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1949/202402-00006 | 信息分类: | 规划计划 |
---|---|---|---|
内容分类: | 其他,其它,企业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4-02-01 | 发布时间: | 2024-02-01 16:17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区经信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 | ||
审核人: | 初审:黄宇齐     复审:孟娜    终审: 朱兵 |
2022年以来,我区先后获得全省民营经济先进县区、制造业综合十强区等荣誉称号。
一、2023年指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份,全区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64.5%,其中技改投资53.55亿元,同比增长65.4%。全区413家规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占全市比重36.6%。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抓企业培育释潜能
一是科技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截至11月份,我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新增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安徽工业精品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安徽新产品1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目前我区拥有37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5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个“安徽工业精品”、14家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宿州市企业技术中心、4家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安徽省新产品、1家安徽省标准化示范企业。二是提升品质,树立行业标杆。今年以来,汉泰化工入选省级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海螺水泥获得省级“数字化车间”,恒泰电气获得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闼闼晨瑞、淮宿建材分获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
2.抓帮扶包保蓄势能
一是助企纾困解难题。牵头开展全区领导干部联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点对点、面对面开展精准、常态帮扶,倾听企业诉求,针对企业提出的融资、用工、税费减免等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予以解决,在要素对接、政策落地、升规纳统、纾困解难等方面下功夫。今年以来开展5次政策解读(银企对接)会,2次产需对接会。共服务企业300余家,8家企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二是政策兑现鼓干劲。利用“皖企服务云”和企业家微信群等平台,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扩大政策知晓面,推动政策进基层,对符合条件的规上企业,实行“免申即享”,确保项目资金尽早直补企业,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截至目前,今年已兑现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政策(助企纾困)资金220万元。三是清理欠款增信心。建立拖欠账款排查台账,对照排查台账,逐一细化落实责任单位。对企业投诉举报和国家、省、市转办的投诉举报线索,立即进行核实办理。全程跟踪办理,闭环式解决问题,做到投诉线索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已收到省级以上投诉线索30件,均已按要求回复。今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四次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排查,埇桥区教体局存在两笔无分歧欠款,合计197.30万元,两起欠款已全部清偿完毕。
3.抓两化融合赋智能
一是依托“羚羊”平台,实现“数字”惠企。指导全区620家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入驻省级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83家重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线上评估,通过平台开展企业“研产供销服”各类需求及成果发布,帮助企业明确融合发展重点和目标,打造供需贯通、资源共享新模式。二是开展数字培训,提升转型意识。组织区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参加数字化软件服务包专题培训3场,培训人员460人次;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数字赋能专题培训2场,培训人员150人次。通过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明晰转型思路,加快企业转型步伐。三是加强数字协同,加快智能发展。2023年培育闼闼家居、天东门窗等8家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项目,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ERP经营管理系统、MES生产车间信息化管理系统及PLM研发系统,实现企业远程协同设计,业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协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升智能化水平。四是培树应用标杆,强化示范引领。刘老二烧鸡获批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项目,陆盾机械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项目,宿州市青网园成功申报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马龙环保成功申报市级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项目。
二、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预计全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同比增长均超50%。
三、2024年工作谋划
一是强化预期目标引领。为扎实完成全年工业经济预期目标,建立年度目标任务清单,明确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落实“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全区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二是提升监测调度质量。加强全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预测预警,建立健全监测服务机制,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全面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不断提升运行监测调度的实时性、准确性。持续开展“准规模”工业企业入规纳统情况、新入规工业企业情况、停产半停产企业情况等调研分析,切实找准问题原因,研究举措办法,进一步传导责任压力,加大过程管控,强化“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企业树立数字赋能理念,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支持重点行业“链主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持续实施“1525”行动计划,推进40个重点技改项目,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绿色化提升,推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培育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及时纳入省、市级项目库,并推荐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进一步推进全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四是精准帮扶,提升服务水平。持续贯彻落实《宿州市停产半停产企业“一策一清单”实施方案》,加强停产半停产企业走访包保服务,结合企业实际,形成“清退一批、帮扶一批、新增一批”的服务机制,对有帮扶希望的企业进一步细化“一企一策”帮扶举措,积极开展要素对接、产需对接活动,全力帮助企业复产达产。积极落实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若干措施等政策举措,积极开展各级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加快2023年制造强市资金奖补兑现,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的扶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五是持续推进亩均效益评价。一是持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评价办法,与相关单位沟通如何将两化融合、技改投资等作为企业素质分纳入评价范围;持续开展规上工业企业评价,并全面推进占地五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开展评价。二是落实差别化政策。督促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出台和完善差别化政策,推动财政奖补差别化政策全覆盖,落实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差别化政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与区金融办合作,尽快公布2023年度亩均白名单企业,会同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部分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白名单企业,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六是扎实做好技改项目摸排、谋划。重点围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切实做好项目落地和项目纳统工作,建立问题清单,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会同发改、统计、投资促进中心,协商新申报纳统项目申报条件的容错和放宽,尽可能的增加入库项目数量,增强投资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