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应急管理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2108/202203-00029  信息分类: 应急管理
 内容分类: 通知,其它,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成文日期: 2022-03-25  发布时间: 2022-03-25 18:11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监管的通知
人: 初审:张钰     复审:邱守千    终审: 何姗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监管的通知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表时间:2022-03-25 18:11 责任编辑: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监管的通知


 

各在建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重大风险,治理排查建筑质量隐患,规范我区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管控工作,提升工程质量预控能力和水平,现就加强建筑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定义及适用范围

(一)工程质量风险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后果严重性的组合。按照引起工程质量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及较低风险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二)风险分级管控是指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控并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工程质量风险管控工作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经济性、动态性和实效性原则。

1.风险识别是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2.风险分析是理解风险性质,确定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性等级的过程。

3.风险评价是判定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4.风险管控是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明确对策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管理过程。

  (三)埇桥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均应按本通知执行。

二、工程质量风险识别

    各参建单位应参照《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建质函〔2018〕28号)、《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建质〔2018〕95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等,对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质量事故风险类型进行识别。

三、加强工程质量风险管控

工程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以下简称各参建单位)是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体制机制,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系统识别风险,科学分析、评价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质量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授权范围内,是项目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

  (一)建设单位质量风险防控工作

1.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首要责任主体,应全面掌握项目的工程质量风险。应当根据工程项目规模、技术难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建单位,合理确定建设工期、建设费用,并在合同中明确各参建单位风险管控的标准、要求、责任和义务,牵头组织各参建单位实施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2.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监督检查各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包括工程质量风险管控责任制、风险管控制度、工程开工前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和专家论证情况,人员技术交底情况,现场材料、设备器材、机械的准备情况,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组织情况等。

3.建设单位可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建设全过程进行科学、系统评估,定期对项目的风险管控实施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实体质量缺陷以及存在的质量风险等进行定期评价,并提出质量风险分析、防控措施及对策,从而及时调整风险源等级、清单和管控措施。

   (二)施工单位风险防控工作

1.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实施主体。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质量风险管控工作统筹管理,专业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应负责其承包工程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2.施工单位应健全完善工程质量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工程质量风险管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技术、生产、材料、成本等职能部门的工程质量风险职责,建立考核奖惩、全员培训等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工程质量风险源判别清单库,编制项目工程质量风险源识别清单,并在工程施工全过程、各环节中实施工程质量风险管控,采取技术、管理、应急等措施,对工程质量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3.项目部应执行企业工程质量风险各项管理制度,明确项目部各部门、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组织实施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编制项目部工程质量风险识别清单,制定针对性的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包括风险预控措施与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的技术交底工作,并落实施工全过程的质量风险管控措施。

4.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大门明显位置设置风险公告栏,公告主要质量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型、事故后果、管控方法、应急措施、报告方式以及责任单位、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三)监理单位风险防控工作

1.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风险管控工作负监理责任,应建立风险管控相关监理制度,将风险管控监理工作列入监理规划,编制相应的监理实施细则,定期对监理单位项目部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审查施工单位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措施制定等相关资料,采取现场巡查、旁站监理、审核查验等方式,检查工程质量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项目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源施工期间,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施工现场履行监理职责。

3.发现施工单位未能有效识别风险、风险评估有误、管控措施不当或者管控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改正。情节严重的,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及时报告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四)勘察、设计单位职责

1.勘察、设计单位应在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做好相关风险识别工作,识别工程项目工程质量风险,并在勘察、设计文件中注明涉及工程质量风险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工程质量的意见建议和具体措施,由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作为施工阶段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的相关依据,应制定质量风险预警控制指标,明确监控检测要求,并跟踪检查实施情况。

2.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质量风险管控,指导、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措施,检查实施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四、风险评价定级

(一)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可采用风险等级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价,也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工程项目施工实际选择其它适宜的风险评价方法,或者同时采用几种风险评价方法互相验证,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二)风险等级

1.重大风险,用I表示,风险等级最高,现场的工程质量风险管控难度很大,风险后果很严重,极易引发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2.较大风险,用Ⅱ表示,风险等级较高,现场的工程质量风险管控难度较大,风险后果严重,极易引发一般质量事故或造成一般经济损失;

