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2167/202108-00031  信息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内容分类: 通知,公告,农业、林业、水利,个人,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08-05  发布时间: 2021-08-05 11:34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人: 初审:王宇峰     复审:孙敏建    终审: 吕庆生

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发表时间:2021-08-05 11:34 责任编辑: 埇桥农业农村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区农业农村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5日)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统筹兼顾,抓好埇桥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

1.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1)粮食产业土地托管仓储项目,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配备购置粮食烘干塔1座、建设双工况冷库1000平方米,标准粮食储备库2座,高标准的为农服务中心整体工程已完成。

2)镇头水库灌溉配套及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项目,投资7200万,一期清淤完成。

3)兴农公司流转500亩土地,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全程农事服务实验示范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和大田播种。

4)安徽农业大学参与实施的夹沟香稻米“专用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5月初已进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指导,预计年底之前完成优质丰产香米品种筛选及筛选指标体系建立。

5)与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合作共建400亩标准化甘薯种植示范园,已完成甘薯栽种任务及20个新品种实验示范区展示。

6)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项目5个,财政资金支持125万元,重点围绕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开展项目实施。

7)夹沟镇政府与兴农集团合作,使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在园区投资粮食仓储库项目1个,投入资金480万元,目前资金已批复,项目处于设计筹备阶段。

2.产学研实施情况

1)科技研发投入。2020-2021年度区科技局对夹香园、张恒心家庭农场、四季艾草、皇殿农业科技等10家企业进行科技项目支持,财政资金196万元;积极培育和提升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科研平台。

8)产学研对接合作。2020年6月24日与徐州市农科院签订甘薯产业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今年将与宿州市农科院园艺所共建湖町村果蔬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选派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5名,为园区提供技术服务,协调省科技厅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稻米、果蔬)2家。

3.管理服务中心筹建

目前管理服务中心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兴农公司已联系设计单位对服务中心大楼装修进行设计,大楼预计9月底前可以投入使用。为确保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尽快正常开展工作,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为园区配备人员,目前已确定从区农技推广中心调配3名事业编制人员,补充园区力量;同时积极联系区人社部门,为园区招聘员工。目前园区生态红线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正在规划中,园区一般农用地规划已由区自然资源局报送至省自然资源厅审核,下一步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将认真配合区自然资源局做好园区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等规划用地的划定。

(二)严格要求,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1.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2021年前两批全区共批准实施产业到村项目85个,投入资金9798.316万元;产业到户项目5944个,资金2173.394万元。其中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需要,安排了19个贫困村产业到村项目,投入资金2190万元,对大店镇三里村蔬菜产业园区、永镇乡关湖村甜叶菊产业扶贫园区、芦岭镇南王寨村菊花加工产业园区等进行了扩建提升,截止目前我区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到5万元以上的园区已有21个,占比达到28.3%。

2.完善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险、冷链物流、烘干晾晒、分级包装等产业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强化该类产业到村项目投入。2021年已批准实施以上类型项目34个,投入项目资金4833.6万元,新建了顺河乡王垅村果蔬加工设备采购、永镇乡关湖村甜叶菊产品仓储库建设、符离镇张楼村冷库建设、蒿沟乡赵楼村农作物仓储及烘干设备建设、芦岭镇南王寨村菊花烘干仓储包装设备采购等相关项目,有效提高了项目所在村特色主产业的仓储、加工能力,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强了产业发展潜力。

3.落实农业特色产业保险。我区安排项目资金181.46万元用于“助贫保”3+2农业特色保险项目,全区所有自种自养脱贫户均已承保。

(三)集中精力,稳定农业生产

2021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236万亩,平均亩产518.6公斤,总产122.4万吨,亩产和总产均高于常年水平。截止目前,全区生猪存栏68.14万头,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的105%;出栏81.34万头,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的62.6%;能繁母猪存栏7.6万头。埇桥区瓜菜上半年播种面积29.25万亩,总产量81.8万吨,总产值19.2亿元左右,其中设施瓜菜播种面积在24.1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覆盖率达到98%以上,使菜农亩均节本增效500元以上。

(四)着眼全局,抓好农产品加工

1.农产品加工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我区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472家(国家级1家、省级19家、市级186家、区级266家),联合体103家,2021年1-6月份,我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22.92亿元,同比增长17.02%。

2.持续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利用农展、微媒体、广播电视等平台加强推介宣传,提升符离集烧鸡、埇桥区人造板、夹沟香稻米、栏杆牛肉等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埇桥大豆、八张蔬菜等一批公共品牌。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认证。目前,埇桥区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安徽省著名商标43个。

