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埇桥区教体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体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基础、补短板、抓改革、提质量,教育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政治引领,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严格党建工作管理。坚持年终考核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加强党建工作日常管理。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暨全区教育系统“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对2023年度党建工作完成较好的50个学校党组织进行表彰。从严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考核评议,指导下辖党组织做好党费收缴、发展党员、换届选举等党建重点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对公办学校党组织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情况的指导督导,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三)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深化思政课建设,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先后组织开展“铸魂育人”思政一体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厚植爱国情怀共筑伟大梦想”爱国主题教育观摩研讨等活动,评选表彰全区教体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89人。二是深入实施“五大行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入选教育部全国区域优秀案例,十一中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九小、九中入选首批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宿州市第一小学等四所学校被市教体局认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三)突出主责主业,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一是扎实开展“五个一”常态化督导监测。对102所学校实施“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与批改、随机问题调查”“五个一”教学教学常态化督导监测,通过抽点抓面,引导全区中小学抓业务、抓教学、抓质量,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二是深耕督导教研协作区建设。各督导协作区围绕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开展主题研讨、学校观摩、教育督导、质量监测等活动156余场次,参与教师27000余人次,《督导研评协作区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埇桥实践》在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地一案”学术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介绍。三是组织实施学校目标管理评价。修订《埇桥区学校目标管理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树牢鲜明的质量导向,通过实地验证、巡视观察、座谈交流、综合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年度目标落实情况,33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2023年度全区学校目标管理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四)加强统筹协同,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一是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力度,全年改扩建幼儿园5所、新增公办学位240个,小区配套园移交4所、新增公办学位1350个。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出台《关于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城带乡、以弱扶强,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坚持“特色+特长”办学思路,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落实三中与一中、三中与当涂一中、矿建中学与二中的结对帮扶,促进县域与城区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四是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实施《埇桥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充分利用资源教室辐射作用,提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办学水平,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率达97.22%。五是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宿州应用技术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及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优质专业,《服装缝制工艺》课程被审批为省级核心精品课程,智能制造专业群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
(五)坚持服务为本,夯实教育民生之基。一是积极推进幼有所育。全区幼儿园新增托位980个,新增公办学位1590个,确保有需求幼儿延时服务全覆盖,有效缓解群众“入公办难”“接娃娃难”等问题。二是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健全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年资助经济困难学生53542人次,发放资助资金4200余万元。三是精准实施快乐健身。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年建设体育公园1个、口袋体育公园4个、百姓健身房2个、和美乡村示范点1个,开展培训2.9万人次,参加赛事活动12.9万人次。四是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十一中银河四路校区、十一小南翔校区、通济小学北校区、三初中扩建项目先后竣工投入使用。利用维修改造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3294.4万元,维修改造22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投入资金4108万元,改造2所学校3个单体;投入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资金1705.8万元,维修改造4所学校。
(六)优化师德师风,全面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第一标准,深入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崇德尚美、敬业立学,评选表彰213名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持续开展“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从严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二是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多渠道补充教师,2024年公开招聘教师626人、定向培养乡村教师136人,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压力。强化教师业务培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和省市区相关培训,35名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68名老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133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国家和省市表彰。
(七)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强化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实施领导班子包保学校,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地持续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一是大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9万份、开展知识讲座560余场。二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整改、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整治消防安全隐患435处、校园安全隐患2005处。持续开展学生之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共排查化解学生间矛盾纠纷1855起。三是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校园安全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细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开展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200余场,召开心理健康专题班队会1500余次。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档案,加强特殊群体管理,排查出特殊学生13567人,逐一实行精准管理。四是切实保障食堂食品安全。压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食堂承包经营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通过不定期不间断、随机、四不两直等方式对全区360所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开展督查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下发整改通知书100余份,要求限期整改到位。联合市场监管局召开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警示培训会议,培训1700余人次。
(八)深化体教融合,积极发展体育运动。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课桌舞比赛和啦啦操比赛。宿州市第十一中学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二是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省篮球锦标赛、手球比赛埇桥代表队分获第一、第二,安徽省青少年田径冠军赛埇桥区获得25金19银,总分位居全省第二。宿州九中男子排球队获得安徽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冠军,十一中射箭队在安徽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中夺得9金,大泽乡初中女篮在安徽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比赛中获得全省第二名。
2024年,我区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入选教育部2023年全国区域优秀案例,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宿州市第一小学、大泽乡镇中心学校、杨庄镇中心学校荣获安徽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宿州应用技术学校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区教体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生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办学条件仍需改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校额、大校额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城镇挤、乡村弱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对标省颁标准2026年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验收还有不小差距。城区初中学位仍有缺口。
二是师德师风仍需优化。全区教育点多、线长、人员多,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存在不小的难度。违规补课、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规范、损害教育形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三是安全管理仍需加强。个别学校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够深入细致,全区校园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涉生涉校的安全问题还偶有发生,校园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