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711/202401-00040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报告,组织机构简介,综合政务,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财政、金融、审计、统计,国土资源、能源,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商贸、海关、旅游,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医疗,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劳动、人事、监察、社保,公安、安全生产、司法,民政、扶贫、救灾、优抚,民族、宗教,对外事务,港澳台侨工作,气象、质量,食品安全,残疾人工作,个人,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1-12  发布时间: 2024-01-12 15:11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人: 初审:王影影     复审:吴姗姗    终审: 李欣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发表时间:2024-01-12 15:11 责任编辑: 政务公开办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9日在宿州市埇桥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杨松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四区两基地”,奋力冲刺“三争”目标,加压奋进、争先争优,入选2023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785亿元、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2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建项目,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坚持项目建设周调度工作机制,国药设备、腾云材料等42个项目开工建设,精久装备、统达家居等51个项目加快推进,朔源节水、德美新材料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省亿元以上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63亿元,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深入实施,新开工制造业项目68个,实施“1525”技改项目40个,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均超60%。工业互联网加速推广,5个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上线投产,658家中小微企业入驻省级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陆盾机械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进程不断加快,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8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

(二)全力以赴强招引,发展动能加速积蓄。完善十大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在全市率先成立青年招商战队,组建北京、苏州、深圳3个驻外招商机构。举办埇桥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宿州)绿色家居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大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新签约梦阳气动、中闽重工等亿元以上项目50个,利用省外资金超180亿元。全力破解要素制约,争取市级预留用地指标689亩,以“标准地”模式出让工业用地1110亩,福天使门业、国药健康园等37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加快实施“才荟埇成”行动,优化招才引智“20条”政策,扎实开展“博士专家进埇桥”活动,组建埇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引进博士专家52名,入选省级人才计划3人,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

(三)持之以恒抓“三农”,乡村振兴提速增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233.6万吨,顺利实现“二十连丰”。加快建设种业强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落户埇桥,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研究中心入驻种业小镇,建成小麦、大豆良种繁育基地28万亩,入选全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扎实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宿州预制菜产业园建成运营,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增长10%。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擂台赛”,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8个,完成农村改厕6220户,创评美丽庭院3500户。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投入财政衔接资金4.7亿元,实施项目594个,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长14.8%。符离镇获评2023安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镇。

(四)统筹兼顾提品质,城市面貌加快改善。接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陈营孜五期、宿州西站连接线等24个征收项目顺利实施,粮干校西区、薛园新村等11个安置区交付使用,金星小区、市政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协同推进符离新区、城东新区、宿徐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建设,崔园路东延、符离第一安置区等15个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1亿元,城市格局更加优化。纺织路东延跨铁路立交建成通车,S305墩岳路完成修复改造,宿固高速、淮宿蚌城际铁路等项目提速建设,新增公共充电桩385处、城市泊位1.5万个,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持续激发城市活力,培育夜间消费节点6个,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主题夜市商业街区3个。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创建全省“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打造文明菜市13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五)多措并举促改革,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落实减税降费19.1亿元,“告知承诺、先证后核”模式走深走实,企业开办登记压缩至4小时,新增市场主体3.3万户。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36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完成组建,283项审批执法权限有序赋权。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处置闲置用地862亩,工业用地亩均效益不断提升。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全省首笔线上“节水贷”落地埇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33.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2件。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宿杭对接合作加速推进,铜山—埇桥(萧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建设,1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面向沪苏浙地区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48亿元。深度参与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宿州联动创新区建设,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6家,进出口总额达到2.1亿美元,获批全省绿色家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六)坚持不懈优环境,生态魅力更加彰显。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五控”措施,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4天。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澥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方河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消除黑臭水体80条。巩固提升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成果,完成人工造林5970亩,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个。桃沟镇、永镇镇入选全省森林城镇。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兴晨永安风电场、国能大营蕲县光伏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发电总规模达到698兆瓦,闼闼晨瑞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符离大道沿线旅游项目“连点成线”,五柳风景区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七)用心用情办实事,民生保障精准有力。暖民心10项行动年度任务超额完成,50项民生实事全面实施,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达到88.9%。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建成“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30个,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增公办园学位1920个、托位187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44处,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健康埇桥加快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顺利竣工,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救治中心2个,灰古镇、朱仙庄镇、大泽乡镇入选全省卫生镇。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特殊困难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2272户,建成老年助餐服务机构53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增至5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原创作品《汴水谣》荣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提质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三警融合”“夜市警务”等机制全面推广,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信访积案攻坚,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红十字基层组织实现村居全覆盖,入选“中国好人”2人。大力支持驻军部队建设,区人武部获评安徽唯一全国国防动员系统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工会、共青团、老干部、残疾人、工商联、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档案、气象、供销、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更加浓厚。全省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分类建设现场会在埇桥召开。搭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办结各级《民声呼应》反馈问题197条,办理“宿事速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7.9万件。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191件,“聚民意,惠民生”建议589件,区政协委员提案262件。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三公”经费支出下降859.7万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一年,我们全力推动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入选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全省农村电商示范县。这一年,我们聚力创优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取得更好质效,省政府质量奖实现零突破,成功创建安徽省质量强区,获评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这一年,我们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科创成果激发更强活力,荣登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省科普示范区。这一年,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得到更多改善,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埇部队官兵、政法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向所有关心支持埇桥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23年,外部形势错综复杂,宏观经济总体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企业投资预期不稳,消费市场活力不足,稳经济、保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产业基础不够扎实,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经受外部环境的冲击,市场主体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主要经济指标没有达到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不充分,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统筹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够、执行能力不强,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作风顽疾依然存在,个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更是埇桥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中绘就。做好新一年工作,必须树立“勇于争先、走在前列”的理念,拿出敢想敢干、敢打敢拼的姿态,抓主抓重抓关键、抓细抓实抓底线,全面提高首位度,争当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排头兵。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一丝不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必须强化首位担当。埇桥作为宿州发展的“推进器”,肩负着当好全市“打造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主力军的重大责任,我们要认清“一区拥城”的最大区情,找准坐标定位,树牢首位意识、强化标杆意识、坚定进取意识,打造“四区两基地”,深耕“四大产业集群”,以宿迁市沭阳县为全方位对标学习对象,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全面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机遇,奋起直追、换道超车,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埇桥这片“最近苏北、最似苏北”的区域加速“追赶苏北”。

