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1949/202301-00002 | 信息分类: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
---|---|---|---|
内容分类: | 其他,其它,企业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3-01-04 | 发布时间: | 2023-01-04 17:10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埇桥区经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 ||
审核人: | 初审:黄宇齐     复审:潘广芝    终审: 朱兵 |
今年以来,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四区两基地”建设目标,着力强链补链,深入开展“一改两为五做到”,助企纾困解难题,努力克服生产要素制约,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升。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份,全区40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国网安徽电力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11.89亿元,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4.9%,在四县一区增速第二,综合排名第一。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年度申报第一批企业共12家,省统计局名录库已全部通过,待专业审核。
2022年已开工工业项目219个,计划投资158亿元,已完成投资151.73亿元。1-10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其中技改投资完成48.82亿元,同比增长8.2%,工业投资全市综合排名第一、技改投资全市综合排名第二 。
(二)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389家规上企业参加亩均效益评价(其中有13家企业分别合并为六家企业参评,合计362家),20家水电能公益性企业免评。
(三)“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
我区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总量全市第一。2022年将闼闼晨瑞、天东门窗、奕隆电力装备等20家企业列入重点培育。目前4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挂“专精特新版”的有18家,比重42.86%。今年对照条件,并结合企业意愿,已推荐冬暄测控、东盛木业为第七批省专精特新拟挂牌企业。
(四)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6家,其中我区拥有3家,分别为:宿州(埇桥)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宿州市埇桥区吕寺乡村工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宿徐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022年推荐绿色家居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申报年度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五)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截至目前,组织企业申报制造强省建设资金和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及制造强市等项目专项奖补资金2202.9769万元,其中2021年制造强省建设政策奖补项目资金204.8万元;2021年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奖补项目资金198万元;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奖补项目资金120万元;2022年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民营经济政策资金521.6万元;2022年“央视宣传补助资金”69.5669万元;2021年制造强市建设政策免申即报类奖补资金353万元;2021年制造强市建设政策设备购置类奖补项目资金334万元;宿州市2021年制造强市建设政策专精特新、高成长、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信息消费类项目资金145万元;2022年度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专项资金项目资金共257.01万元。
(六)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今年以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四次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排查。建立拖欠账款台账,对排查出的无分歧欠款发现一起清偿一起,对照排查台账,逐一细化落实责任单位。通过排查,区教体局两笔无分歧欠款,合计353.183万元,已于6月20日前全部化解完毕,实现“清零”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区共收到国家、省、市各类投诉线索17件,其中“国家互联网+督查平台”2件,省清欠办13件,市清欠办2件,目前已全部办结。
(七)信息化推进情况
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和工业互联网建设。指导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注册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发布线上需求,依托羚羊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线上诊断与改造,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和数字化转型方向,助力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推动绿色家居企业数入驻互联网平台,目前已有47家企业入驻。组织推荐企业参加国家、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徽香源食品通过2022年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宿州市青网科技园通过安徽省第八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项目。方嘉混凝土有限公司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安徽车桥成功通过宿州市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八)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责任,深入开展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2022年各企业通过自查自纠排查出12项安全生产隐患,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到位,消除了隐患。
(九)砖瓦窑厂环保督察及问题整改情况
常态化开展全区砖瓦窑厂环保日常督察工作,认真做好省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案件的调查核实及整改工作,及时反馈情况,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目前,2022年省环保督察群众信访问题交办件--朱仙庄镇、蕲县镇砖瓦窑厂问题已经按期完成市级整改验收工作。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一是出口企业订单大幅下滑,转向国内市场,市场竞争加大,市场份额缩小,有部分企业因此停产,如斯华奇橱柜因出口关税提高、利润降低而停产,新远大橱柜产值大幅下降15%左右。二是部分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挤压利润空间。今年以来,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给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挑战。三是缺少大企业、大项目支撑,新入库企业体量小、支撑能力弱。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不够明显,工业传统化低端化仍占主流,产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培育、两化融合不够有力。
(二)信访维稳压力。一是砖瓦窑厂环保整改拆除遗留问题多、短期内难以化解。2018年上半年前拆除的105家黏土砖瓦窑厂,因赔偿标准等问题,近期出现信访苗头;2018年后申请自愿拆除的企业因补偿标准问题2家反复提起诉讼,考虑到既涉及个案,又有原已签订协议、兑现奖补的其他10家窑厂,需要整体考虑、一揽子解决。因信访人诉求过高、期望值大,很难协商解决。下一步根据法院判决,与信访人加强沟通,争取信访人回到理性解决轨道,促进问题尽快化解。二是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度大。企业改制、职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度大,个别干部存在求稳怕乱思想,方法不多、力度不够,各方面信访诉求时有发生。
三、2023年工作谋划
(一)抓好企业的精准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部署要求,落实省委、市委“一改两为五做到”文件精神,落实包保制度,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要密切关注,对有望复工的企业,推动企业尽快复工达产,对贡献度高、牵动性强的企业要实行“一企一策”加强帮扶,突出抓好供需对接,解决好供应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对无望恢复生产的企业,结合亩均效益评价,尽快拿出方案,“腾笼换鸟”,盘活死水,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2023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
(二)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绿色家居建材等重点产业,积极谋划工业项目。紧紧围绕省、市、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快推动制造强区建设,以创新驱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持续实施市重点技改“1525”行动计划,提高我区制造业整体水平。坚持以项目为王打造工作抓手,着力对接省“稳投资十大重点工程”,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推介,招引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强化动态管理,强化责任担当,加快“3个10”项目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截至目前,已谋划2023年项目655个,总投资3265.4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210.9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7个,总投资159.3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80.01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91个,总投资306.33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130.95亿元;储备项目507个,总投资2799.77亿元。2023年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42个,总投资123.49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70.1亿元。
(三)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组织企业参加工业互联网优秀服务商与企业对接的线下诊断活动,帮助企业看清转型路径,推动本地区企业与服务商加强合作对接。推动涉企平台数据与羚羊平台联通共享,实现开放式一体化服务。推动工业企业依托羚羊平台发布工业互联网改造需求及开展成果,通过平台推荐解决方案,快速提升企业转型能力。通过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注册应用,精准定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转型中存在的需求和困难,提升企业工业互联网意识和能力,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建平台”和“用平台”上聚焦发力,通过数字经济培训、打造示范引领等举措,努力促进埇桥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紧跟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后备库。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储备与调度工作,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对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大力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变挑战为机遇,在技术创新和专业化、特色化等方面强化管理,转型升级,尽快跨入“专精特新”企业的行列,提升我区传统产业发展水平。
(五)加速壮大主导产业。聚力主导产业培育,以政策为引领,积极支持宿徐产业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基础装备、新型关键基础零部件、先进通用设备,以及农业、能源、矿产开采、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领域成套技术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围绕建设“中国板材家居产业基地”,打响“杨木产业示范区”品牌,引导家居园主动承接沿海地区办公家具、定制家居的产业转移,招引国内外知名人造板及家居企业的落户;依托东大、闼闼、申匠门窗等企业基础,发展全屋定制家具,依托辉乐豪门等骨干企业引领作用,重点招引相关配套产业,如智能门锁类、触控家居类、全屋定制配套、五金配件等功能齐全的产业链条,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