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规划计划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949/202208-00010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内容分类: 其他,其它,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2-07-01  发布时间: 2022-07-01 14:39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半年总结与计划】区经信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人: 初审:黄宇齐     复审:潘广芝    终审: 朱兵

【半年总结与计划】区经信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表时间:2022-07-01 14:39 责任编辑: 经济和信息化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半年总结与计划】区经信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一改两为五做到”及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狠抓企业复工稳产、项目建设、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疫情防控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等重点工作,上半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一、牵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截至5月底完成情况。工业投资完成情况:1-5月份,全区工业投资完成29.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4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技改投资完成22.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亿元,同比增长13.4%预计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加6.67亿,同比增长20.83%;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加2.76亿,同比增长10.63%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1-5月份,4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55.83亿元,同比增长1.95%,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6%,规上工业主要指标综合得分92.1,综合排名全市第二。截至目前,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跨年度成长型工业企业20家,当年新获批6家(顺河同正木业、顺河原和木业、杨庄景辉皮革制品、循环园晟润电气、永安鑫平木业、宿徐现代产业园元通),全市排名第一。

(二)上半年主要指标预测。工业投资预测:预计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加6.67亿,同比增长20.83%技改投资预测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加2.76亿,同比增长10.63%。由于上半年6月份当月同期基数47.47亿元(不含国网安徽电力公司),比5月同期基数多了1.45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3.5%。

(三)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的原因分析

1、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入库项目不均衡1-6月份,全区20个乡镇、园区申报入库工业项目81个,较同期增加16个。截至6月份,全区仍有9个乡镇没有入库工业项目,这将拉低上半年的投资进度。二是投资进度滞后。夹沟镇、蒿沟镇、解集乡、灰古镇、汴河街道、大店镇等6个乡镇没有在库项目,也没有新增入库项目,至今工业投资为零,而6月份上述乡镇除大店镇、夹沟镇分别入库1个项目外,其余4个乡镇依然没有项目申报,影响全区工业投资计划的完成。

2经济运行全区停产半停产企业63家,在规模企业中占比15.63%,拉低全区6月份当月增速近8个百分点,拉低上半年累计增速近10个百分点。其中:退出带基数企业17家,6月当月基数932.8万、累计基数1.25亿元;完全停产企业26家,6月当月基数2.67亿元、累计基数20亿元;半停产企业20家,6月当月基数1.46亿元、累计基数9.51亿元;影响累计增速6个百分点以上。截至目前,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成长型企业22家,仅有4家新建投产企业,对全区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应纳收入比只有43.1%,数据质量不高。属地乡镇、园区和企业对完善资料台账积极性不高,疏于平时,在查询时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支撑。

二、牵头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一)截至5月底完成情况

1、做深做实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程,落实“两库三图”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今年新谋划项目25个,已开工建设4个:特众公路打桩机生产项目、鑫航金属制品加工项目、程鑫农机工程机械和水泥建材机械加工项目、溯源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项目。埇信标准化厂房项目、远发智能开关柜生产项目等8个项目三季度开工。

2、持续服务民营经济。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要求,筹协调全区发展民营经济、“四送一服”、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民营经济各项工作,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领导干部包保责任等工作机制。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民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将清欠工作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清欠工作以来,我区已将列入台账内的无分歧账款3.44亿元全部清偿完毕,提前完成无分歧欠款“清零”目标任务。

3、深入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今年以来重点培育海创环境、光大发电等企业申报“五个一百”项目。

4、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筹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中小企业纳入省平台统计,目前,我区纳入省平台统计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家(宿州正元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国家平台1家(安徽昊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上半年新培育省第八批信息体验中心1家(青网科技园);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1个(徽香源食品);组织企业申报2022年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开展“5G+工业互联网”项目库入库工作。完善工业互联网动态项目库,开展板材家居行业大数据互联网调研。组织50家重点工业企业参加省两化融合评估及生产经营和工业互联网诊断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产业链工作方面:一是产业链缺少战略性项目支撑,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招商引资力度小,不够重视,招引观念落后。招引项目数量少,规模较小,质量不高。招商引资政策还不够完善,奖补政策针对性不强。二是产业链谋划项目质量不高,储备项目签约落地率低。谋划项目数量不少,但发展前景好、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不多。谋划项目的规划、包装、推介水平不高,开发深度不够,成熟度低,招商中意向多、落地少。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大项目承载能力不足。园区缺少商住、金融、医疗教育、第三产业等基础设施服务网点,路网项目推进较为缓慢,影响新建项目施工及投产。

