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财政局 > 工作开展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1965/202410-00006  信息分类: 工作开展
 内容分类: 其他,综合政务,财政、金融、审计、统计,个人,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财政局
 成文日期: 2024-10-09  发布时间: 2024-10-09 08:37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埇桥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
人: 初审:高峰     复审:苏童    终审: 陈东

埇桥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财政局发表时间:2024-10-09 08:37 责任编辑: 埇桥财政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埇桥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

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

——2024929在埇桥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十八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埇桥区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截至2023年底,全区纳入统计范围的区属国企29家(不含金融企业),其中:集团公司3家,粮食企业4家,委托征收中心管理1家,其他各级子公司21家。企业资产总额388.36亿元,较上年增长10.7%;负债总额293.60亿元,较上年增长12.14%;所有者权益总额94.76亿元,较上年增长6.4%;总体资产负债率75.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增长52.88%;实现利润总额-3.82亿元;净利润-3.83亿元;实际上缴税收1132.1万元,比上年增加465.2万元,增长69.7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缴利润3283万元,比上年减少2547万元,增长-43.69%2023年区属国有企业共有职工1460人,其中企业负责人70人;全年实际发放薪酬10144.81万元,其中企业负责人薪酬711.1万元。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2023年全区金融类企业2家(宿州市融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宿州埇桥通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实收资本5.44亿元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6.61亿元,负债总额0.8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5.74亿元,资产负债率13.16%。其中:全区担保类金融企业1户,资产5.55亿元,占比83.96%;负债8662.9万元,占比99.89%;所有者权益4.69亿元,占比81.7%。小额贷款类金融企业1户,资产1.06亿元,占比16.04%;负债9.3万元,占比0.11%,所有者权益1.05亿元,占比18.3%。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3年底,全区纳入预算一体化国有资产信息系统独立编制机构285家,其中行政单位85家,事业单位200家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115.69亿元(账面净值,下同),较上年增长-0.37%,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总额73.51亿元,占比63.54%,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42.18亿元,占比36.46%;负债总额19.63亿,较上年增长6.37%;净资产96.06亿,较上年增长-1.70%。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构成:流动资产20.8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占资产总额17.99%;固定资产18.39亿元,较上年增长-3.01%, 占资产总额15.89%;在建工程4.64亿元,较上年增长8.92%,占资产总额4.01%;长期投资0.02亿元,占资产总额0.02%;无形资产1.46亿元,较上年增长-8.75%,占资产总额1.26%;公共基础设施60.01亿元,较上年增长4.40%,占资产总额51.87%;政府储备物资0.01亿元,占资产总额0.01%;保障性住房10.32亿元,较上年增长-22.00%,占资产总额8.92%;其他资产0.03亿元,占资产总额0.03%。

2023年全区资产租金收入2046.76万元,其中:行政单位租金收入670.24万元,事业单位租金收入1376.52万元。全区资产处置收入73192.70万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处置收入65963.90万元,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7728.80万元。2023年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310.59万元。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土地资源方面。全区国土面积29.07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8.45万公顷。2023年新增建设用地获批29个批次城市(镇)、村庄建设用地项目、5个单独选址项目,面积6313.46亩。申报增减挂钩指标4个批次509亩。完成9个批次增减挂钩项目验收工作,可周转指标2815.02亩。

2.矿产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底,我区主要矿产资源类别分为能源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9种。其中能源矿产主要为煤炭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约34.2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约30.41亿吨。非金属矿产主要有:(1)冶金用白云岩查明资源储量约2635.3万吨,保有资源量约1721.4万吨;(2)高岭土查明资源储量约609.4万吨,保有资源量约605.3万吨。(3)陶瓷土查明资源储量约309.5万吨,保有资源量约264.8万吨;(4)水泥用灰岩查明资源储量8299.4万吨,保有资源量约2270万吨;(5)水泥配料用脉石英查明资源储量约83.6万吨,保有资源量约83.6万吨;(6)水泥配料用粘土查明资源储量约679万吨,保有资源量约679万吨;(7)建筑石料用灰岩查明资源量约31380.79万立方米,保有资源量约28216.51万吨;(8)饰面用灰岩查明资源储量约180万立方米,保有资源量约180万立方米;(9)饰面用辉绿岩查明资源储量约16.2万立方米,保有资源量约14.2万立方米。

