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71101060020130100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报告,综合政务,个人,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3-01-08  发布时间: 2013-01-08 00:00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人: 初审:.     复审:.    终审: .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办公室)发表时间:2013-01-08 00:00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17日在宿州市埇桥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守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克难攻坚,逆势而上,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局良好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扣“四先”目标,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奋勇争先,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顺利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快速健康的良好态势。

预计,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增长16.6%。主要指标继续领跑全市,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突出壮大实体经济,狠抓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攀升。工业扩张步伐加快。制定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0条意见,扶持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工业引领作用凸显。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1项,培育后备上市企业3家。持续做强六大产业,重点行业支撑有力。认真实施酒类产业五年振兴计划,酒类企业产能不断提升。加速培植新兴产业,中国风力发电、润峰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市控目标。现代农业亮点彰显。“两区”建设成效明显,粮食总产135万吨,实现九连丰。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市领先,三大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区级以上龙头企业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9个、土地流转1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6个。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治理易涝农田27万亩,建设高标准良田3万亩,获省“江淮杯”水利评比二等奖。农业机械化水平全省领先,获批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第三产业日益繁荣。新增限上企业37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序推进,改造提升62家农家店面。家电下乡拉动市场销售7.9亿元。商贸流通业发展提速,皇冠家居二期、义乌商贸城、华东家居产业基地等大型市场项目全面启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放生产性贷款30亿元。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新培育出口实绩企业4家、超千万美元企业1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000万美元。

一年来,我们突出承接产业转移,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经济增长后劲持续跃升。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千方百计建项目、促投资,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78个区重点调度项目完成投资56亿元。海螺水泥一期、皖神面业、TATA门业等1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祁南二矿、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等21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华东家居产业基地、松云食品等16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编制储备重大项目203个,总投资1215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创新思路,拓展领域,落实“招商周”制度,围绕主导产业,突出整体承接,不断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及外企的合作,举办徐州、合肥、福州等招商推介会,成功引进宝峰时尚、欧美龙鞋服、润峰光伏发电、中国风电等多家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全年新引进项目1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园区开发加快推进。埇桥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完成修编,纬六路、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新入园企业1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总体规划完成,“四纵四横”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新入驻企业23家,完成工业产值21亿元。8家新型乡村工业园基本实现“四通一平”,新入驻企业50家,实现产值40亿元。

一年来,我们突出拓展发展空间,狠抓城乡面貌改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晋升。服务中心城市成效显著。围绕城市建设第一环节,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加强调度,全力推进征收安置工作。完成房屋和土地征收项目29个,征收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纺织西路、人民路和拂晓大道北延、拂晓1号2号及汴北安置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及时开工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35条街巷绿化、25条街巷亮化、10条文明示范街巷美化净化。持续加大控违拆违工作力度,拆除违法建设30多万平方米。东部城区建设进展顺利。城东片区及埇桥政务新区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凤凰大道、纬十一路建成通车,沱河大桥正在架设桥梁。道东棚户区改造10号地安置区开工建设,6号地安置区根据大运河保护规划正在调整设计方案。重点村镇建设快速推进。完成10个示范村村庄整治、1500户危房改造和4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新建农村垃圾中转站4个。修建农村公路119公里,加固危桥38座。桃山村、光明村等一批美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新增用地指标3915.7亩。祁东煤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蕲北新城投入使用。

一年来,我们突出保障改善民生,狠抓各项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程度稳步上升。民生民计持续改善。33项民生工程顺利完成,各级财政落实到位民生工程资金12.4亿元,增长21%,其中区财政配套资金1.24亿元。积极拓展就业创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89.3万人参保,参保率99%,发放养老金2.2亿元。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发放城乡居民低保金1.2亿元,保障低保对象7.6万人。强化公共卫生服务,11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25.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56套,廉租补贴提标扩面全面实施,新增实物配租749户。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16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科技创新,申请专利657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投入1100多万元改建28所乡镇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宿州二职高获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殊荣,东关街道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在全省第三届特奥会上荣获10枚金牌,名列全省之首;成功举办“符离集烧鸡杯”全国钓鱼锦标赛;成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有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四有”标准示范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开展计划生育“创国优”活动,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气象、残疾人工作获全省表彰。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工会、妇女儿童、档案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加大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认真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加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化解力度,信访形势总体良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案件大幅下降,新聘1500名治安辅助人员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六五普法”深入实施,平安埇桥建设持续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上升。

