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药物多为温热性质,气味芳香,能够归入多个经络,常用于缓解风寒感冒和脾胃虚寒。生姜、干姜、桂枝入肺经,能发散解表、行气血、通鼻窍,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等有助于化痰宣肺;香附、柴胡、青皮入肝经,能够疏肝解郁;附子入肾经,温肾助阳;春砂仁入脾胃经,能行气化湿解浊,恢复胃肠道功能。除了内服,中医外治法也推荐用姜片和花椒煮水泡脚,有助于行气止痛、温经通络、温中散寒、生发阳气。
从营养学视角来看,辛辣食物一般低糖低脂,而且富含维生素A、B1、B2、烟酸、胡萝卜素,钾、磷、钙、锌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颇高。这些物质都对人体机能具有一定正向调控效果。辛辣食物进入胃部,首先促进胃酸分泌、肠蠕动加快,从而提振食欲。同时,辛辣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这对于手脚冰凉的人群尤为有益,妇科也常用红糖生姜茶暖宫活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提到,常吃辣食可以预防高血压,因为辣椒素能促进血管内皮生成一氧化氮,从而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洋葱中的前列腺素和槲皮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洋葱中的另一些成分能加大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程度,抑制胰岛素抵抗,辅助糖尿病患者调控血糖。
此外,一些辛辣成分还有助于镇痛、抗炎、抗菌和抗氧化。例如,膏药和跌打损伤药物中就可能含有辣椒素、辣椒碱;大蒜素胶囊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肠道发炎等疾病,日常餐饮中也可以吃适量生蒜;抗氧化功效则表现为清除自由基,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一定抗衰老作用,对抑制癌症也有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辛辣成分进行的实验研究结论,不能和辛辣食物的日常食用效果画等号。因为抛开剂量谈效果并不科学,统计学相关也不等于确凿的因果关系。我们只能站在药食同源的角度说,辛辣食物中的微量成分具有一定保健作用,但日常食用量并不能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