3.水资源方面。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71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0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4.86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不重复量4.65亿立方米。2023年全区水资源总量10.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5.8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4.97亿立方米,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4.54亿立方米2023年数据为预估数)。2023年度全区用水总量3.3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33.4立方米、25.47立方米,较2020年度分别下降15.6%、31.3%,完成年度控制目标。(注:五年为一周期,2021年—2025年均以2020年的用水量为基数)

4.林业资源方面。2023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5970亩,封山育林14500亩,退化林修复6000亩,森林抚育14000亩。2023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240.16亿元,较上年增长2.15%,其中一产22.39亿元,二产209.6亿元,三产8.17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家居板材企业79家,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4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48家。全区共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件570件,采伐林木蓄积量52057.4立方米,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获2023年全省森林防火和抚育补贴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审议意见

202311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埇桥区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并提出相关审议意见。区政府高度重视,对审议意见认真研究落实整改,要求有关部门聚焦问题,立行立改,务求实效,全面提升国有资产资源管理效能。区政府于2024年5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全面完成区人大常委会关于2022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工作

(二)持续深化改革,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

1.完善国企架构布局。按照对企业主责主业的定位分类,根据企业现状和国企发展需要,区国资委对部分子公司进行了划转、调整,以进一步优化区属国有企业发展规划布局,理顺管理机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具体调整方案工投公司、幼教集团划转至埇桥城投集团公司,红色物业公司划转到区城乡建设配套服务公司,宿州市融资融通担保公司直接调整为区财政局(国资委)直接管理。

2.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为健全完善区属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区国资委研究制定了《埇桥区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指导意见》(埇国资〔20233号、《埇桥区国有企业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指导意见》(埇国资〔20234号,进一步规范授权行权机制,推进董事会合理适度授权放权,保障经理层行权履职。为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埇桥区国有企业招聘、引进工作人员指导意见》(埇国资〔20232号),指导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探索多元化用工方式。同时,区国资委开展国企中层干部考察任命,完善国企中层人员配备。

3.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要求,推进区属国企进行一系列市场化转型如拂晓集团下设子公司兴农公司,以市场化运营为抓手,推进农副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埇信集团下设子公司宿来电公司,积极承担埇桥区双枪直流快速充电桩建设项目,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停车场和充电桩资源,从而实现停车和充电服务的高效集成与提供。企业的市场化转型,增加了企业经营收入和现金流,为企业信用评级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大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1.强化日常监管。2023年对辖区内的担保、小贷等机构开展2022年度现场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评估业务合规、公司治理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强化日常监管,及时审核担保、小贷公司经营业务台账和监管系统数据。督促区担保公司做好融资担保业务的同时,加强对代偿项目的追偿工作,千方百计压降风险指标。督促通济小贷公司严格遵守“只贷不存”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小额、分散”经营理念,持续加强风险防控。  

2.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区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作用,服务小微、支持三农,积极开展省政府推行的“4321”政银担合作新模式,切实发挥为实体经济担保增信功能和助企纾困作用。2023年末,区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在保户数297户,在保金额14.44亿元;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当年新发生额21.5亿元,同比增长42.48 %;担保放大倍数3.29倍,综合担保费率0.59%,有效降低了实体经营成本。通济小贷公司充分发挥应急转贷作用,为符合信贷条件、还款出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按期还款、续贷提供短期周转资金,全年发放续贷过桥资金793.49亿元。    

(四)健全管理制度,提升资产效能

1.压实主体责任,完善资产内控机制。坚持简约规范、权责一致,强化财政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和主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能,进一步压实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主体责任。明确区直各主管部门切实承担好本部门和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的组织管理职责,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本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职责,完善内控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2.坚持厉行节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坚持开源与节支并重,切实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一是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出租资产报主管部门和财政国资部门审核同意后实行公开拍租,出租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2023年全区资产租金收入2046.76万元全部入非税收入专户。二是严把资产处置关。按照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对超过最低使用年限但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应继续使用,不得重复购置或新增配置。对确需处置的资产,必须按有关程序和审批权限依规处理,处置收入纳入区级预算统筹使用。2023年全区资产处置收入73192.70万元足额缴入区级国库。三是健全区级政府公物仓。区财政局2023年10月制定并印发了《埇桥区区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区财资[2023]25号),要求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将低效闲置可利用资产统一纳入政府公物仓集中管理、调配使用,利用好存量资产。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埇桥区政府公物仓已于2023年10月按时并网运行