一年来,我们突出打造效能机关,狠抓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执行能力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全面实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6件、政协委员提案153件,办复率均达100%。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创新督查、调度、考核机制,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街道和部门,明确时序进度、考核指标和奖惩规定,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争先进位。扎实开展“正风气、提效能”活动,全面落实行政机关“六要六不要”各项规定,筛选31个区直部门百个股室“晒权责”,政府机关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政务公开逐步深入。电子政务系统和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公开区政府班子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工作动态。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络问政、政民连线,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2012年,面对经济下行、制约加大、环境趋紧等多重压力,埇桥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保持了好态势、好气势、好趋势,成绩来之不易,艰辛铸就辉煌。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四大班子精诚团结,全区上下戮力同心,始终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才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抢占先机、苦干实干、提速提效、争先进位,才能不断增创发展优势;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持之以恒抓好事关大局的重点工作,才能带动全局,整体推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才能凝聚强大发展合力,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官兵和省、市驻区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埇桥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令人鼓舞,但问题仍很突出,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均量较低、增速不快;主导产业不强、新兴产业不足、有效投入不够、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优;政府公共财力与快速增长的民生需求存在较大矛盾;政府职能转变、效能建设、社会管理不到位等等。对此,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统筹城乡,四化同步,努力实现加速崛起新突破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我国经济运行筑底企稳但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难度依然较大。但危中有机、危中有利。党的十八大指明了前行方向,政策环境更为有利;产业整体转移、要素重组和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崛起战略、中原经济区规划、振兴皖北战略等政策支持效应日益彰显;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改变,加速崛起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转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转型扩张、加速崛起、兴区富民”这一主线,全面实施培强产业、提升平台、做优民生“三大行动”,强力推进主城区、产业园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区联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总量进十强、增速争先进、收入超平均”三大目标,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综合考虑,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市控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突破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增强转型扩张新动力

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组建项目谋划、土地供应、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四套专班,形成合力,提高水平,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加快经济转型扩张。重点建设75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4亿元。确保海螺水泥二期、风力发电、纺织服装产业城一期等28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祁南二矿、义乌商贸城、帝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纺织服装产业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钢材大市场、远东汽配城、中煤产业园、亿帆药业、纺织服装产业城三期等项目。

精心谋划项目。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势,超前谋划重大项目,牢牢把握项目工作主动权。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化前期论证,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开发、储备,做实做熟前期工作,完善项目支撑要件,提高项目谋划水平,持续不断向外推介一批、向上争取一批、积极招引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类、产业类项目,加快构建项目不断生成、滚动实施、有力推进的长效机制。

强化土地保障。积极研究、用足用活国家土地政策,全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农村综合开发、增减挂钩置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闲置土地清理等各项工作,全方位、多渠道破解土地制约瓶颈。进一步健全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不断强化依法依规用地。严格耕地保护,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密度、亩均收益等关键指标。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积极开展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扎实开展土地增减挂钩置换和土地整治工作,实施2012年已批2000亩用地指标拆迁复垦工作,启动时村镇30000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启动蕲县镇、西寺坡镇、芦岭镇16个村庄搬迁工作。

提升融资能力。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审定全区建设资金投资方向和融资方案;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投融资管理工作。成立政府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对全区重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益性项目进行投融资运作。加强政府金融资源整合,将区属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及园区未摘牌土地注入集团公司,对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由集团公司实行代建,增加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和现金流,壮大投融资平台实力。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建立项目融资、投入、建设、监管分离机制;设立政府建设投资项目偿债基金,提升政府融资信用;制定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管理细则,强化资金拨付审批管理;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法人治理和激励约束;拓宽融资渠道,依托投融资平台通过贷款、基金、债券、信托等多种方式融入资金。市、区联动推进市区农村信用联社不良债务化解,力争年内完成农信社改制任务。

