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71101060020100200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报告,综合政务,国土资源、能源,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医疗,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劳动、人事、监察、社保,公安、安全生产、司法,民族、宗教,食品安全,其它,个人,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0-02-02  发布时间: 2010-02-02 11:33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人: 初审:.     复审:.    终审: .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办公室)发表时间:2010-02-02 11:33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2日在宿州市埇桥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守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努力破解制约发展难题,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区政府与全区人民一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的“三先”阶段性发展目标,抢抓政策机遇,主攻有效投入,坚持制度创新,强化工作落实,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区经济快速增长。预计,全区生产总值219.9亿元,增长12.4%。财政收入迈上10亿元台阶达到11.4亿元,增长17.7%;地方财政收入5.8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亿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4324元,增长14.2%。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12家,总数达到203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8家。预计,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增长77.1%;完成工业增加值32.7亿元,增长73.2% ,规模企业个数和规模工业总量、增加值增幅全市第一。

投资拉动成效明显。京沪高铁二期、宿淮铁路、钱营孜煤矿、骑路孙煤矿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年度征地拆迁任务全面完成;东大木业、皖木橱柜、龙华矿机、光环托辊等15个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金鸽面业、华洋啤酒扩建、新园机电三期等35个重点工业项目在建。全区91个重点调度项目完成投资5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4.6%;其中工业项目64个,完成投资20.6亿元。

招商突破再创新高。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25个,实际到位资金40.2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工业项目83个,到位资金28.1亿元,占全部引资额的70%;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实现进出口总额2000万美元,增长620%,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一期工程顺利投入使用。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冬春抗旱保苗取得重大胜利,粮食种植面积349.5万亩、总产110万吨,同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区级龙头企业10家、合作经济组织15个,发展农民会员925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万亩,总流转面积达15.1万亩。超额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新增灌溉面积3.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4.8万亩。畜禽生产稳中有升,动物防疫扎实有效,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5亿元,争取国家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4944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2492万元。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东外环、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路网、康居苑廉租房和新华大市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三角洲公园、303省道改造、206国道北段改造、市民文化广场等项目拆迁征地工作全部完成;筹资1400多万元实施的城区22条街巷、30座公厕改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年查处违法建设457处、依法拆除2.1万平方米,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民生改善卓有成效。继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拨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28项民生工程资金4.9亿元,其中区财政配套5554.1万元。22家困难企业享受补贴稳岗政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972个,实现再就业44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基层劳动保障平台逐步稳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4524名被征地农民、2101名在职村干部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廉租房一期工程151套7700平方米建成,二期工程在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完成,被批准为全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启动朱仙庄、蕲北新城综合治理项目,矿区补偿标准大幅提高,沉陷区村庄搬迁进度加快,搬迁安置24个村庄1.07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申请国家专利138项,国家授权专利86项,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考核。群众性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成功举办“埇桥晋省文化周”活动,实质性启动五柳、雁山风景区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开始破题。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对口支援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区),夺得9项省级以上冠军。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成功防控手足口病、甲流疫情,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扎实开展性别比治理等专项活动,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力推进“环保风暴”专项行动,污染减排、非煤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投资2610万元实施的26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节能减排完成目标。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完成土地复垦整理项目17个,新增耕地3400多亩,恢复耕地380亩。在地统计稳步推进,第二次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武装工作、双拥共建和全民国防教育取得成效。人事编制、宗教外事、史志档案、残疾人、工青妇、老龄、物价、气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和谐埇桥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信访“五位一体”制度,加强三级信访平台建设,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信访积案大交办活动,化解信访积案214件,信访总体形势趋于好转。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城市社区换届工作基本完成。先后开展“冬季严打百日会战”和“集中整治社会治安行动”,大力推进公安“三项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埇桥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重大决策主动征求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9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55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力度,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政府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在形势极为复杂、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我们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总量和增幅在全市位于前列。这充分表明,我们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一年来,围绕区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立足埇桥交通、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借助外力开展“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制定未来五年埇桥各项首位度指标。制定“四园两带”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启动顺河板材、汴河家具、朱仙庄轻纺、蕲县新型墙材等特色产业园规划,编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食品加工业、林木产业等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全区产业分工布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依托中心城市建设,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城市东部空间利用控制性规划、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全部乡镇所在地集镇及100个新农村村庄规划,城镇未来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是突出项目抓手,推进项目提速。扎实开展“项目提速”行动,健全重大项目区级班子领导分包、主体单位负责制度,进一步强化项目责任,明确时序进度,细化推进措施,加强督查调度,集中力量推进91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了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宏观经济形势,谋划编制了一批重点产业、企业技改、节能减排、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全年争取国债资金9838万元。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效。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分类考核、招商引资奖惩、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激励、金融考核激励、工业经济发展考核等机制,提高乡镇、街道和部门抢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创新督查调度机制,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对上争取项目等工作,实行两月一调度制度,对后进的乡镇、街道和部门一月一调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进度。创新招商方式,扎实开展产业招商和集中招商百日攻坚活动,设立6个产业招商中心和徐州、无锡、宁波3个招商办事处,成功举办厦门、徐州和杭州招商推介会,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出台6个农村金融产品试行办法,扎实推进林权、农业设施大棚等抵押贷款试点;加快推进企业联保、企业简式贷款等创新产品,金融创新工作成效居于全市前列。

