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1711/201907-00062 | 信息分类: |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
---|---|---|---|
内容分类: | 其他,综合政务,个人,企业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 | 2022-04-12 | 发布时间: | 2022-04-12 17:56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关于《埇桥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规划及配套解读 | ||
审核人: | 初审:汪鹏     复审:蒋萌    终审: 许从龙 |
一、背景依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印但没有下发)》、《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宿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拟于2019年6月份印发)》,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结合埇桥实际,历经3个多月的努力,编制完成了《埇桥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框架稿》。
二、起草过程
2018年7-8月份经过招投标有关程序后,确定由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承接编制本《规划》。编制单位成立了以周云峰(省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产业所所长)为指导专家的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在9月份完成了规划调研工作,搜集了有关资料。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小组于2019年1月18日提交了《规划》(框架稿)。
三、主要内容
本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至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和 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我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规划共分十一篇三十九章,共6.5万字。
第一篇 规划背景
明确指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大意义、乡村振兴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第二篇 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省、市思路,结合埇桥实际,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远景展望。
主要内容是要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到2022年,全区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三篇 统筹城乡发展格局,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本篇要求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求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保护特色、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具有埇桥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四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乡村振兴强支撑
本篇规划重点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水利、交通物流、能源、信息等方面的短板,推动城乡互联互通,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乡村基础设施体系。
第五篇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本篇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第六篇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乡村,塑造生态宜居新风貌
本篇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七篇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本篇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时代新农民为着力点,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加强乡村文化有效供给,发挥我区传统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以现代理念、优秀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凝聚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八篇 提升现代乡村治理能力,构建治理有效新体系
本篇指出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九篇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打造生活富裕新乡村
主要内容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提商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十篇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确保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改革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本篇要求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更好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推动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平等交换,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第十一篇 统筹规划实施,保障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本篇指出了确保规划实施、落地的主要措施,即要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全区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更好履行各级政府职责,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统筹谋划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推进节奏,不搞齐步走,稳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