创新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包保帮扶、督查调度、交办会办、观摩考核等系列推进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套推进班子,坚持驻企帮办、现场帮办、贴身服务,积极协调各类生产要素供给,有效化解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严格督查奖惩,对项目建设实行逐月通报、半年观摩、年终评比,以鲜明的考核导向和奖惩措施,把全区上下的主要精力集中到项目推进上来,把全区干部的工作都投入到项目建设工地、现场上来,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

(二)重攻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拓展主导产业发展新空间

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区作为第一方略,强龙头、延链条、建基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锁定目标,整合资源,梯度培育,聚力打造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冲刺百亿元产业。有序发展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酒类产业五年振兴计划,做强酿酒产业。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

打造大基地。引导企业和各类要素加速集聚,强力打造三大基地。以宿州纺织服装城为主体,以品牌服装加工生产为重点,以七匹狼、宝德等企业为引领,加快招引上市公司入驻,同步推进商住、教育等配套建设,加快建成新兴中国中部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提升林木产业档次,积极发展家具生产,统筹推进顺河-汴河-符离林木产业集聚区、华东家居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成黄淮海地区林木产业基地。主动承接徐州矿山机械产业转移,推进埇桥经济开发区与徐州高新区合作共建,大力发展矿山机械零部件、各类集成部件和整机成套设备,加快建成临徐矿山机械加工制造基地。力争三大基地年内引进1个超10亿元、3个超5亿元、5个超亿元的产业集群类项目。埇桥经济开发区、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全年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25亿元;工业产值20亿元、35亿元。

构建大平台。以功能配套和内涵提升为根本,明确功能分区,完善产业布局,千方百计加快埇桥经济开发区、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扩容升级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埇桥经济开发区启动标准化厂房、公租房建设及商住配套,建成并运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22万伏供电站,完成经三路、纬六路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修建纬十一路东延等路网工程,完成已建道路绿化、亮化、美化,推进排污、供水、供电等管网建设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8个新型乡村工业园提质扩量,力争年内新入园企业40家,实现产值50亿元。大力促进各乡镇积极发展乡村工业集聚区,夯实中小企业集聚平台,加快镇村工业经济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理顺园区管委会与所在行政区职能关系,赋予园区更加灵活的职能权限。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创新园区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帮办服务、就地和代理服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功能。

推进大招商。突出产业招商。围绕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以承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壮大产业集群规模。突出挑商选资,瞄准国内外领军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以商招商、商会协会招商、驻外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招商成功率。完善招商机制,继续实行领导带头招商、招商周等工作制度,强化考核奖惩,更加注重考核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就业实绩,提高招商实效。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0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30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增长15%以上。

培植大企业。帮助支持重点骨干企业通过产业重组、技改扩能、上市融资、品牌创树等形式,实现裂变式发展。支持安特食品、皖神面业、中元化工等龙头企业扩大产能、转型升级,培育龙华机械、东平木业、绿洲森工等企业尽快上市,推进鸿正服饰、新远大橱柜、东森木业等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帮助符离集烧鸡、东大木业等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实施宝龙电器、乐天酒业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七匹狼、宝德等企业迅速投产,着力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力争年内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家。集中培育30户成长性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规模,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实施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帮助企业申报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利申请量900件以上。

(三)猛攻美好乡村建设,全力促进现代农业“两区”新发展

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农民美好生活新家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倾力建设美好乡村。加强中心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完成全区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强化示范带动。选择基础较好、带动较强的31个中心村作为首批示范村,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等项目,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等不同模式,加快村庄建设。完善基础配套。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多方筹措资金,整体推进中心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打造沈圩村、光明村、夏刘寨村、二铺村、六合村、三里村、桃山村等新型农村社区。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强206国道、303省道、合徐高速沿线环境连片整治和景观带打造。大力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改水改厕,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深入开展“三清”、“四修”、“五化”,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修整危旧房屋、猪圈、旱厕、院墙,实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重点做好主体创新、基地建设、产业提升、试验探索四篇文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主体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开展百亩良园蔬菜产业、顺河林木加工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试点。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农村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100个。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要求,建设高标准良田示范基地等“五大基地”,不断提升粮食、畜禽、蔬菜、林木四大产业集聚度,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整合资源,高标准打造西二铺特色产业园、帝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两大亮点,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全方位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开展五项试验。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新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培育农民企业家、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五项试验,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力争全年粮食总产增长3%,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个、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

