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1826/202503-00007 | 信息分类: | 规划计划 |
---|---|---|---|
内容分类: | 其他,科技、教育,个人,企业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 2025-03-06 | 发布时间: | 2025-03-06 16:42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年度工作总结、计划】埇桥区科学技术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
审核人: | 初审:邵昊杰     复审:张桂银    终审: 王娟娟 |
埇桥区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落实我区当前科技创新发展各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科技局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一条主线、五大行动”,在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上出实招、见实效,科技创新动力持续增强。现将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24年推荐申报3批次高新技术企业共59家(含复审),目前已公示55家(其中复审企业21家,新认定企业34家),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4家,超额完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目标任务。
二是聚焦研发创新投入,推动研发经费投入提升。全面梳理摸排辖区内科技型企业研究开发能力,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研发费用。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7.32亿元,增速23%,其中: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7 亿元,同比增长7.7%。
三是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平台能级提档升级。积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全区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申报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专家工作站1个。
四是聚焦开放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5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邀请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专家教授来埇开展产学研对接,助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帮助安徽朔源农业节水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大学对接,谋划专家工作站建设。帮助安徽符离集烧鸡集团与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符离集烧鸡产业创新研究院,并成功揭牌。埇桥区人民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召开产学研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并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市“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共建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
五是聚焦科技人才引进,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埇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吸引集聚一批科技人才团队在埇创办领办企业。培育省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个,成功获批宿州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个(A类)。为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
六是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全区已成功备案省、市级科技特派团、工作站、基地共32个,311名科技特派员围绕受援单位技术需求深入开展技术帮扶服务,促进“四新”成果转化。全区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获省科技厅2024年绩效评价优秀等次,为我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七是聚焦科技项目攻关,推动科技项目提质增效。依托高校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共同帮助区内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2024年推荐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8个,获批8个;推荐申报市级科技项目17个,获批4个。埇桥区现有各级科技在研项目30个,项目财政资金2512.1万元。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壮大高企培育后备力量,全面挖掘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2.推动研发经费投入。深入企业辅导研发投入。通过“进企业培训、面对面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做好与上级科技、统计部门的对接,持续开展“双清零”工作。
3.加强科技人才引育。把培育和引进创新团队、创新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关键点,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科技人才资源引进摆在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聚焦埇桥区重点产业,积极招引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强化科技人才对产业链、创新链的赋能作用。
4.增强创新平台建设。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巩固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坚持统筹布局、分类管理,着眼需求、聚集资源,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5.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探索“院所做研发、政府促转化、公司化运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拓宽高端人才引育路径,对接沪苏浙等地中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高端人才与辖区企业的深入交流,积极促成合作。
6.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加大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力度,帮助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积极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