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将至,气温越来越低,除了新冠肺炎疫情,还有许多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悄悄的威胁着公众健康。
市民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做好秋冬季节常见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防控。平时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约10天(7~21天)。麻疹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口腔颊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预防提醒:
麻疹病人要早隔离,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
保持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户外暴晒被褥,室内用具用肥皂水继用清水擦洗可消灭病毒。
加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并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或是免疫球蛋白,保护易感人群。
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腮腺肿大常为本病的首发体征,以腮腺发热、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1-2天后,腮腺逐渐肿胀,从一侧开始,然后逐渐累及另一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
预防提醒:
病人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5天。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多喝水,要坚持体育锻炼,注意预防感冒。
可以接种腮腺炎疫苗或是免疫球蛋白。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人群普遍易感。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入冬以后,特别是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如果房间通风不好,极易造成感染。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痰里带血丝、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预防提醒:
如果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辖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平时要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不随地吐痰。均衡营养多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者手肘掩住口鼻。外出、密集场所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