大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三期、新汴河三期、人饮工程、“两闸一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完成4座小水库和5座涵闸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实施长防林、宿城万亩森林长廊等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建设农田林网15万亩、绿色长廊100公里,建设生态埇桥。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支撑。推广使用新型农机具,加快土地深松、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技术应用,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206国道、303省道改线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升级改造县乡公路96公里,完成危桥加固改造20座。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立体种植、规模养殖和深度加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实施农民创业工程,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平台,有序推进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享增值收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突出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紧紧抓住省定点扶贫机遇,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强攻城乡大建设,努力打造产城一体发展新格局

坚持区域联动发展,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产业园区、东部城区、特色乡镇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合力加快城市建设。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共建中心城市。依法推进征收工作。完善房屋和土地征收工作机制,规范征收补偿流程,强化工作调度,形成上下联动、运转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力加速征收进度,切实保障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全年完成房屋征收100万平方米以上、土地征收6000亩。加快道东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1号、6号和10号地安置区建设,建设安置房3300套,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6亿元。加快建设东城新区。编制完成城东片区规划、埇桥政务新区控制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加快推进政务中心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区法院、区公安分局业务大楼以及区消防大队应急指挥中心、区中医院门诊大楼。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经七路、经十四路和纬十一路东延工程,建成东外环路跨沱河桥,高标准实施凤凰大道、纬十一路绿化工程,建成生态大道。

严格规范城市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城区街巷亮化设施建设管理、环卫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继续改造城区街巷道路,完成城区30条街巷道路及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亮化。实施城区绿化大行动,重点开展小区绿化工作,提高“五化”水平。健全拆违防控机制,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强化日常巡查和督促检查,形成区、街道、社区立体防控网络,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致力打造特色乡镇。把重点镇、中心镇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加强中心镇与园区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的衔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与农民就近就业转移。明确各乡镇功能定位,加快培育符离、朱仙庄、顺河、蕲县、时村、芦岭、大营、曹村、栏杆等一批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文化旅游名镇。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建设产业集群专业镇。加快道路广场、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镇容镇貌管理,提高中心镇承载能力。

(五)快攻服务业发展,着力夯实经济结构优化新支撑

制订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增添发展新活力。

巩固提升商贸流通业。发挥主城区优势,在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着力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努力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加快义乌商贸城、钢材大市场、远东汽配城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完善商业布点,建设书画、粮食、果蔬等特色专业市场。加快农村商业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着力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进一步开展农超、农批、农企对接活动,扩大农产品销售。推进民生商务,加快构建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拉动消费需求。

聚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内涵提升、外延拓展,壮大文化产业。依托中国马戏之乡,筹建埇桥马戏大世界,做大做强埇桥马戏文化产业;依托中国书法之乡,深化与宿州学院产学研合作共建机制,培育壮大书法群体,创树埇桥书法品牌,探索书法产业发展之路;依托中国烧鸡之乡,加快符离集烧鸡文化博览馆建设,挖掘整理、定位推广符离集烧鸡文化,提升烧鸡文化品质与声誉;依托中华孝文化故里,保护开发闵子祠,发掘、研究闵子孝文化,组织孝文化活动,弘扬孝文化精神。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涉故台、林探花府、五柳、老海寺等景区内涵,积极发展农家乐等集采摘、种养、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

努力培植新兴服务业。高度重视发展研发设计、科技信息、创意服务、物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清洁保洁、家政服务、便利店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大新兴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加快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文化旅游园等服务业集聚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六)狠攻民生幸福工程,持续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

