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桃园镇明德小学
工 作 简 报
埇桥区桃园镇明德小学 25秋 2025年9月30日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思想,将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的理念融入校园教育全过程,桃园镇明德小学立足乡村小学教育实际,于 9 月份集中开展了以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以 “旗台前演讲比赛” 为特色亮点,搭配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两大常规载体,覆盖全体师生,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活动过程性图片:
(国旗下讲话宣传教育)
(主题班会宣传教育)
(演讲比赛)
三、活动小结:
一、活动开展具体情况
(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旗台前演讲比赛
活动筹备:立足校园场景,简化流程显初心
考虑到乡村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以 1-6 年级为主)和校园场地条件,学校将演讲比赛地点设在校园核心区域 —— 旗台前,既省去了复杂的场地布置,又能让更多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间直观感受比赛氛围。9 月 1 日 - 9 月 10 日,各班级通过 “班级海选” 的方式选拔参赛选手,要求演讲内容围绕 “民族团结小故事”“我心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向民族英雄学习” 等贴近学生认知的主题,时长控制在 3-5 分钟。德育处提前制作简易评分表(内容贴合度 30%、语言表达 30%、情感投入 25%、台风礼仪 15%),邀请语文教师、班主任组成评委组,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担任 “小小引导员”,协助组织比赛。
活动过程:旗台之下展风采,童声传递团结情
9 月 15 日下午,演讲比赛在旗台前正式拉开帷幕。64 名参赛选手按照年级顺序依次登场,稚嫩的声音在旗台前回荡:一年级小朋友用 “草原上的汉族小游客和蒙古族小伙伴分享零食” 的故事,诠释 “朋友不分民族”;三年级学生讲述 “王昭君和亲” 的历史故事,虽语言朴实,却让台下同学了解到 “各民族友好交往的传统”;六年级学生结合新闻,分享 “援藏教师帮助藏族孩子学习” 的事迹,呼吁大家 “长大后也要为民族团结出份力”。比赛过程中,评委组现场打分、即时播报,台下学生自发为选手鼓掌,部分班级还举着 “民族团结,我们同行” 的手绘标语牌,氛围热烈而温馨。最终评选出 一等奖 3 名,二等奖4 名,三等奖7名.校长在旗台前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
活动亮点:场景融合有温度,全员参与无距离
相较于传统室内比赛,旗台前的开放场景让比赛更具 “校园烟火气”:未参赛的学生在课间可驻足观看,甚至主动为熟悉的选手加油;评委点评时结合学生表现,用 “你讲的故事让老师想起了……” 的方式延伸知识点,让台下学生也能同步学习。这种 “不设围墙” 的比赛形式,打破了 “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 的局限,实现了 “一人演讲,全员受益” 的效果。
(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
活动组织:贴合乡村学情,素材接地气
9 月 18 日 - 9 月 30日,各班级以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为核心,开展主题班会。考虑到乡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相对有限,德育处提前为班主任准备 “简化版” 教育素材:包含 10 个民族的卡通形象图片、“各民族特色美食 / 服饰” 短视频(时长 5 分钟以内)、“身边的民族团结” 案例。要求班会环节突出 “互动性”,避免 “教师单向讲解”,每个班级至少设计 1 个学生参与的小环节。
活动内容:小切口讲大道理,小游戏悟大意义
各班级班会形式灵活多样,紧扣学生特点:低年级以 “认民族、识文化” 为主,班主任展示民族服饰图片,让学生 “猜民族名称”,播放《爱我中华》儿歌,带领学生跟着旋律拍手;中年级开展 “民族团结小故事分享会”,学生结合家人、邻居的经历,分享 “不同民族互帮互助” 的小事,如 “爷爷帮回族叔叔修拖拉机”“藏族支教老师教我们唱藏语歌”;高年级则围绕 “如何做民族团结小使者” 展开讨论,学生提出 “不嘲笑少数民族同学的口音”“在美术课上画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向家人宣传民族团结知识” 等具体做法,部分班级还组织了 “民族团结拼图游戏”—— 将印有不同民族元素的拼图打乱,小组合作拼出 “中华民族大家庭” 图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 “各民族缺一不可”。
活动成效:认知落地生活化,情感共鸣更真切
主题班会通过 “看得见、听得懂、做得到” 的内容,让乡村学生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 的认知从 “抽象概念” 转化为 “生活场景”。许多学生在班会后主动向老师提问:“新疆的葡萄什么时候成熟?”“傣族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展现出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部分班级还自发成立了 “民族团结小组”,计划在重阳节去镇上的民族聚居区看望老人。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旗下讲话
活动安排:分角色发声,传递不同视角
9 月份共开展 2 次主题国旗下讲话,分别安排在 9 月 4 日(开学第一周)和 9 月 29 日(活动收尾阶段),由校长和学生代表分别主讲,覆盖全体师生及部分送学生的家长。
讲话内容:用乡村语言,讲身边道理
9 月 4 日,校长以《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孩子》为题,用 “家里有不同性格的兄弟姐妹,要互相照顾” 类比 “各民族要互帮互助”,结合桃园镇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 “民族团结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而是帮邻居拿东西、和不同民族的小伙伴一起玩这样的小事”,语言通俗直白,让低年级学生也能理解。9 月 25 日,六年级获奖学生代表站在旗台前,分享自己参加演讲比赛的感悟:“以前我以为少数民族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不管是藏族的哈达,还是回族的盖碗茶,都藏着对朋友的善意,我们都是一家人”,童声童语虽简单,却引发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二、总结
9 月份,桃园镇明德小学以 “贴近乡村、贴近儿童” 为原则,通过旗台前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三大活动,让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落地生根”。活动虽存在素材、参与度等方面的不足,但充分结合了乡村小学的学情与场景,用童声、童趣传递了民族团结的大道理,也为家校联动开展民族教育打开了思路。未来,学校将继续立足乡村实际,创新教育形式、完善长效机制,让民族团结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乡村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报:埇桥区桃园镇督学责任区办公室
埇桥区桃园镇明德小学 2025年9 月30 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