2、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一是我区工业互联网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薄弱,缺少示范企业,缺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互联网平台和人才支撑和专业技术性人才。二是项目支持资金偏少,企业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

三、牵头区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一)截至6月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5月份,全区工业投资完成29.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4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技改投资完成22.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0亿元,同比增长13.4%。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1-5月份,全区4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国网安徽电力公司),累计实现产值49.25亿元,同比增长0.3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1-5月份,累计实现产值255.83亿元,同比增长1.95%,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6%,规上工业主要指标综合得分92.1,综合排名全市第二。新增规上企业:目前,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跨年度成长型工业企业20家,当年新获批6家,全市排名第一。

预计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加6.67亿,同比增长20.83%。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加2.76亿,同比增长10.63%由于上半年6月份当月同期基数47.47亿元(不含国网安徽电力公司),比5月同期基数多了1.45亿元,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3.5%。

(二)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四上企业”6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落实情况。

目前,我区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宿州市东大木业有限公司、安徽东平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6家(宿州市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宿州市东大木业有限公司、安徽恒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安真木业有限公司、安徽汇利涂料科技有限公司、宿州汉泰化工有限公司)。2022年目标任务是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现已将宿州闼闼晨瑞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天东门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安徽奕隆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列入重点培育。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跨年度成长型工业企业20家,新建投产企业6家(同正木业、原和木业、景辉皮革制品、晟润电气、鑫平木业、元通钢管),全市排名第一。

(三)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宿政秘〔2021〕7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区亩均办多次召开“亩均论英雄”相关职能部门碰头会,确保数据汇总及时有效准确。并利用“亩均英雄贷”宣传周活动,为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奠定舆论基础。根据《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区亩均办对埇桥区2021年389家规上企业名单(含国网安徽电力公司)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其中20家生产水电能等的公益性企业免评,3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评(其中有13家企业分别合并为六家企业参评)。362家参评企业中,A类企业占20%,共72家企业(其中宿州汉泰化工有限公司、宿州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实缴税金超2000万直接定为A类);B类企业占45%,共162家企业;C类企业占25%,共92家企业;36家已停产退库企业直接定为D类,占10%。评价结果已经区亩均效益评价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审核通过,正在公示阶段。

四、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园区和工业项目指挥部项目推进情况

目前(6月28日数据),园区和工业项目指挥部智能系统内项目624个,2022年计划投资239.94亿元,完成投资129.89亿元,投资完成率54.14%。

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93个,目前,已开工项目150个,开工率77.72%。全年计划竣工项目125个,目前,已竣工项目61个,竣工率48.8%。上半年,二产工作组计划开工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97.76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70.9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8.52亿元,已纳统28个项目,上报投资9.94亿元,已开工项目45个,开工率80.36%。

 (二)《区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方案》经征求意见并几次修改,已经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按照方案要求抓好落实有序推进。

(三)疫情防控落实“十落实”情况

4月份以来,按照市经信局《关于做好当前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十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埇桥区积极贯彻执行,组织25个乡镇、3个园区、2个街道,在辖区内工业企业微信平台宣传“十落实”的必要性,要求企业切实履行防控疫情企业的主体责任,务必对照清单完善短板,加强防控意识,提高疫情防控氛围。截至目前,已对全区工业企业实施全覆盖督导及宣传,督导企业达1600多家。对防疫意识薄弱、措施不力的企业,专项指导立行立改。

(四)重点企业物资运输保障工作

3月27日以来,埇桥区按照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优化企业来(返)宿货车管理的通知》[宿疫防办(2022)131号]文件要求,埇桥区经信局做好工业企业来(返)宿货车信息报备工作,严格审核企业报备的货车及司乘人员信息和“两码、一报告”的时效,严控信息出现异常的人员资料,严防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第一线,助推埇桥企业“六稳六保”。截止5月27日,服务企业600多人次,开具纸质通行备案2300多张,网上小程序审批通行证达8500多次。

