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 教育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 > 普通中小学信息公开 > 宿州市第三中学 > 教学教研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893/202411-00035  信息分类: 教学教研
 内容分类: 其他,科技、教育,个人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4-11-20  发布时间: 2024-11-20 09:38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宿州三中新高考新课程实施方案
人: 初审:张少军     复审:赵瑶浩    终审: 黄程

宿州三中新高考新课程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发表时间:2024-11-20 09:38 责任编辑: 教育领域公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宿州三中新高考新课程实施方案

今年秋季学期起,新高一年级全面进入“四新”模式: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高考。根据《安徽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和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确保新高考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特制定此方案。

一、组织领导小组

1、课程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张道林

副组长:蒋晓军、侯振江、李伟

组员:武浩、梁继华、蔡明、孙峰、张旻皓、武明、各学科主任

职能:组织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明确政策文件的内容;

规划和制定学校选课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执行对教师的评价等。

2、选科领导小组

组长:张道林

副组长: 蒋晓军、侯振江、李伟

组员: 武浩、梁继华、蔡明、张旻皓、各教研组长、各备课组长

职能:设计适合我校实际的选科指导,负责组织教师依据指导方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确立选修课及其学分分值;设计和整合课程模块;协调和配置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监督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制定教师的监督和评价标准。

二、课程安排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适应高校综合评价的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

毕业要求:所有必修课程。

高考要求:所有必修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学校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和校本课程,艺术、体育进行模块教学,非艺术类学生艺术课程开设至学业水平测试后,艺术类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后加大艺术课课时。高中三年持续开设体育课程、劳动课。

三、选课走班安排

1、各组合的特点分析

①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

这两个组合拥有共同优势。一是明显的理科组合;二是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均超过了96%;三是学习时记背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紧密。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这两个组合也存在着共同的挑战;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②物理+化学+政治

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第一,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第二,对未来发展有帮助,政治科目的加入,有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这个组合中三门学科所需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三门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所以,学习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学生,一定要慎选。

③物理+生物+地理、物理+生物+政治

这两个组合可报专业比例均为92%。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与物理和化学相比,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多而零碎,许多数据都是由实验得出,需要擅长归纳和记忆。所以,该组合适合物理成绩有优势,擅长逻辑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强,虽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④物理+地理+政治

这个组合的特点明显:喜欢物理但特别不喜欢生化的无奈之举。可报专业比例也在92%左右。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中不断切换;另一方面,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人数较少,不利于了解自身的真实水平;第三、由于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所以,这个组合最具挑战性。

⑤历史+地理+政治

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为50%。从学习难度来看,这个组合相对更轻松。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选课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因此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组合更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或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气象、地图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酒店管理、旅游、地质勘探、资源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等门类和专业的学生。

⑥历史+化学+生物

该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为65%,更适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化学、生物成绩相对有优势的学生。如果将来想要学习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生产类、生命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也适合选择该组合。

⑦历史+地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

历史+地理+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5%历史+地理+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58%。这两个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学物理的过招,化学、生物要和学物理的比拼,选择该组合的人要慎重。

⑧历史+政治+化学、历史+政治+生物

选择这两个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历史+政治+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5%,历史+政治+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58%。而在学习化学和生物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2、选课走班的基本原则

①兴趣原则:首先必须是你感兴趣的。

②优势原则:在高考中这门学科成绩是占优势的。

多样原则:不会过多限制大学专业的选择。

④发展原则: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未来职业奠定基础

3、选课走班走班实施流程

(1)准备阶段

①成立高考改革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整个高考改革工作小组的指导与协调,制定《三中选课走班方案》,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落实; ②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年级组做好新高考改革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学生会和学生家长会,做好的宣传工作,设置宣传栏,宣传高考新政策。加强选课指导,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共同参与。

(2)选课走班方案:

①高一年级开设生涯指导课,采用课堂教学、讲座、职业体验活动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开设体验课,将生涯教育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探索自我、明确目标、规划生涯。

②利用新高考管理平台中的生涯教育版块,对学生进行生涯测试、查专业、查院校、查职业、查选科、查升学通道,利用丰富的生涯资源,帮助家长和学生做出选科决策、志愿填报指导等选择。

③做好学生选科意愿调查,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后完成《学生“3+1+2”方案选科意向征询表》,对各选修人数进行统计,为开展好走班教学奠定基础。要求学生每人写2个志愿。

④采取志愿征集学生选课信息,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后完成《学生“3+1+2”方案选科意向确认单》,教务处、年级组初步确认学生的选课意愿。

⑤优化组合安排,如果学生选科走班第一志愿组合不足20人,将会遵循学生选科走班第二志愿进行调剂,还不行的话再个别调整。

(3)资源配置阶段

①确定各类资源配置。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各学科走班数量。设定走班学科各任课教师数,确定走班教室安排。

②依据各学科的选报人数进行编班并公布学生名单,学生为一人一表,学校高一第二学期开学前进行选科分班,发放走班《教室安排表》、《课程表》,规范有序实施选科走班教学。

四、选课走班管理办法

实行选课走班制教学管理,使静态班级变为动态班级,必然会出现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新机制。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行政班管理模式:班集体管理制度不变。学校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强化教管合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第二条学科走班制管理模式: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做好学科走班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条原行政班和班集体建制不变,班主任负责行政班学生的升旗仪式、课间操、班会课、自习课管理等,组织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政策研究,提早精心谋划,积极主动落实各项工作。要吃透精神、联系实际、分清利弊、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注重实效。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克服观望、等待、麻痹思想。

2.把握时间节点推进。制定好学校新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和项目方案,学校领导要分工负责抓好每个项目攻坚,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精细过程、取得实效。

3.加强专项检查指导、教育教学视导和全面督导评估工作。相关部门要创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评估标准,促进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模式转变和教育质量转型升级,开创新局面。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