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省政府成立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后调整为领导小组),省财政厅成立民生工程办公室,承担有关民生工作牵头职责,协调推动民生工程实施。
2007年至2019年,民生工程项目数量从12项逐步增加到33项(累计实施74项),资金投入达7954亿元,惠及全省7千万群众,人均受益1万多元。民生工程具有目标可量化、实施有抓手、项目可考核、结果能追溯的特点,已成为安徽保障改善民生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最具特色的工作品牌,探索了一条用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路。人民群众广泛欢迎,社会各界关注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也予以肯定。
2020年,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对接需求、科学调整,精准管理、提质增效”原则,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短板,在有序进退、统筹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与2019年相比,新增3项,完善5项,调整和退出3项,继续实施25项,聚焦短板领域、精准高效实施、强化资金保障、巩固建后管养、完善绩效评价、压实各级责任,以重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七有”目标,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努力增进民生福祉,确保33项民生工程政策落地生根,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与2020年民生工程具体项目相比,退出4项、新增6项、调整实施8项、继续实施19项。
2022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扎实推进20项民生实事。
2023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聚焦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围绕服务一老一小,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老有所学、安心托幼3项行动。致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实施快乐健身、健康口腔2项行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实施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新徽菜名徽厨4项暖民心行动。
2024年,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痛点、难点,实施50项民生实事。主要分10大类,包括促进就业类3项、社会保障类5项、困难群体救助类12项、教育惠民类5项、卫生健康类3项、环境保护类2项、交通出行类2项、文体服务类3项、城乡建设类10项、公共安全类5项。
2025年,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优化实施30项民生实事。包括促进就业类2项、社会保障类2项、困难群体救助类7项、教育惠民类3项、交通出行类2项、卫生健康类3项、环境保护类1项、文体服务类2项、城乡建设类5项、公共安全类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