四是着力破解“瓶颈”,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埇桥经济开发区、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符离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累计投入1.2亿元,入园企业分别达到 34家、55家、42家。结合农村土地整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置换,完成土地整理复垦项目4030亩,完成4760亩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单独选址项目组卷报批。建立健全金融协调机制,加大信贷投入考核激励,获批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通担保公司为76家企业担保融资2.1亿元,预计全年信贷投入资金42亿元,增长40%。深入开展“四企”活动,落实和完善分类指导措施,认真开展涉企收费项目清理,积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融资需求、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全区“载体、土地、资金、服务”等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埇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化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这是区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群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和省、市驻区单位,向关心、支持、参与埇桥建设的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各方客商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工业化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亟待优化;主导产业总量不大,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引领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投资拉动缺乏大项目支撑,发展后劲不够强劲;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仍未取得大的突破;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仍然存在,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行政效能有待提高。对此,区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0年政府工作

2010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埇桥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争进位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整合资源,优化要素,以加大投资、提质增量为主旋律,以招大引强、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为主动力,做大经济总量、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市的首位度,积极打造实力埇桥、魅力埇桥、和谐埇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扎实推进全区经济提质增量。牢固树立强烈的项目意识。牢固树立项目立区、项目强区、项目带动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主抓手,把各项工作落实都体现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工业经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各乡镇街道、各经济主管部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提报项目,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时序进度,年初公开承诺,年底兑现奖惩。建立强有力的项目推进机制。认真筛选100个左右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逐一建立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保、部门和乡镇(街道)帮办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公开时限要求,确保时序进度;创新项目督查调度机制,整合和加强项目督查力量,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和密度,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完善项目考核奖惩机制,把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岗责考核,对包保领导和帮办单位实行同奖同罚,突出抓好华洋啤酒、龙华矿机搬迁扩建和宿州重汽、金海面业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皖神面业、鸿正服饰、宝龙电器搬迁扩建、中部矿机、粤彭家具大市场、利民物流等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宿淮铁路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征地拆迁任务,确保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高水平做好项目谋划编制。大力强化项目谋划,组织专门班子,依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重点在煤电化工、食品加工、板材家具、机械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项目谋划和编制工作,全力抓好项目储备,形成一大批有市场前景、有发展空间的后续项目储备,以确保项目投资的连续性。

(二)以扩大投入为关键,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强力主攻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招商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强化招商责任,加强督查调度,严格兑现奖惩,全力推进“大招商、招大商”工作;继续改进和完善招商服务,突出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统一洽谈、扎口服务”机制;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引进大项目的“有功之臣”,营造全社会重视招商、关心招商、参与招商的浓烈氛围。抢抓徐州三环内工业企业全部外迁的机遇,重点加强与徐州市的对接与合作,主动承接徐州市的机械、化工等产业转移。认真研究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强化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积极引进煤电化工、农产品深加工、林木加工、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配套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扎实推进依企招商、以商引商工作,尤其要切实加强对驻地煤矿的协调服务,充分利用煤矿企业的集团背景和资金实力,积极引导和鼓励煤矿企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大对发展地方经济的资金投入。全力争取信贷资金。认真排查、清理和整合区属国有资产,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作,充分发挥优质国有资产的融资功效,积极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全和完善担保体系,立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土地整治、城镇建设等项目包装,依托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切实加强银政合作和银企协调,继续推进企业联保、林权抵押等金融创新,全面拓宽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渠道。全面激活民间投资。把全民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优质服务,结合产业规划,依托项目带动,积极鼓励各级干部带头创业、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专业人才自主创业,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切实增强经济内生动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加强对上协调争取力度,重点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社会事业等领域主动切入,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投资计划。