3.一般风险,用Ⅲ表示,风险等级一般,现场的工程质量风险管控难度一般,风险后果一般,可能引发数量较多人员重伤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低风险,用Ⅳ表示,风险等级低,现场的工程质量风险管控难度较小,风险后果较轻,可能引发数量较少人员重伤或经济损失较少。

五、工程质量风险管控

(一)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1.工程质量风险应分级、分类、分层、分专业进行管控,明确风险的严重程度、管控对象、管控责任、管控主体。

2.工程质量风险应遵循风险级别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工程质量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具体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提级。

3.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管控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企业层、项目层,也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重大风险(I级)入、较大风险(Ⅱ级)的管控由企业负责;一般风险(Ⅲ级)、低风险(Ⅳ级)的管控由项目部负责;项目质量风险为重大(I级)、较大(Ⅱ级)风险等级时,企业应对项目实施重点管控。

(二)工程质量风险源识别清单编制和公告

1.施工单位应编制《企业工程质量风险源判别清单库》,定期进行更新,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发布。

2.施工单位项目部在开始施工前,应识别、分析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源,对工程质量风险进行评价定级,并随检测、监测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等进行调整更新。

3.施工单位项目部应编制《项目部工程质量风险源识别清单》,经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施工单位审核。

4.经过施工单位审核的《项目部工程质量风险源识别清单》应报送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施工。

5.施工单位应审核《项目部工程质量风险源识别清单》,并编制《企业工程质量风险源识别清单》,及时进行更新,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发布。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对已识别的工程质量风险进行公告,在施工现场大门内及危险区域设置工程质量风险公告牌;工程质量风险公告内容应包括主要工程质量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存在重大工程质量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强化风险源检测、监测和预警。

(三)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工程质量风险管控措施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达到消除、降低风险的目的,实现风险可防可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等方面: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设备设施、材料配件、信息化技术、检测和监测技术等;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组织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选择放弃某些可能导致风险的活动和行为从而规避风险的决策等;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储备应急物资、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等。

2.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技术、质量、安全、材料、生产、成本等部门审查专项施工方案中的管控措施,审查完成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审核签字,并组织落实,组织落实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听取汇报、进行组织调度、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实施、总结考核等。

3.对一般风险和低风险,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项目技术、质量、材料、生产、成本等专业人员制定施工方案,明确管控措施,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审核签字,并组织落实,组织落实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进行组织调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促实施、总结考核等。

4.经过施工单位审核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报送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5.施工单位项目部应通过施工现场培训教育、施工班前会、技术交底等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本岗位存在的工程质量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控制标准、应急方法,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并落实到位。

(四)重、较大质量风险管控措施

1.对于项目质量风险等级为重大(I级)、较大(Ⅱ级)风险等级的,建设单位要对项目实施重点管控。组织制定项目质量风险控制工作计划,包括明确各阶段风险管控责任人,质量风险控制具体实施范围和对象,各阶段风险管理具体实施计划,过程风险控制关键节点或重点工序,检查频次,应急响应预案等;针对较大、重大工程质量风险涉及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对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相关技术措施进行全面复核;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项目涉及重大、较大风险的关键节点或重点工序进行抽查。

2.对于项目质量风险等级为重大(I级)、较大(Ⅱ级)风险等级的,施工单位要建立本企业较大、重大项目质量风险清单,对项目部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专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对相关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施工单位组织对涉及重大、较大工程质量风险的关键节点或重点工序进行专项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并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质量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重点验收。

3.对于项目质量风险等级为重大(I级)、较大(Ⅱ级)风险等级的,监理单位要全面检查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资料,核实工程质量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项目监理机构要结合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监理实施细则,并实施专项巡视检查。对于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的,应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

(五)监督检查

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至少每月应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风险管控制度执行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形成检查记录。

2.对项目质量风险等级为重大(I级)、较大(Ⅱ级)风险等级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至少每半年应组织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形成检查记录。

3.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至少每季度应组织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形成检查记录。

4.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施工单位质量部门至少每月应组织技术、生产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形成检查记录。

5.对各级风险,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复核。

六、监督检查管理

  各参建单位不落实本通知规定的,我局将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督促整改落实,并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对拒不整改的单位将进一步采取约谈、记录不规范行为等行政措施。

 

                             

宿州市埇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3月22日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