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本级政策解读 > 负责人解读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949/202401-00020  信息分类: 负责人解读
 内容分类: 其他,其它,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3-08-14  发布时间: 2023-08-14 10:42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政策解读】区经信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朱兵解读埇桥区工业经济“十四五”规划
人: 初审:黄晨曦     复审:黄宇齐    终审: 朱兵

【政策解读】区经信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朱兵解读埇桥区工业经济“十四五”规划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表时间:2023-08-14 10:42 责任编辑: 经济和信息化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政策解读】区经信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朱兵解读埇桥区工业经济“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以来,全区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增速10快区”等多项殊荣。为高质量推进埇桥工业经济发展,制定了埇桥区工业经济“十四五”规划。现将方案进行解读: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以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总定位,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支持皖北振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机遇,以产业链现代化、创新链自主化、供应链适配化为主线,以开拓超大规模市场为基本立足点,瞄准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目标,强力推动工业强区战略,走创新驱动、外向带动、错位竞争、链式集聚、项目为王新发展路径,着力培育双首位产业,着力打造“八大产业链”,着力深化“两化”融合,着力突破“三重一创”项目空白,着力建设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埇桥园、宿州循环经济园、绿色家具产业园及符离食品产业园、大豆产业园,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装备制造、板材家居双首位产业为两翼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推进埇桥工业经济迈上中高端,勇当全市工业经济排头兵,担当皖北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开路先锋。

二、总体考虑

一是以创新激发科创产业生成。注重“立新”与“破旧”并举、“抓大”与“活小”并举、“研发”与“转化”并举,积极培育“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创新“领先一步”,助推产业发展“领先一路”,助推埇桥区勇当皖北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二是以外向带动破解瓶颈约束。坚持招商第一要务,进一步研究主导产业在全国的区域布局态势,把握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规律,精准把握企业的对外投资意愿,不断扩大与发达地区的产业融合,勇于让外来要素资源担当埇桥工业经济做大做强的生力军。

三是以错位竞争营造分工优势。立足资源、产业基础、文化底蕴、交通物流、周边市场等比较优势,深入分析周边产业竞争情况,找准定位,有所侧重,错位发展,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助力徐州都市圈和全市建立起上下游密切衔接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四是以链式集聚打造成本洼地。破解区域政策趋同、企业“漂移不定”、配套成本居高不下等压力,着力走产业集群链式发展之路,重点补足关键环节,加快两头延伸,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推动主题产业链向主题园区集聚,力争“八大产业链”培育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是以项目为王打造工作抓手。坚持项目为王、统筹调度的原则,着力对接省“稳投资十大重点工程包”,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推介,招引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强化动态管理,强化责任担当,明显加快“3个10”项目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1年1月,初稿完成后,广泛征求局领导、局各股室及有关部门、镇街园区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4月20日,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后,《埇桥区工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印发实施。

四、工作目标

一是规模总量持续扩大,打造徐州都市圈高密度的工业集聚区。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迈上1000亿元的新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在11%以上。

二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打造皖北县域首位产业发展的标杆区。到2025年,机械装备制和板材家居“双首位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00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10%以上。

三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首选区。“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1%以上。“政产学研金用”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四是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打造黄淮海数字工业的示范区。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化”融合领先全市。“十四五”期间,实现规上企业“皖企登云”培训全覆盖,安徽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新增10家。

五是绿色发展全面实行,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先行区。绿色制造模式全面推行,落后生产能力有效压缩,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降耗、“三废”治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约束性指标控制要求。

埇桥区工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

工业总产值(亿元)

570.39

1000

11%以上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450

800

12%以上

双首位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282.82

500

12%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亿元)

26.1

争取100

25%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规上工业产值比例(%)

5.8

11

-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26

220

10%左右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

10%左右

技改投资(亿元)

57

100

11%以上

其它约束性指标

全部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主要内容

一是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包括装备制造、板材家居 、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纺织服装产业五大传统优势产业。

二是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包括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行动计划、稳企强企增企行动计划、稳企强企增企行动计划、“三品”建设行动计划、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 “3个10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招商引资行动计划、绿色安全行动计划、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等九大计划。

六、创新举措

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规划,把握国家推进新能源的政策机遇,借助桥区近年来新上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等项目带动,大力承接和发展光伏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及其组件、封装与应用产业,积极培育和组建新能源战略性新兴联盟和研发机构,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和项目集聚,壮大产业规模。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工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企业投资不再审批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配套制度。推进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以“亩产效益”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分类分档的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电价、水价、排污费等差别化收费制度。

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分类处置、精准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充分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矛盾的长效机制,创新淘汰整治“脏乱差”小作坊的工作机制。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和处置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严格控制和规范保证贷款,优化贷款结构。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各项规定,制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加强产业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发展的产业基金和各类专项资金,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的方式,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整合财政性资金,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四是强化人才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海外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加强企业家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健全企业家服务体系,建立为企业家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服务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

八、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单位:埇桥区经信局

解读人:埇桥区经信局  朱兵

政策咨询:30222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