——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埇桥正处在经济发展提速、民生保障提质、营商环境提优的关键阶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凝聚干群合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政企携手共进。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在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等一件件惠民实事中暖民心、聚民力,在办好政策直达、担保贷款、简政放权等一桩桩利企好事中优环境、提效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埇桥人民。

——必须树牢底线思维。牢记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充分认识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企业信心不足等困难,坚决顶住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三保”支出较大等压力,严密防范生产安全事件、地方隐性债务等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守牢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底线,确保社会安宁、人民安康、发展安全。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来宿现场办公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赴埇桥现场办公会部署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一条主线、五大行动”,紧扣“四区两基地”发展定位和“三争”奋斗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追赶苏北、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埇桥新篇章。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一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扩大投资固根本,争当跨越发展排头兵。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聚力招大引强,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夯基固本。

坚定不移抓项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主引擎,通过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做大增量、扩大总量。深化“标准地”改革,实施土地增减挂钩1000亩,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用足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国债等支持政策,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健全项目全过程管理、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动23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开工、43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14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

精准发力抓招商。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主抓手,建立线索摸排跟进、诚意洽谈对接、专业论证谈判、全程跟踪落实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四化同步”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功能,更好发挥商协会作用,精准招引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链主、链核、链源企业,逐步形成“群主企业+配套企业”的产业生态,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55个,其中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

千方百计促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大力发展家政、文体、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服务供给、释放消费需求。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8家。优化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韵达物流产业园、埇桥港码头蕲东作业区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构建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二)转型升级强韧性,争当产业提升排头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数字赋能、科技赋能,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高端化发展。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接续实施“1525”行动,推进重点技改项目40个,完成技改投资70亿元、增长10%。深化亩均效益评价,促进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收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打造安徽工业精品2个、安徽新产品2个、皖美品牌1个,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推动数字化升级。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新增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3个。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两化”融合项目3个、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3个。

推动绿色化转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引进绿色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建设省级绿色工厂1个。推动新兴产业低碳发展,推进中城投大营风电场、皖能蕲县光伏和褚兰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拓展风力、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应用布局。严控“两高”项目审批,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推动集群化突破。加速宿徐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融入徐州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新入驻工程机械和装备制造类企业10家。加快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发展改革试验基地建设,引进绿色智能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个。立足城东新区产城融合定位,谋划跟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12个,引进智能制造项目6个。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家居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分别突破50亿元、65亿元。

(三)深耕“三农”夯基础,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一体推进“六大行动”,奋力推动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

