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1711/202307-00022 | 信息分类: |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
---|---|---|---|
内容分类: | 介绍,卫生、体育、医疗,个人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3-07-04 | 发布时间: | 2023-07-04 16:30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2023年7月埇桥区卫健委健康风险提示 | ||
审核人: | 初审:孟婉     复审:宋晓舒    终审: 李际 |
盛夏将至,天气以炎热、潮湿为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日趋活跃,蚊蝇孳生,易造成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等发生。宿州疾控温馨提示广大居民:注意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登革热和毒蘑菇中毒。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多在38℃以上)、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减少为主,部分患者可因肝、肾、心脏等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该病在安徽省的高发季节为5-7月份,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以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农民或从事野外作业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多起病急,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4-7月份为安徽省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该病传染性强,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
3.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和阿米巴痢疾等,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4.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突起高热,伴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为主要症状。每年的5-11月份是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也是安徽省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的高发季节。
5.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即毒蕈中毒,是指因误食毒蘑菇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始发表现,随后可因摄入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器官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每年6-8月份是各类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加之夏季雨水充沛,各类蘑菇开启“疯长”模式,毒蘑菇中毒事件易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