(三)以壮强产业为主线,奋力打造经济发展支柱。坚持把培育壮强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大力实施工业五年扩张战略,加速推进全区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强产业提升。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抓手,调优做强优势产业,重点推进食品加工、林木加工、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形成支柱产业支撑,努力把我区打造成皖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食品加工、林木一体化、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基础产业,稳步推进煤炭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化工产业发展,使其由基础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化;立足资源,超越资源,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配套产品,实施配套项目,兴建配套企业、要素市场。培育骨干企业。加大对企业技改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安徽车桥汽车制动器、皖神面制品生产线等37个扩能改造项目,确保完成10亿元技改投入任务;鼓励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加快推进龙华矿机、华洋啤酒、宝龙电器整体搬迁扩建,提升骨干企业发展能力;继续做好规模以上企业规范与培育,力争年内达到24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5家、超5亿元企业5家。扩大对外合作。鼓励支持现有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投强靠大,争取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续全力做好与央企对接,确保年内有实质性合作项目落地。推动技术进步。加快润发面业、安徽车桥等企业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快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品牌创树和质量管理,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力争打造国家级名牌1个,省级品牌2个。

(四)以“四园两带”为载体,加速发展要素集聚。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保证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突出“四园两带”产业特色。开发区突出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循环经济示范园突出循环经济、煤电一体化;符离乡村工业试验区突出食品加工、林木板材产业。扎实推进206国道、303省道两侧乡村工业平台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顺河、支河、朱仙庄等特色乡村工业园,大力培育以承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特色乡村工业集群。加强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对接,主动协调配合,积极做好蒿沟物流园的规划建设服务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开展投融资运作和土地运营,全力加大园区功能性基础设施投入。年内,确保完成埇桥经济开发区经三路全段、纬六路中段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精细化工区详细规划编制,力争入驻企业突破40家、投产企业在15家以上;进一步完善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洪河路、东外环、经一路等15公里路段,新引进项目20个、建成投产项目15个;确保完成符离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道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成3条主干道及水电管网配套,新引进项目10个、建成投产项目10个。提高园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征地拆迁、供水供电、规划建设等方面问题,在项目论证、环评、安评等开工必要条件上,明确专人负责,实行代办制。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入驻骨干企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积极开展产业配套,做强支柱产业,壮大产业集群。

(五)以建设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核心示范区建设步伐。全面实施农业提升战略,按照“三次产业联动、体制机制创新、多元主体参与、项目强力支撑”的“四位一体”发展思路,依托汴河、符离、顺河、灰古、朱仙庄等城市周边乡镇现有农业特色和产业基础,在206国道以东、双庆河路以南、二徐路以西、303省道以北的区域内,市、区合力规划建设宿州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重点实施“468”计划,即规模集中发展畜禽加工、林木一体化、粮食生产加工、蔬菜花卉四大产业,努力促进农村管理制度等六大创新,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等八大体系。积极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研发等方面规划编制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市场化运作吸引资金,整合政策、项目、资金资源,多管齐下、多元参与,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按照工业化的理念和开发区建设的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以企业化的方式吸引企业、农民、村集体等多元主体在园区投资发展主导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扶优壮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加强省部级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依托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产业骨干支撑;大力发展和规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汴北乡镇、采煤塌陷区速生林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积极完成农田水利恢复性建设工程23.7万亩及人畜饮水安全、小水库除险加固目标。认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以城镇建设为驱动,努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着力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宿城“大建设、大管理、大创建、大提升”城镇扩容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城乡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创造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服务配合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人民路汴北段、唐河路、磬云路北延、人民路汴河桥等城市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加快实施东外环、循环经济示范园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东城花园、城区菜市场改造和东城康居苑廉租房三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小街小巷、公厕改造,确保完成我区承担的城市建设任务。积极谋划道东片区旧城改造,大力推进沱东片区规划建设,全力拓展埇桥发展空间。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继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重点整治城乡违法建设,加大市容环卫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确保完成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任务。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高社区服务层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乡镇总体规划,盘活小城镇土地资源,从土地资源的转换升值和房地产增值中筹集建设资金,全力加快乡镇所在地集镇建设步伐,切实改变小城镇基础设施、环卫保洁面貌,增强城镇对人口集中和二、三产业集聚的承载能力。大力实施以规划建设村民集中居住区和建设用地置换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搬迁改建工程,全面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编制,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农村新住宅建设;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实施夹沟镇2.8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全力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试点,继续推进朱仙庄村庄搬迁安置项目,启动蕲北新城、芦北新区安置项目,完成19个塌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加快推进建设用地置换,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建立统一的小城镇建设用地市场,解决小城镇建设供地问题。

