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埇桥区教体局印发埇教体基函【2025】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桃园镇义务教育巩固率,降低辍学率,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巩固已取得的“控辍保学”成果,真正做到“适龄学生进得来、在校学生留得住、辍学学生劝得返”,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任务,桃园中心校特制定“控辍保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把控辍保学作为教育脱贫的基本方略,依法实施义务教育,控制学生辍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二、工作目标
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原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含非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等)为重点,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7%以上。
三、组织保障
桃园中心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情况如下:
组 长:中心校校长侯家伟
副组长:中心校副校长王毛古、陈建设
成 员:王成志 张平礼 韩超伟 陶钧 王辉 朱巧玲 陈辉
潘 军 韩君礼 蔡尚
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各校也要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控辍保学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措施,并上报中心校。
四、制度保障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关键,在于夯实各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控辍保学制度,要严格落实制度,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成效。
(一)包保责任制。各校要建立领导包班、班主任包班级全体学生、科任老师分包学生的控辍保学层层包保责任制,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控辍保学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校要建立控辍保学责任体系,针对每一位辍学学生,确定劝返责任人,制定劝返、关爱和帮扶计划,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二)台账销号制。各校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逐一摸清情况,对已经出现辍学学生学校、班级和个人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制度。要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尽快返校,并且保证不再出现新增辍学学生。
(三)辍学报告制。各校要加强学生管理,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对48 小时未到校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一经发现学生辍学,应当立即向中心校报告,再由中心校上报教体局。
(四)结对帮扶制。建立帮扶制度,把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重点是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等特殊的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安排给包保的校长、教师,进行结对帮扶,详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动向及家庭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经济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发现辍学动向,严防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从源头杜绝辍学发生。
(五)家访登记制。要发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作用,开展“家访”活动,通过谈心和单独辅导对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学困生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丧失学习动力而辍学。
(六)奖惩制度。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奖惩制度,把防止学生流失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考核,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并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挂钩。
五、具体措施
(一)广泛宣传,依法治辍。各校要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势,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提高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努力营造控辍保学、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二)建立台账,动态监测。各校要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国家基础教育管理平台和资助系统,建立控辍保学信息库,形成动态监测机制,详细核实和记录学生转出、转入等变动情况,做到转入、转出、休学、复学、辍学等情况清楚,相关证明材料齐全,手续完备。各校要认真填写《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失学)情况登记表》,建立台账,确定劝返责任人,因人施策,逐户落实,必须让辍学学生返校就读,严禁弄虚作假。
(三)减负增效,规范办学。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校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教师不得歧视学困生,不得强行或变相要求其退、休、转学。特别是对学困生、偏科生等,要建立个性化帮扶机制,让他们充分体味到“师之爱、学之趣、校之暖、班之亲”,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各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还要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
(四)关爱学生,以情控辍。各校教师要与学生结“帮扶”对子,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易发生辍学的群体和个体,学校要安排教师,通过上门家访、谈心交流和单独辅导,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各校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灵驿站”建设,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让他们安心学习,以真情实感留住每一位学生。各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校园的美化、净化,二是人文关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工作中独特作用,以一种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
桃园镇中心学校
2025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