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圩村位于宿州市城北10公里处,符离镇西南部,全村2040户6788人,耕地面积1.2万亩。近年来,沈圩村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从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难题,营造了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移风易俗带动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的双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示范社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宿州市乡村旅游十佳村”“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埇桥区脱贫攻坚红旗村”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本,走好群众路线
沈圩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拥有正式党员237名,建立了“党员+党小组+党支部”的推进机制。广大党员深入群众一线,成为上级政策的宣传员、群众需求的反馈员,及时有效的推动全村各项工作全面落地。把服务群众放在首要位置,新投入使用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包含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便民超市、农技培训、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一站式服务大厅全方位开展全程代办服务,群众有困难和问题,随时都有村干部受理代办。
二、广泛开展职成教育,提升致富能力
沈圩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远程电教、“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基层党建阵地和载体,推动职成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党建特色、服务农村的职成教育发展之路。通过固定课堂、田间课堂、家庭课堂、流动课堂等方式,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2016年至今共培训1300余人次,做到每个农村家庭至少有1人接受1次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在“沈圩村家庭发展服务中心”设立产业发展室,提供新型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常年向群众开放,鼓励群众通过自学掌握一技之长。
三、贯彻绿水青山理念,建设美好家园
沈圩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思想,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乡村发展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科学的布置,建设排水管道9.6km,建成了1座日处理50吨污水处理厂。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建成1322个户厕,20座无害化公厕,成立由公益岗组成的管护服务队,建立了公户厕长效管护机制。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镇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村庄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同时积极推广美丽庭院建设,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内生发展
沈圩村结合靠近市区的区位优势,抓住符离大道通车和符离镇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利用“十里桃花长廊”、种植大棚蔬菜的传统优势,流转近万亩土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引导,大力发展以大棚蔬菜、水果种植、苗木花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结合省、市、区项目,强势推动产业发展。新建蔬菜大棚40个,更新十里桃花长廊桃树15000棵、新建百亩大棚桃,发展花卉苗木的土地超8000亩,亿海园艺、民得利园林、隆丰农业科技、凤凰汇林等花卉苗木企业入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建成宿州第一家村级民俗展馆,发展餐饮、休闲采摘和观光等乡村产业,沈圩小镇建成运营。“十里桃花”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古楼文化广场、陈毅元帅淮海战役指挥部、沈圩民俗文化馆、老北京四合院、千亩桃园也已成为市民近郊旅游的亮点,“十里桃花、魅力沈圩”成为一块亮眼的招牌。
五、突出文明乡风建设,提升道德水平
积极发挥乡贤及“五老”人员在村务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为解决村内矛盾、开拓发展思路提供建议渠道。坚持示范引领,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评选表彰机制,评选出“自强之星”“孝善之星”“最美家庭”“五净一规范”等优秀典型。建设“博爱超市”,按照“参与有回报、付出得收获”的要求,给予表现优秀的村民积分奖励,凭借积分兑现实物,树立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鲜明导向。依托村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室两站”、“四会两队”等平台,聚焦群众需求,开展政策宣传、道德宣讲、庆祝节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村干部带头行动,为村里的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