(七)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突破,逐步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住国家将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以京沪高铁、宿淮铁路、泗许高速建设和新汴河航道改造为契机,依托蒿沟交通、区位优势,市区合力规划共建蒿沟物流园,在城区周边和中心乡镇建立以粮食、板材、家具等为主的仓储物流中心;积极推进物流业与主导产业对接,催生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物流业大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城区地缘优势,结合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引导商贸服务企业合理布局,重点加强城东汽车4S店集中区、皖北蔬菜批发、汴河家具大市场、大店粮食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质量。积极发展休闲娱乐、家政劳务服务、中介代理、评估监理、广告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力借助“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马戏之乡”文化名片,积极筹办埇桥书画晋京展、第二届马戏艺术节,规划筹建马戏大世界,完成“埇桥马戏”商标注册;积极弘扬孝文化特色,启动实施闵祠开发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积极谋划涉故台、东林草堂、林探花府等历史遗迹开发;充分依托五柳、雁山自然风光,加快推进五柳、雁山风景区项目实施进度,积极发展近郊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八)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整合安排好33项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就业岗位开发、创业促就业倍增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重点解决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困难群众就业。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平安校舍建设工程,加快平安学校建设步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职业教育。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实行政府津贴制度,积极引进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争创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做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参会工作。认真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继续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努力保持低生育水平。巩固“环保风暴”行动成果,重点抓好小黄河流域污染治理,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认真实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做好审计、物价、双拥、优抚、国防教育、气象、档案、残疾人、工青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扶贫救灾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访活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和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做好“五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扎实推进“平安埇桥”建设,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建设“为民、清廉、务实、高效、法治、责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争创“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四型”机关,不断提高政府全体人员的执行力、战斗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强学习,提升发展能力。政府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意识,切实加强政策理论、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行政施政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坚持在持续学习中解放思想、提高能力,在思想解放中干事创业、转变观念,努力提高驾驭全局、务实创新的能力。要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用创新来突破思维定势,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营造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责任,提高工作执行力。进一步完善逐级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督查和问责机制,整合督查机构和力量,强化督查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体系,加大对乡镇、街道的奖励力度,奖出干劲,奖出正气。全面掀起“效能风暴”,强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机关服务水平。

三是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健全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四是廉洁自律,维护政府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强化对政府全体人员日常行为的监督。加强监察、审计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规范监管力度,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和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事业上。

各位代表,过去的成就,令人鼓舞;未来的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精诚团结,强力攻坚,开拓进取,奋力拼争,为建设实力埇桥、魅力埇桥、和谐埇桥而努力奋斗!

 

 

《二O一O年政府工作报告》辅读

 

1、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

是我区实现“全市率先、皖北领先、全省争先”——争“三先”目标的第一步“全市率先”,即进一步加快提升埇桥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总量在全市经济社会大格局中的份额份量,科学提升埇桥各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在全市县区中应居的位次,真正把埇桥区打造成为宿州市的首善之地。

2、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是指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民主,逐步建立以农民出资出劳为主体、政府奖补为引导、社会捐赠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3、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是指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4、安全生产三项建设

是指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5、公安三项建设

是指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6、四园两带

“四园”是指埇桥经济开发区、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符离新型乡村工业试验区及蒿沟物流园区;“两带”即206国道沿线和303省道沿线的两个特色工业集中点的分布廊带。

7、四企活动

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的以“察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忧、为企业服务、助企业发展”为主题的活动。

8、33项民生工程

2010年,我省在继续实施2009年28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将社会福利中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光荣院建设、农村清洁工程、校舍安全工程这五项新增内容纳入民生工程,共计33项民生工程。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