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 教育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 > 幼儿园信息公开 > 宿州市埇桥区直属幼儿园 > 校园安全 > 安全制度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893/202309-00033  信息分类: 安全制度
 内容分类: 其他,科技、教育,个人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9-24  发布时间: 2024-09-24 10:06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区直幼进餐环节的常规管理与安全管理
人: 初审:丁雅洁     复审:王雨璇    终审: 杜萌

区直幼进餐环节的常规管理与安全管理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发表时间:2024-09-24 10:06 责任编辑: 教育领域公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区直幼进餐环节的常规管理与安全管理

进餐环节的常规管理

(一)进餐前的准备

(1)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温馨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进餐前保持愉悦的心情。

(2)教师应在餐前15分钟做好桌面清洁、消毒工作。

(3)教师应指导幼儿自主、有序地做好餐前如厕和洗手。

(4)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摆放餐具的活动,摆放整齐,轻拿轻放。

(5)教师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

(6)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食物温度适中,取来的饭菜放在餐桌安全处,避免发生烫伤。 

(二)进餐中的管理

1.小班幼儿

(1)教师盛饭菜时的动作要轻,能根据幼儿的进食量为幼儿盛饭,少盛勤添。

(2)帮助幼儿尝试自己取饭,提醒幼儿端平、慢走,轻拿轻放。

温馨贴士: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经常调换取饭的顺序,如吃得慢的幼儿先取餐、游戏胜利者先取餐、换组取餐、男生与女生分批取餐、同伴邀请取餐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同伴的关爱,体验就餐的乐趣。

(3)鼓励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吃完属于自己的那份饭菜。

(4)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小勺进餐,提醒幼儿喝汤时两手端平饭碗,避免洒饭。

(5)引导幼儿知道面食和菜、干点与稀饭要搭配着吃。

(6)教师要关注个别不会咀嚼、吞咽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7)帮助、指导幼儿尝试学习吃带壳、带皮、带核食物的方法。

(8)以亲切的口吻帮助吃饭慢、胃口不好、身体不适等幼儿吃饱吃好;纠正个别幼儿吃汤泡饭的习惯。

(9)引导幼儿懂得不把饭菜放在别人碗里。

(10)关注生病、有食物过敏史、少数民族幼儿的进餐,适当调整食物搭配。

2. 中、大班幼儿

(1)教师盛饭菜时的动作要轻,根据幼儿的进食量盛适量饭菜。 

(2)提醒幼儿有序端取饭菜,安静进餐,对挑食、偏食以及暴食的个别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温馨贴士:安排菜品时,除了营养合理搭配,还要注意色、香、味、形俱佳,吸引幼儿品尝。如可以把大多数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通过改变形状,让幼儿易于接受,减少幼儿面对不喜欢食物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3)鼓励幼儿身体不适时主动告诉教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幼儿进餐量。

(4)指导幼儿学习吃鱼的正确方法。

(5)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筷子。

(6)引导幼儿养成细嚼慢咽、吃饭要安静、不剩饭、不暴饮暴食等良好进餐习惯。

温馨贴士:教师可以缓步巡视,小声提醒进餐较慢的幼儿不边吃边玩,提醒进餐速度较快的幼儿细嚼慢咽,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鼓励。同时,要保证留给幼儿充裕的就餐时间,一般为 30~ 40 分钟,不催促幼儿进餐。

(7)与家长协调一致,帮助肥胖幼儿适当控制进食量,调整食物结构。

(二)进餐后的组织

1. 小班幼儿

(1)帮助、指导幼儿学习掌握饭后擦嘴、洗手、漱口的正确方法。(2)指导幼儿学习将餐具分类放在固定的容器里。

(3)组织幼儿餐后进行安静的区角活动。

(4)等待幼儿进餐结束后进行湿性扫除。

(5)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餐后散步、户外观察等安静活动。

(6)新生入园初期教师要详细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进餐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中、大班幼儿

(1)鼓励幼儿主动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

(2)提醒幼儿餐后自主选择安静的区角活动。

(3)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饭后擦嘴、洗手、漱口。

(4)指导值日生进行桌面、地面的卫生清理工作。

(5)组织幼儿餐后散步、户外观察和自由活动。

温馨贴士:漱口的正确方法:首先让幼儿将可饮用的温水含在口中,闭紧嘴,鼓起两腮,让水在口腔内反复漱5~8秒,然后低下头,将水吐在水池中,反复进行3~5次。

 

进餐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安全隐患

1. 消极情绪  一些缺乏耐心的教师和保育员,在就餐环节会忍不住催促吃饭较慢的幼儿。盲目催促只会引发幼儿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吃得过快、过猛很容易导致食物呛噎,一旦遇到这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如图3-11、3-12所示。此外,教师在进餐前和进餐过程中对幼儿的批评、指责甚至辱骂、威胁,都会给幼儿进餐造成不良影响。

2. 不良习惯幼儿用餐时的不良习惯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幼儿喜欢边吃边说,东张西望,容易呛到自己;有些幼儿坐姿不正确,双脚叉开或者离其他幼儿过近,很容易绊倒或戳伤别人;有些则习惯用手抓饭或将残渣丢到地上等等。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都关乎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二)安全管理要点

1. 进餐前

(1)进餐前,保育老师要注意将装饭菜的盆、桶等放到幼儿不易触及的位置。

(2)班级教师和保育老师要有“三位一体”的意识,班级教师要保证给幼儿充足的就餐时间,保育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餐(在生活准备环节开始),以免餐点变凉或就餐时间紧张。

2. 进餐中

(1)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不要批评幼儿,不能让幼儿带着消极情绪吃饭;对幼儿的就餐要求应因人而异,不要过分催促幼儿进餐,对进食速度较慢的幼儿应多给其一些时间。

(2)幼儿进餐时教师应安静地在旁边照顾,注意观察幼儿的食欲,食欲不振的幼儿往往在其他活动中也会显得消沉。教师如发现此类幼儿,应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在餐前多给他们一些活动,帮助其活跃起来,增进食欲。如果是身体不适的原因,可以适当减少饭菜量,如有异常应及时与保健医生或家长沟通。

(3)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细嚼慢咽,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吃汤泡饭,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骨头、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在咽下最后一口饭后再离开就餐区等等。教师应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而要轻声、和蔼地指导幼儿。

3. 进餐后 全体幼儿进餐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10~15分钟的自由散步以帮助消化,注意不要奔跑或剧烈运动。

 

 

 

宿州市埇桥区直属幼儿园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