全过程做强农业产业。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大耕地补充力度,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5万亩,保障粮食面积产量“双提升”。加快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打造10万亩埇桥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强化种业小镇“三区一平台”功能,引进种业企业4家。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施5.75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建设皖北智慧菌菇生产加工及交易集散中心,新增绿色食品企业4家,培育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稳定在780亿元左右。擦亮“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加快同福三产融合等项目建设,延伸预制菜产业链条,招引预制菜企业10家。

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落实“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擂台赛”,序时打造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10个、精品示范村4个,创评各级美丽庭院4000户。实施“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厕所改造6000户。建设“四好农村路”500公里。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实施小城镇建设“十个一”工程,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

全方位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深做实“大托管”服务,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整合涉农资金支持产业到村项目建设,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农民收入增长“四大行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四)改革开放蓄动能,争当融圈进群排头兵。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在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上实现更大突破。

激发改革创新驱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区属国企市场化转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依法行政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以开放的胸怀招引人才,制定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引进博士专家50名。

扩大合作开放影响力。持续深化与杭州市上城区对接合作,积极开展园区合作共建。高水平建设铜山—埇桥(萧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要经贸展会,发挥埇桥绿色家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势,推动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保存量、扩增量、育潜力,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家。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实施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等活动。对标学习沪苏浙等先进地区,梳理长三角区域内跨省通办业务事项清单,完善跨省通办系统,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办”“就近办”“异地办”。完善“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

(五)生态文明增底色,争当绿色发展排头兵。以美丽埇桥建设为引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动文旅融合,促进生态价值加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以更大力度“治污”。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深入推进挥发性气体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强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加强镇村污水处理厂(站)运维管护,开展浍河、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国考断面稳定达标。严厉打击跨境倾倒危废行为。

以更实举措“增绿”。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石质山绿化200亩,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8个。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22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推进芦岭、桃园、蕲南、朱仙庄等4个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运粮河水质净化等工程,创建省级示范河湖1个,推动水域水质有效提升。

以更好成效“添彩”。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重点打造皖北天路、埇桥城市记忆、轻工机械运河文化园等旅游景点。开展文旅系列品牌创建,培育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基地。加快符离大道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五柳休闲旅游度假区、西山花海二期、夹沟镇头文旅休闲康养等项目。

(六)建管并重提能级,争当扩容提质排头兵。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能力。

加速新区建设。实施符离新区综合开发,推动中华路、公园路、烧鸡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展现城区北扩新面貌。加快城东新区建设,完善东部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迈出城区东进新步伐。推进宿徐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建设,推动城镇一体化、创业孵化园、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闵子大道跨铁路桥等项目建设,完善拂晓路、康居路、和平路等中心路网,谱写产城融合新篇章。

加快城市更新。实施符离第二安置区、中煤1号地二期、道东5号地等3个保障房项目,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18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推进银河一路东延、人民路南延、港口路北延、东二环北延等交通工程。启动城市更新配套充电桩等项目。新增城市泊位1万个。实施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动,改造提升背街小巷6条,新建街头游园1座,完成农贸市场提档升级4个。

加强精细管理。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升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业主委员会组建率,推动红色物业市场化运行,打造“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强化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开展重点区域整治提升行动,扩大环卫保洁市场化覆盖面,推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

(七)改善民生增福祉,争当共建共治排头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稳步发展,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集团化办学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中小学5所,新增托位3000个。提高基层医疗救治能力,推进卫生健康人才和专科建设“511”计划,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争创“三甲”医院,通过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争创省级以上卫生镇2个。坚持以文兴业,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强化非遗及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多层次强化社会保障。动态推进50项民生实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打造“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36个,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超6800人。实施“惠民菜篮子”工程,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保供稳价。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立体化推进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持续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加快信访积案化解。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坚决防范非法集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新时代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支持工会、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供销、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方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区政府将加强政府机关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三个务必”,站在高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忠诚尽职、锐意进取,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忠诚干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区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健全贯彻党中央及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反馈等各类问题整改。

强化法治建设,坚持依法干事。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认真贯彻新《行政复议法》,完善“府院府检联动”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积极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更好发挥统计和审计监督作用。

强化作风建设,坚持务实干事。自觉对照“五大”要求、“六破六立”,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加强干部专业能力实训,打造“忠专实”“勤正廉”干部队伍。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完善“民声呼应”“宿事速办”工作机制,用心用情对待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倾心倾力为市场主体服务,以政府有为激发市场有效。

强化纪律建设,坚持廉洁干事。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三争”目标,加快“四区两基地”建设,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奋力谱写埇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