3.园区建设成果明显。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二带三区四园”格局(沿G206-S302汴河-符离-顺河板材加工产业带,沿S303城东-朱仙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符离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顺河板材加工示范区、汴河板材家居示范区;绿色家居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桃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培育了城东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家居产业园、符离食品加工示范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符离农产品加工园、顺河板材加工示范区、城东循环经济园、绿色家居产业园的加工产值在2020年均已超过了50亿元,绿色家居产业园在2021年也被列入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重点调度的20强园。

4.积极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一是打造优质小麦产业链,发展优质小麦种植236万亩,培育了28家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加工产值突破80亿元,培育了皖神面制品、安特食品、金海面粉、雪鸽面粉、尚品萱食品等国家、省级加工企业,粮食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二是打造优质烧鸡产业链,依托徽香源食品、刘老二烧鸡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开展麻鸡保种育种,新品牌引进推广,建设了158家规模肉禽养殖场和362家蛋禽养殖场,年实现加工产值8.38亿元,烧鸡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亿元。

(五)高效规范,做好民生工程

1.全面启动2021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会同区财政局制定区级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细则等,依规确定培训机构,遴选培训学员。4个培训班已全面开班,其中创新开设高素质女农民专题培训班1个,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更新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统计,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乡村企业家人才200名。

2.推进秸秆、畜禽粪污“两利用”。小麦秸秆离田75.34万亩,引导扶持秸秆收储企业解决秸秆去处问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促进秸秆“变废为宝”。全区秸秆离田面积达75万亩,每亩可助农增收60元以上。

3.有序推进农田建设治理。埇桥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实施计划,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目前正在进行扫尾工作。2020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项目已完工,正在组织第三方验收工作。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六)高度负责,抓好动植物疾控工作

截至目前,办理并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56份,植物检疫证书26份。春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大清洗大消毒”工作,对全区养殖场户进行强制免疫疫苗发放和免疫注射,对养殖环境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加强对从事养殖的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强化非洲猪瘟防控“网格化”排查措施的落实。2021年我区创建1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两家企业已完成创建任务,8月份进行验收。

(七)求真务实,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2021年,埇桥区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6家,产品9个,其中绿色食品企业4家,产品7个,无公害2家,产品2个;截止目前全区共有“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共82家,产品103个,其中无公害41家产品48个、绿色食品39家产品47个、有机食品2家产品8个。

(八)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7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40辆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500多人次,检查全区24个乡镇、三个涉农办事处、67个集市,农资网点1100余家(次),养殖企业600余家,动物诊疗企业30余家,共办理各类违法案件11起,实现罚没收入22.96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目前埇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办公场所未建成,人员还未完全到岗到位,工作经费不足,各项工作尚未正常推进。

2.产业到村项目推进进度较慢。

3.产业发展不平衡。四大产业中,林业、粮食、畜牧产值均超百亿元,而蔬菜产业相对弱小。

4.我区的农产品加工还多以初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如粮食产业,除皖神、安特等少数谷朊粉、酒精加工企业外,其余大多为面粉加工企业。蔬菜产业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埇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机制管理。协调园区配备的人员尽快到岗到位,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开展工作,细化园区创建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任务落实。强化项目引进,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在园区落地,认真做好园区现已引进项目的推进工作,协助项目实施主体做好项目招标、建设等工作,保障相关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加快推进园区设施用地划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增加园区高科技企业数量,提升园区农业科技力量。

(二)加快产业发展项目落实。一是加快已批项目的推进实施。加快到村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强化项目调度,指导监督项目加强对施工单位督管,确保项目按计划检查;二是组织人员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验收,加快项目资金支出;三是对于未开工项目督促乡镇尽快落实招投标手续,确保项目技术开工。四督促产业到户项目落实,对已完工到户项目分批进行验收,完成到户项目资金打卡拨付,提高项目完成率和资金拨付率。

(三)加大全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奖补力度。目前我区招引了一批温氏、丰沃、江苏立华、牧原集团等生猪养殖项目,前三季度,我区260家生猪养殖场存栏生猪60.8万头,出栏生猪92.3万头,突破历史最高养殖量,但我区没有一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下一步将加大对全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的补贴奖补。

(四)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园。达到“五化”标准,即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商品化。同时建立瓜菜农网平台,大力推荐埇桥区农业特色产业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模式。

(五)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对验收合格的标段,及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移交工作;做好2020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剩余工程款拨付等工作;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标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提前谋划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建设、初步设计编制工作。二是按时序要求高质量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秸秆综合利用等其他民生工程。

(六)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执法制度,改善农业执法条件,保障执法经费,配齐执法取证设施,确保农业执法正常高效运转。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加大农资质量抽查,进一步完善农资销售备案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