(五)安全生产及环保工作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上半年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全区工业领域消高空作业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粉尘防爆森林防火防汛等专项检查整治主动发挥区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全区工业领域“治违除患”专项行动年活动督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常态化开展砖瓦窑厂环保督查整改,每周对砖瓦窑企业开展全方位检查,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六)国企改制工作

今年正在实施破产改制企业3家,其中:新华色织厂于2019年6月启动注销清算,目前正式职工安置基本结束,正在处理遗留问题;第一针织厂退休职工垫缴养老保险已返还,目前区人社局正在审理职工档案,审核结束后按照安置方案为退休职工办理医保并测算在职职工经济补偿金;甜菜育种站由市经信局牵头实施“事转企”改制,企业资产移交高新区,由高新区负责筹集职工安置费用,我区成立专班配合。第一针织厂因安置费用未落实,工作进展较慢,存在信访风险。

(七)信访维稳工作

我局直属企业绝大多数属特困企业,长年停产,遗留问题较多,信访量大。针对职工诉求,我局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上半年,系统交办的信访事项已办结完成623件正在办理省领导接访登记的16件交办件,已全部办结。其中14件信访人对办理结果满意,已息访;还有2件信访人不满意未息访,正在进一步和信访人沟通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按照《推进落实杭州市上城区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埇桥区工作方案》要求,做好与上城区对接。安排专人对接两地“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上城区“1+6”重点产业和我区八大产业链,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推进两地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二)加快推进企业改制进度,做好信访维稳。妥善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最大程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消除信访隐患。积极筹措改制经费加快推进第一针织厂破产进度,麦芽厂、皖北化工厂尽快进入破产程序。

(三)牵头抓好砖瓦窑企业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针对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我区砖瓦窑企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加强对整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按照整改时限完成,并做好举一反三排查治理。

(四)抓好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一是持续加快项目入库进度。逐月排定投资计划、逐个项目进行分析、逐个项目进行指导,确保每个项目尽快形成入库条件,及时入库、纳统。二是持续发挥园区带动作用。切实发挥三大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建设主战场作用,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最大限度缩短项目供地周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牵引带动全区技改投资数据增长。

(五)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增长。一是抓运行监测稳预期,科学预测,打好提前量。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盯紧核心指标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每月每季提前综合分析研判经济走势,持续发力。强化督查调度,对园区及工业增速、投资靠后或下滑的乡镇,采取季度下提醒函,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二是抓挖潜增效稳增长。主动对接统计、税务部门对部分重点企业现场核实,密切关注重要产业、重点行业数据波动情况,尽可能把应纳收入以外的数据挖潜出来,做到颗粒归仓、应统尽统。三是抓降低成本减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部署要求,落实省委、市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落实企业包保制度,主动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帮助企业理解政策、吃透政策、争取政策和榨干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抓规模培育增后劲。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联合统计部门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统计行为,争取尽快尽早纳入规上企业统计。五是抓强化基础台账完善。从历次查询来看,企业上报数和企业基础台账相差较大,导致查询时数据被核减。要与统计部门一起,到重点乡镇、重点企业给予专业指导,进一步规范企业基础台账,做到有据可查、有数可抓。

(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后备库积极跟踪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储备与调度工作,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对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大力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变挑战为机遇,在技术创新和专业化、特色化等方面强化管理,转型升级,尽快跨入“专精特新”企业的行列。

(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市“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意识。加快“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发展,扩大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持续推进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充分发挥徽香源烧鸡数字化平台建设引领作用;安徽车桥、金鼎安全、恒泰电气等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带头作用;总结并推广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实现以点带面、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八)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持续做好工业企业防控疫情措施指导与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要素协调,及疫情期间不能停产停工企业的生产秩序保障。做好我区防疫物资保障工作。

(九)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针对夏季高温和极端天气多发的特点,结合“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及安全生产“治违除患”专项行动年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严格责任落实,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2022年7月1日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