3.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动态监管。一是全面落实《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利用国资管理大数据功能,对土地、房屋、车辆、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基础信息进一步梳理、查缺补漏,完善资产卡片信息,夯实资产基础数据信息。二是依托预算一体化平台,全面推进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资产系统与部门决算、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等系统完全对接,保证各单位财报、决算和资产年报数据衔接一致,提升资产数据质量。三是实现资产系统与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时联通,建立政府与人大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网上共享机制,完善相关部门国有资产数据库,实现政府和人大之间的数据共享,为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五)贯彻生态文明,发挥资源效益

1.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开展“三全”调查试点,监测面积22130.55亩,全面掌握了耕地变化流转情况。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共补划基本农田14647亩。实施2个批次27个补充耕地项目,面积约2639亩。完成18个94亩耕地保护督察“非农化”问题和29宗4064亩“非粮化”问题的整改销号工作。

2.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严格执行“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并重,既要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2023年全区原煤产量1020.57万吨,工业总产值约61.10亿元,上缴税收6.82亿元;砂石土矿产量1258.63万吨,工业总产值约18.91亿元,上缴税收1.65亿元;完成鹤山矿权挂牌出让交易,成交价13.35亿元依法依规公开处置矿山修复剩余石料,共拍卖石料406万吨,成交价款1.72亿元。加大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力度,2023年完成10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治理面积约612亩;完成4个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治理区总面积1289亩,其中恢复耕地841亩,既增加耕地面积,又促进采煤塌陷区土地的综合利用                                         

3.全力优化水环境保障水安全。一是围绕河长制着力优化全区水环境,将辖内设立区级河(湖)长的15条河道(全长约460km)和7座水库(湖泊)的日常保洁工作,委托有资质的专业保洁公司作业管理,建立“企业运作+政府监督”的常态化管理模式。保洁公司配备保洁船22艘、日常巡查船22艘、垃圾转运车2辆、护坡机1台,每天投入机械(船只)30余台次,人员近100人。二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水资源管理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密切关注取水户用水情况,确保年度取水总量不超许可量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4.推深做实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以林长制为统领,压实林长责任,“百村万树”村庄绿化25个,植树26万株。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共防治作业面积 63.81 万亩,其中美国白蛾和杨树食叶害虫飞机防治作业面积25万,美国白蛾地面综合防治作业面积33.2万亩,其他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面积5.61万亩,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全年没有发生成灾情况。全区68株古树名木实施挂牌保护工作,加强日常巡查保护工作,重点修复二级古树1株、三级古树1株,形成造林、爱林、护林新风尚。

三、存在问题

(一)国企经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区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弱,缺乏科技创新机制。区属国有企业缺乏定位清晰、在本地发展中能够发挥支柱作用的实体产业。

(二)金融企业代偿风险压力大。受经济下行影响,全区企业营收能力下降到期还贷压力加大,造成担保公司代偿风险加大

(三)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有待提高。一方面国资管理通常是财务人员兼职,且人员岗位不稳定,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资产的特殊性,如公共基础设施量多面广,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和掌握资产变动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难道较大。

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资源保护与保障发展的矛盾还未完全破解,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不高,耕地保护工作面临压力依然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治理效能转化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企业治理效能转化,完善区属国企公司治理制度,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职能作用。突出效益效率指标,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落实到位,深化工资总额管理改革。深化风险管理,着力防范债务风险。

(二)加大普惠金融供给力度,实服务实体经济主业 

持续推动金融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引导国有金融企业坚守准公共定位,弥补市场不足,降低服务门槛,最大限度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聚焦支小支农主业。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化,提高金融服务普及率,不断夯实服务实体经济主体责任。  

(三)化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全面贯彻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责,督促各部门和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业务培训,切实提升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共同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有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

(四)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自然资源使用价值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严厉打击坚决遏制自然资源违法问题,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采煤深陷区综合治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资产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