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蕲县镇人民政府 > 义务教育领域 > 教育督导
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教育督导
发文日期: 2024-05-14 17:29:07 生成日期: 2024-05-14 17:29:07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蕲县镇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埇桥区建立督导教研协作区推进教育融合发展
词:

【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埇桥区建立督导教研协作区推进教育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 蕲县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5-14 17:29 责任编辑: 吴大锋
字体大小:【    】

为充分发挥区域内教育督导与教育科研的监督、指导、引领作用,有效挖掘片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片区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埇桥区创新工作模式,整合管理职能,建立督导教研协作区,整体提升埇桥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搭建平台,整合职能。按照“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协作发展、优质均衡”的工作要求,埇桥区科学合理划分协作区,农村设置5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5-6个镇中心校,自主吸纳城区优质集团学校,实施组团发展。城区设置4个协作区,与城区督学责任区保持一致。通过协作区的探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协作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成员学校在教学管理、教育督导、教研教改、队伍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彰显特色,实现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2022年2月,区教体局成立杨庄、褚兰、解集、栏杆四个东北片乡镇联合教研实验片点(现为第三协作区),为全区乡镇联片教研积累基本经验。一年多来,第三协作区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教学观摩、办学特色展示、班主任培训、跟岗研修、校干培训等活动10余次,参与校干、教师近1000人次。参与联合教研活动的乡镇教师中,获得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2人,市级教坛新星26人,在论文评选、优质课比赛、信息化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作业设计比赛等活动中获得市级以上奖项80多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项600多人次。埇桥区在第三协作区的成功探索下,大胆创新,将全区教育资源统筹整合,共设立9个协作区,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构建机制,明确职责。各协作区成立管理小组,设组长1名,由区教体局督导、教研、基教、电教等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担任,统筹领导协作区工作。设执行组长1名,由牵头中心学校(集团校)校长担任,具体负责协作区各项事务,协作区内各中心校校长(城区责任区组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具体业务负责人组成。协作区管理小组具有统筹片区学校教育资源,统一教育督导、教育科研、师资培训、质量监测评价的职能。协作区实行组长负责制,定期组织召开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学教研联席会议,协调协作区内学校管理工作,推进协作区内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共享,加强协作区内教师的培训、学习和交流,促进协作区内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协作区每月组织主题活动不少于1次,成员校轮流承担,教研交流活动每学年覆盖至每个学科。目前,九大协作区已全面启动,迅速成立组织管理领导小组和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在启动仪式当天组织开展了教研活动,开创了联合教研的新局面。

丰富活动,服务发展。一是实施交叉协作督导。协作区内各督学责任区根据区督导办的统一部署要求,经常性开展责任区交叉协作督导,提高教育督导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公正性。二是实施教育督导监测。以协作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学科教学督导、教学视导、质量监测等活动,监测评价片区教育教学质量,客观反映片区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反思教学得失,明确改进方向。三是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通过专家引领、示范观摩、校际公开、送教下乡、结对帮扶、教学诊断、集体备课、交流分享等方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四是组织观摩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校际交流、活动观摩、校长论坛、主题研讨、互查互学等活动,实施教育管理经验互通。五是开展教育专题研究。聚焦教育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热点问题,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五大行动”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提供典型经验,提出决策参考建议。组织实施省市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及研究,推进区域教育科研水平。目前,各协作区共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城乡交流活动30余次,参与教师3000余人次,媒体宣传报道50余篇。联合教研活动开展以来,在区内外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埇桥教育微信公众号、宿州市教体局网站、安徽日报、安徽新闻网、安徽网、安徽教育网、中安在线、今日头条、潇湘晨报、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拂晓报、埇桥区政府网等媒体对活动开展情况多次聚焦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联合教研活动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

资源共享,互惠互享。一是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协作区优质资源开发、共享、利用机制,分类建设协作区优质资源库,丰富优质资源供给,切实做好优质资源管理经验辐射、课程资源共建、教育督导互通、教研科研互助等核心环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优化人员配备,从强配备协作区相关人员,推动协作区专兼职督学、督导专家、专兼职教研员、师训员、电教员统筹管理使用。三是建立完善各类学科专家库,学科专家由各协作区共享,按需抽调使用。各协作区教研活动广泛邀请宿州市第一初级中学、宿州一小教育集团、宿州十二小教育集团等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学科带头人走进农村学校、走进薄弱学校上示范课,区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指导,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发挥名校示范引领和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共创文化,特色发展。一是各协作区积极统合区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校际间交流活动,形成鲜明的育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激发片区合作共进的创新活力。二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专业力量,凝练学校文化,整体提升协作区内办学品质,形成“和而不同”的发展特色。各协作区广泛组织开展校际间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学校管理观摩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各校精心设计本校文化,优化学校常规管理,提质增效,充分挖掘学校潜力,彰显办学特色,努力推进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