件布置、会议部署、座谈、实地督查、系统查验、文字通报等方式,指导街道(乡镇)落实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各项制度。3月份召开了全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工作启动会,重点部署我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工作;8月份召开了全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专题会议,重点规范就业见习工作;11月份召开了全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推进会,重点部署年底的台账整理、民调工作。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今年开始委托第三方到安置单位实地查看人员的在岗情况,保证民生工程资金有效发放。日常工作中区人社局就业股和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通过电话、QQ群等方式对街道(乡镇)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工作进行实时指导。今年以来,我区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督查活动,重点对各街道(乡镇)岗位开发真实性、工作开展规范性和资金拨付及时性及受益对象满意度进行督查,现场反馈督查情况,并提出整改要求。三是项目信息录入和台账管理落实情况。我区按照市局统一设计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台账模板,通过台账即可清晰明了的展现每月公益性岗位开发、人员安置、资金拨付等工作进展情况。每月按时报送工作进度。依托“安徽省就业失业管理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2020年我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工作均实现系统化管理。目前,我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就业见习基地认定、见习岗位开发、见习人员上岗等工作均通过系统进行申请、审核、审批。四是资料报送情况。我区严格按照市人社局和区民生办的要求,月底前报送每月的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进展情况表,报表从未迟报、漏报。每月报送通讯信息两篇以上,多篇信息被市、区民生办和拂晓报等网站媒体刊载。

2.财务管理。一是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资金支出严格按照《安徽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执行。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区也都建立了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高效、安全支出。二是资金使用合规性。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补贴资金均通过“安徽省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请审核,岗位开发和人员安置与资金申请进行关联校验,凡是没有通过系统进行岗位开发和人员安置登记的,均无法进行资金申请,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资金支出提供安全防护。三是监督检查情况。我区聘请了就业资金社会监督员,每年均组织开展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三)产出(25分)

我区在年初提前谋划,3月份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目标任务。2020年我区公益性岗位共开发68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885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1%。

(四)效果(25分)

一是社会效益情况。2020年,全区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478名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员安置率为70%。全区就业见习岗位安置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到24岁失业青年556名,人员安置率为113%。两项岗位人员安置率超过省规定的不低于50%安置率要求。信息化发放七类困难家庭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及时为 91名毕业生共计发放求职创业补贴 13.65 万元。积极开展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创建和管理,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各类群体提供优质创业环境和服务。二是可持续影响情况。全区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宣传工作,多样化开展政策宣传。为确保宣传效果,全年共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工程集中宣传4次,各乡镇(街道)分别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宣传活动36场。开展公益性岗位集中招聘会12次,就业见习对接会3次。活动中累计发放宣传单4000份。结合“四送一服”、“四进一促”工作开展,积极向企业宣传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政策,鼓励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就业见习岗位。三是受益对象满意度。我区十分重视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实施满意度,在日常工作中,街道(乡镇)通过政策宣传、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化解受益对象的疑问和处理受益对象诉求。区人社局通过委托第三方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进行政策宣传及人员在岗情况抽查,提高了受益对象的满意度。今年我区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未出现一次投诉事件。

三、好的经验做法

一是以人为本,认真组织供需见面。供需见面是高校毕业生走上见习岗位的关键环节,根据毕业生的专业和特长及见习单位的需求,分批分类组织供需见面。先后安排了3次6家见习单位、5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的现场供需见面会。通过供需见面,共有110名毕业生分别在30家见习单位参加了就业见习。

二是公益性岗位人员安置上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2020年埇桥区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21名,其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187名,占安置人员总数的85%。这类人员因为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学历偏低,身体状况欠佳等原因较不容易找到工作,更应该列为政府的帮扶对象。并且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是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按文件规定该类人员政策可以享受到退休(5年)。其他类型的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只能享受3年,3年期满需要退出公益性岗位,退出后用人单位可能会考录到企业成本问题不予继续录用,该类人员又会面临就业困难的处境。

四、存在问题

满意度调查中电话的接通率有待提高。从我区自行组织的民意调查反馈的民调结果来看:受益人员的满意度比较好但是接通率有待提高,尤其是就业见习岗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受益人更换了电话号码没有及时上报;二是部分单位因为工作性质上班时间无法接听电话;三是目前社会上,包括各政府机关的各项满意度回访电话较多,使被调查人易产生反感情绪。

 

                                                                                     埇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