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新闻发布 >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949/202211-00003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内容分类: 其他,工业、交通,个人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2-10-21  发布时间: 2022-10-21 08:42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埇桥区经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埇桥这十年》
人: 初审:黄宇齐     复审:潘广芝    终审: 朱兵

埇桥区经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埇桥这十年》

十年奋进路,工业发展开新局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表时间:2022-10-21 08:42 责任编辑: 经济和信息化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埇桥区经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埇桥这十年》

十年奋进路,工业发展开新局

发言人:区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宁贵宏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全区工业经济的关心和支持!很荣兴向大家介绍十八大以来埇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区战略,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埇桥区连续三年获得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连续8年荣获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

(一)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81户,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是2012年的3.8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总量占全市半壁江山,稳居全市第一。支柱产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围绕“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上做文章,机械装备制造、家居建材、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较为迅猛,引进钱营孜发电、皖能电力、闼闼木门、辉乐豪铜门、陆盾机械等一批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在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加快了全区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步伐。

(二)智能制造迎来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抓手,以高端、智能、绿色为主攻方向,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对接徐州产业转移,发挥陆盾机械、广识电器、托普环保、奕隆机械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力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基础装备、新型关键基础零部件、先进通用设备,促进制造业走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十年间,纳入市重点调度技术改造项目年均40个,年均完成投资40亿元左右。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安徽工业精品8个(安徽车桥有限公司高铁建设装备专用车桥、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SQ80/75B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安徽硕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SM6601亮银反光布、安徽淮宿建材有限公司PE木塑复合材料(AL-k型)、宿州市科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2BM-7/4型免耕施肥播种机、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BMFJ-6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安徽恒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TC169矿用工作面及皮带运输通信控制装置、宿州市信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B-7型宽幅播种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10 家(安徽宝龙电器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安徽车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宿州市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宿州市东大木业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宿州市祁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宿州市恒昌塑胶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安徽东平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安徽淮宿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宿州市金鼎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机电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宿州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宿州市东大木业有限公司、安徽淮宿建材有限公司、安徽省东平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产品”4个(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BMFJ-6型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种机、宿州市信德机械有限公司2B-7型宽幅播种机、宿州市科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2BFCR-15型防缠绕大豆播种机、宿州市科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2BM-7/4型免耕施肥播种机);安徽省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安徽省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三)数字经济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抓手,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参加“两化”融合业务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向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安徽车桥、方嘉混凝土);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中矿三杰、安特食品、金鼎安全、皖神面粉、宝龙电器、恒泰电气);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家(安徽车桥、金鼎安全、恒泰电气);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恒泰电气、金鼎安全、皖神面粉、中矿三杰);省级数字化车间企业5家(皖神面制品、闼闼晨瑞、鸿正服饰、实慕家居、绿洲森工);绿色工厂2个(皖神面制品、闼闼晨瑞木业)。

(四)民营经济走向新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民营经济3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举措的支持下,全力帮助民营企业融化市场的冰山、削平融资的高山、跨越转型的火山,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市场活力充分释放。自2012年至2021年底,新增市场主体22470万家,年均增长2247万家;其中新增企业6184家,新增民营企业5919家。我区已连续8年荣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下一步,面向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全力打好承接产业转移,抢占先机的“突围战”,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拉高标杆、奋勇前进,全力推进埇桥区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1: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全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宁贵宏:感谢提问,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5家,累计实现产值406.1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完成54.61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技改投资完成37.41亿元,同比增长5.4%。工业投资全市综合排名第一;技改投资全市综合排名第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全市排名第一。2022年,埇桥区纳入市重点调度工业技术改造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46.52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38.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0.5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80.06%,超时序进度5.06百分点。全区目前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2022年,将宿州闼闼晨瑞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天东门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安徽奕隆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列入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答记者问2:请您谈谈今年以来,经信局为企业办了哪些实事?

宁贵宏:一是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今年以来,帮助安徽车桥申报并通过了制造强市、工业互联网项目--新模式应用项目;徽香源食品通过2022年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方嘉混凝土有限公司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认证;宿州市青网科技园通过安徽省第八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项目;实慕家居有限公司、绿洲森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数字化车间称号;宿州闼闼晨瑞木业有限公司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等。

二是帮助企业申报奖补资金。2022年,帮助企业申报各类奖补资金共1945.9万元,其中包含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三重一创资金、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政策资金等。

三是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发展。特别是7.19疫情以来,用好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摸排不能停工停产重点企业名单45家及市级报备企业23家,涉及电力、防疫物资、面粉加工、农副食品、农资生产等行业。保障服务宿州华电、鸿正服饰、晥神面粉、安特食品、宿州海螺等企业的往来高风险地区货运车辆20多车次,做好工业企业来(返)宿货车信息报备工作,服务企业600多人次,开具纸质通行备案2300多张,网上小程序审批通行证达8000多次,严守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第一线,助力企业正常生产。

四是安全生产及环保工作。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组织开展全区工业领域消防、高空作业、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粉尘防爆、森林防火、防汛等专项检查整治和“治违除患”专项行动年活动督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常态化开展砖瓦窑厂环保督察整改,每周对砖瓦窑企业开展全方位检查,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请您谈一下,下一步如何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统筹推进强基础、促转型、增动能、提品质,推动我区制造业质量水平整体实现跃升。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我们帮助企业用足用活制造强省、制造强市、民营经济“30”条及我区出台的配套政策等,持续实施市重点技改“1525”行动计划,从平台赋能、标杆培育、品牌建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推企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切实为企业转型升级“添把火、加把力、鼓足劲”。

二是突出典型带动。聚焦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召开现场会、早餐会、对接会、表彰会等形式,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加强合作、表彰先进,抓典型示范,增强转型主动力,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大中小企业共同转型升级的发展格局。

三是夯实服务保障。结合“亩均论英雄”工作的开展,推出全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建立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确保“白名单”企业稳定生产,强化部门协作、实时会商、问题办理,实施“一企一策”,促进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引路人”“推车手”和“服务员”,通过政策引领、建用并举等举措,统筹推进补短板、延链条、锻长板、固强链,推进制造业的高端跨越、智能升级和绿色转型。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