坚持民生为上,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埇桥。

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实施33项民生工程,落实惠民举措,增进百姓福祉。围绕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构建多元化增收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伍军人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9500人。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2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均达96%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适时提高优抚对象待遇、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水平。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460套、公租房1900套。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突出均衡和能力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宿州市十二小天鹅湾校区,促进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宿州三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进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探索区职业教育中心新出路,力创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序推进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运行补偿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药品采购机制;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加强社区体育工作,完成3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巩固花鼓剧团、杂技团、动物表演团、人民剧院、电影公司5家单位改企转制,壮大区演艺公司,繁荣文化事业;全力举办好第三届中国?埇桥国际马戏艺术节,完善城区社区文化设施,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认真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才、档案、气象、民族宗教、红十字、防震减灾、外事侨务等工作。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领导带头大接访制度,着力做好基层矛盾化解和隐患排查,妥善处理涉法涉诉案件,维护信访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整治,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消防和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采石厂和石灰窑厂等非煤矿山治理,加强生态保护。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完成所有村、社区警务室建设,探索村、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试点,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在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同时,着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

1.实施纬十一路绿化工程,修建生态大道。

2.治理疏浚运粮河11公里。

3.规划建设城区道路节点游园一处。

4.建设东城供水、污水管网10公里。

5.实施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

6.建设西北新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7.新建4所、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

8.建设东城新区中医院。

9.对全区20多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并免费救治特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学生。

10.实施“放心肉”工程。

三、为民高效,务实创新,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实现小康,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断改进作风,真心服务群众,努力打造为民清廉、务实高效、创新有为政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耐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心关注群众疾苦,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村入户、进园入企,广泛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始终把企业看作创富主体,把企业家当作社会宝贵财富,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帮办活动,热心服务企业,贴心服务项目,坚决打击吃拿卡要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以真心、贴心、热心、耐心的“四心”服务,努力营造快捷、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

提升效能,建设实干型政府。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自觉追求。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持续加大明察暗访、督察督办、跟踪问效力度,狠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不断完善目标、督查、考核、奖惩“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实行时间倒推、工作倒排、任务倒逼,点燃激情、苦干实干、高效执行,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敢为人先,建设创新型政府。始终把锐意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动力。切实加大政府工作创新力度,认真研究和运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和安徽省支持皖北发展的有关政策,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破解土地、人才、融资、平台等发展瓶颈制约,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开明的举措,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全面提高赶超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规范,建设法治型政府。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加强政府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工程。

风清气正,建设清廉型政府。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行为,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有效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厉行节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上,以优良的政风行风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站在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信心百倍;处在政通人和的好环境中,我们众志成城。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不移地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夙兴夜寐干事业,提速提效抓落实,倾心尽力惠民生,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埇桥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酒类产业五年振兴计划(P2)

为贯彻市政府白酒产业五年振兴计划战略部署,区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用5年时间,使我区白酒年产量达到6万吨,年销售收入实现40亿元;力争1户龙头企业产量达到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啤酒年产量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酒类企业税收总额达到5亿元。酒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5年内新增省级酒类企业技术中心1-2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力争培育1家酒类企业上市。通过重点培育和扶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提质增效、壮大规模,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酿酒产业集群,打造皖北地区名酒基地。

2.现代农业“三品一标”(P2)

“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标”即农产品地理标志。

3.宿州循环经济示范园“四纵四横”骨干路网(P4)

“四纵”路网是指洪河路、纬十一路、凤鸣路、凤翔路;“四横”路网是凤凰大道、仁和路、龙兴路、龙腾路。

4.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P14)

是指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联合体内部通过签订生产服务合同、协议,确立联合体各方责权;通过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三方共赢。

5.现代农业“五大基地”(P15)

即帝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灰古高标准粮田示范基地、符离烧鸡产业基地、顺河板材加工基地、灰古八张设施蔬菜和蒿沟中药材基地。

6.“两闸一河”(P15)

“两闸”即蕲县闸、符离闸;“一河”即沱河。

7.物联网(P18)

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