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 公共服务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信息分类: 其他,商贸、海关、旅游,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个人 内容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文日期: 2024-08-19 10:49:47 生成日期: 2024-08-19 10:49:47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以“纸”尖艺术让非遗“活”起来
词:

以“纸”尖艺术让非遗“活”起来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8-19 10:49 责任编辑: 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大小:【    】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经过他灵巧的双手,翻飞出大千世界……在埇桥区西二铺镇,有这样一位巧手的艺人,制作剪纸过程中与其他的匠人不同,不仅使用传统的红色宣纸,还使用了红色布料进行创作,让剪纸“立体”了起来!他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埇桥布艺剪纸”民间手艺人刘克奇。


日前,在西二铺镇西二铺村民间手艺人刘克奇的工作室,一幅长约2米的巨幅剪纸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幅作品表述了二十四孝文化之芦衣顺母,而刘克奇正在专心致志地剪着手中的红纸,上演方寸间的“指尖艺术”。


“今年是建党103周年,我在中间放了103数字,里面加上党徽,外面是五角星,然后外面一圈是牡丹花,最外面也是牡丹花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这样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刘克奇向记者介绍道,他从作品设计到构思、剪制只用了二十多分钟。

2015年,还在学校读书的刘克奇第一次接触到了剪纸课程。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大量的课后练习,他的剪纸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随后,刘克奇被老师选中,参加了安徽省各个市举办的非遗剪纸活动。2017年寒假,他被老师带到上海,在那里他经常参加剪纸活动,并在上海的一个剪纸博物馆里,看到了许多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学到了很多知识。2021年,刘克奇回到家乡,加入了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并与司法、公安等部门合作,制作了一些法治宣传、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剪纸作品。

刘克奇告诉记者:“回到家乡之后,我跟随司法局、电视台、街道、社区下基层,开展普法宣传,让剪纸艺术与法治结合,让群众从剪纸中学到法律知识,更好地宣传法治内容与剪纸艺术。”

据了解,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埇桥布艺剪纸”将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与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交融在一起,加上吸收其他民间艺术的诸多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刘克奇作为一名年轻的非遗文化手艺人,不仅肩负着非遗剪纸艺术的传承重任,还需要将这份传承带到学校,教授给孩子,所以他选择进入了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进行支教。


民间手艺人刘克奇表示,剪纸是一座沟通心灵、传递情感的桥梁,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而言,剪纸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更能通过这一创造性的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表达内心世界,也能让他们在今后掌握一门手艺,能够用这门手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近年来,刘克奇参加过全国各地举行的非遗剪纸活动,并获得了数项荣誉。2020年7月获得温州市首届剪“刻”纸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奖,同时获得剪纸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证书;2022年6月获得宿州市“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剪纸(网络)展最佳作品奖;2022年6月获得与法同行——宿州市法治宣传剪纸作品展(线上)优秀奖。(顾文强  张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