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埇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了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成效明显提升,总体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历史性突破两百亿元大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1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0.16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82.75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19.7∶41.9∶38.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10元(折合1729美元),比上年增加1129元,增长11.7%。
表一: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区生产总值 215.23 13.4
第一产业 42.32 5.2
第二产业 90.16 19.8
工业 81.86 18.8
建筑业 8.30 33.6
第三产业 82.75 11.0
运输邮电、仓储业 13.13 5.6
批发零售业 25.34 13.2
住宿和餐饮业 3.36 9.3
金融业 2.66 13.2
房地产业 3.63 19.0
其他服务业 34.64 10.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1%,同比下降0.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2.3%、2.2%、1.3%;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4%、2.1%、1.9%、2.0%、6.1%。1-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3.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0.9%。
表二:2009年各类价格指数
类 别 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 99.1
食品
粮食
肉禽及其制品
油脂
水产品
鲜菜类 102.3
110.2
91.4
84.9
100.9
123.6
烟酒及用品 102.2
衣着 93.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7.9
101.3
交通和通讯 98.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0
居住 93.9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86.62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75.28万人,减少0.9万人,#第一产业49.04万人,减少1.3万人;第二、三产业37.58万人,增加3.5万人。在岗职工3.12万人,减少0.5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11万人,增加3.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3%,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播种面积为23.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492公顷,比上年增长2.0%;总产量达109.6万吨,同比增长4.6%。油料播种面积1.03万公顷, 比上年减少285公顷,比上年下降2.7%;总产量3.69万吨,同比下降1.4%。棉花播种面积9177公顷, 比上年减少2493公顷,比上年下降21.4%;总产量0.91万吨,同比下降0.7%。
表三: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096414 4.6
其中:稻谷 3078 -24.0
小麦 671046 1.5
玉米 297614 11.5
大豆 103209 6.2
油料 36943 -1.4
棉花 9087 -0.7
蔬菜 704673 10.2
水果 36694 -8.0
农林牧渔总产值为71.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9%,林业产值增长7.3%,牧业产值增长7.1%,渔业产值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0.7%。 肉类总产量1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0%;出栏肉猪110万头,增长4.3%;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59.2万只,增长1.3%,牛为1.11万头,增长6.7%;家禽906万只,增长6.6%;禽蛋产量3.31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2790吨,增长19.1%;水产品产量1.69万吨,增长6.8%。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70.64万千瓦,增长11.6%;农村用电量11878万千瓦小时,增长9.0%;有效灌溉面积10.05万公顷,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203家,实现增加值32.73亿元,增长65.0%,增幅比上年增加18.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101.67亿元,增长77.1%;主营业务收入101.09亿元,增长93.0%;实现利润总额2.45亿元,增长136.4%;实现利税4.32亿元,增长85.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4.8%,,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9.21%,增长1.4个百分点。
表四: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327283 65.0
其中: 轻工业 148142 54.9
重工业 179141 74.8
其中: 国有企业 6310 16.8
集体企业 9585 23.4
股份合作企业 2247 265.9
股份制企业 272957 63.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642 82.6
其它 31543 128.7
从行业来看:重工业快于轻工业发展,分别增长74.8%和54.9%,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合作企业增幅最高,增长265.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 、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8.7%、82.6%、63.8%、23.4和16.8%。
表五: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纱 吨 7084 102.3
布 万米 319 259.6
服装 万件 117.6 20.6
发酵酒精 千升 72465 -12.1
饮料酒 千升 79016 9.4
啤酒 千升 79016 10.0
工业用电量 万千瓦小时 56373 44.7
水泥 万吨 63.17 55.0
合成氨 吨 7736 7.3
化肥 吨 59004 6.7
中成药 吨 138 -55.2
塑料制品 吨 8483 100.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54.18 34.1
小麦粉 万吨 40.21 56.1
糖果 吨 406 -19.4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4个,从业人员4594人,实现总产值4.92亿元,比上年增长7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71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58.18亿元,增长45.1%;#城镇投资37.98亿元,增长26.3%;农村非农户投资20.19亿元,增长101.6%;房地产投资10.53亿元,增长73.2% 。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04亿元,增长21.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67亿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5.25亿元,增长16.3%;零售业零售额25.56亿元,增长23.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9亿元,增长21.7%;其他行业零售额0.42亿元,增长10.3%。
全年进出口总额213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2.3%,其中, 出口1183.7万美元,增长332.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6万美元。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2.97亿元,同比增长39%。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社会货物运输量2114万吨,比上年增长5.8%;货物周转量21.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7.0%;旅客运输量1422万人,比上年增长41.2%;客运周转量3.6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年末全区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数34.92万户,下降7.1%;移动电话用户数 61.37万户,增长20.6%;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不含基金)为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5亿元,增长22.1%;各项税收4.77亿元,增长23.2%;从税收来源看:增值税增长7.3%,营业税增长18.0%,企业所得税增长20.4%。财政支出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1.6%,教育事业费支出下降6.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57.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7.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16.3%。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9.67亿元,增长15.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农业贷款12.43亿元,增长5.8%。
八、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96所,专任教师5615人,在校学生9.56万人,其中:女生4.58万人;小学373所,专任教师6827人,在校学生11.66万,其中:女生5.1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
表六:2009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中等职业教育 563 3316 1513
普通高中 5377 19172 6681
普通初中 25291 76411 24344
小学 18840 116579 26238
年末卫生机构158个,床位数3279张,卫生技术人4863人,在这中间,有执业(助理)医师2036人,注册护士1677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7个,床位数3042张,卫生技术人3709人,执业(助理)医师1485人,注册护士1378人。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区年末总人口数183.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46万人,总人口中:女性89.58万人。年末总户数52.96万户。人口出生率13.59‰,人口死亡率3.88‰,自然增长率为9.7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97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48元,增长10.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734元,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93元,增长10.8%。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66万人,比上年增长5.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84万人,增长3.6%;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72万人,下降3.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20万人,增长0.5%。
年末全区有各类收养性单位34个,各种社会福利院收养性单位床位2172张,比上年增长0.3%;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为105.03万人,增长5.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4.26万人,增长8.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72万人,增长12.5%;农村五保供养人数8267人。
十、环境保护
全区森林面积为6.41万公顷,当年造林面积868公顷。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39727万元,增长17.6%;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407吨,下降4.6%;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为93.3%,比上年减少3.9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99.8%,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站1个。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