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 教育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 > 幼儿园信息公开 > 宿州市埇桥区直属幼儿园 > 教学教研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893/202409-00028  信息分类: 教学教研
 内容分类: 其他,科技、教育,个人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9-24  发布时间: 2024-09-24 09:51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埇桥区直属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人: 初审:张米雪     复审:张迪    终审: 杜萌

埇桥区直属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发表时间:2024-09-24 09:51 责任编辑: 教育领域公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埇桥区直属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倾心于孩子的今天,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宿州市埇桥区直属幼儿园课程计划》,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

  二、课程理念

  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早期幼儿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本园的课程目标定位为:生活性、体验性、互动性、整合性

  1.生活性——强调学习内容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通过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的经验积累和视野的拓展

  2.整合性——注重课程组织的平衡性,使课程内容有机联结,充分挖掘和利用周边本土资源,整合教育力量,使幼儿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强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3.体验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思想,创设富于变化的、支持性的环境,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互动性——关注幼儿与周边人与物的有效互动,注重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与同伴、教师、社区的积极互动中发现世界。

  四、课程设置

  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体系

  建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选择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等),又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选择性课程占总课程的20%,二者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使幼儿园逐步形成科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

  2.课程结构

  (1)共同性课程

  以生活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渗透,有机整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旨在帮助幼儿形成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幼儿后续学习打基础。

  游戏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2)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内容主要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启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渗透性为原则,其目标是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积累关于周边事物粗浅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儿童。

  五、教材选择与内容安排

1以安徽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为依托,以运动、游戏、学习、生活四块内容作为主题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  

  (2)将园本化课程内容(足球课程、古诗吟唱课程、经典诵读课程、情境绘本阅读课程)作为选择性课程内容

  六、课程管理

  1.课程安排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幼儿园对各年龄段一日活动中的各类课程配比,规定了一个大致的、原则性的范围和时间,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协调下适当调整一日活动的课程安排。

  (2)开放性原则。各年龄段可根据主题教育实践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2.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调控,必须建立一个互动的教育反馈系统。幼儿园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由业务园长、保教助理、科研室主任等人员组成,业务园长任组长,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各教研组在课程研究组的指导下,组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心组,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特色组长与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与集体备课活动,进行班级情况交流、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另外,幼儿园将课程权下移,由班级管理,使课程管理更具开放。

  3.课程实施保障。

  1经费保障。积极投入幼儿园课程改革经费,用于课程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培训与奖励,教学具的添置等。

  2制度保障。建立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3机制保障。建立幼儿园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机制,课程改革奖励机制、教师课程技术培训机制等,确保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