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2167/202507-00008 | 信息分类: | 规划计划 |
---|---|---|---|
内容分类: | 通知,公告,农业、林业、水利,个人,企业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02 | 发布时间: | 2025-07-02 10:42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
审核人: | 初审:林森     复审:张明阳    终审: 陶永锋 |
根据区委《“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五大行动”实施意见》为指导,结合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大工程”我局深入推进2025年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现将上半年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持续推进农田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275.66万亩的78.36%。以“吨半粮千亩示范方”为引领,“精耕细作百亩田”高产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区主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大力推广农业“四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农机更新换代,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实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到40%,减少机械作业损失率。2025年夏粮种植面积237.6万亩,预计平均亩产约550公斤,总产量达128万吨,实现“二十二连丰”。二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市区级果蔬标准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指导有关镇(街道)开展果蔬标准园创建,带动当地果蔬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宿州市埇桥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推广平菇、双孢菇、香菇、金针菇等大宗食用菌品种和羊肚菌、大球盖菇、鸡枞菌等珍稀菌菇类,打造食用菌特色产业,积极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日产20万包鹿茸菇食用菌项目已于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产。截至5月底,食用菌产量达0.9万吨,产值0.59亿元,同比增长3.51%。三在畜牧养殖稳产保供方面。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监督指导,督促乡镇和街道对辖区内养殖主体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并建立问题清单和台账,及时发现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全力保障北杨寨肉牛示范养殖项目建成投产。截至5月底,埇桥区生猪存栏63.7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7.09万头,出栏56.16万头。牛类存栏4.32万头,出栏1.71万头。羊存栏29.24万头,出栏20.61万头。家禽存栏981.31万羽,出栏893.45万羽。肉类总产量7.11万吨,畜牧生产稳中有增,态势良好。四在种业振兴方面。积极推动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引导、支持龙头种子企业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广泛合作,建立种业科研试验基地、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研发中心等种业科研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品种。截至5月,安徽省华成种业、安徽华展种业、宿州市金穗种业通过研发的5个小麦品种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以推广使用。充分利用黄淮海种业科技谷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宿州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开展新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等工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五在强化双招双引方面。加强“双招双引”,截至目前,外出招商8次,在谈项目16个,总金额31亿元。发挥预制菜产业园优势,依托菜大师集团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新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签约金额2.2亿元。六在强化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方面。完成优质定单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建设和建成3家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全力打造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肉牛生产供应基地。以杭州展销会为契机,积极推广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栏杆牛肉、老公鸡预制菜等名优农产品,实现现场销售额30万元,订单额9000多万元。一季度,全区销往沪苏浙地区主要农产品总产值54.6亿元。七在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组织夹沟香稻米、埇桥麻鸡(原符离麻鸡)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申报材料已提交农业农村部,等待专家组评审。截至5月底,完成新认证绿色食品产品3个,续展企业5家。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持续开展防返贫监测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比对筛查、预警核查。截至5月底,核实预警重点人员8465人,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8户84人。制定帮扶2025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帮扶计划,目前完成。监测对象“两类人员”核查,经过摸排分析研判“两类人员”中,认定监测对象38户136人;风险消除监测对象224户685人;暂时不能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173户407人(其中兜底保障户104户176人)。按照省、市下发数据清洗手册,对国办系统数据200项指标进行数据质量核查,2025年1-5月数据清洗共发现52类1214条疑点数据信息,目前均已核实改正。全区未出现一例致贫返贫现象。二是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措施。强化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加强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使用管理,截至目前,已发放到村光伏电站收益385.5万元。支持帮扶对象适度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调整本地的农业特色产业结构。目前批复产业到户项目资金1500万元,帮助6064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特色种养业。依托项目的实施目前埇桥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已实现务工就业34280人,完成目标任务30200的113.51%,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业7028人。2025年就业帮扶车间共计3家,目标任务3家,完成率100%,吸纳26人就业。三是充分做好兜底保障。根据困难的类型,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重点关注教育医疗等领域,对无劳动能力家庭和困难家庭落实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同时,实施“雨露计划”补助职业教育学生,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至70%。多措并举做好兜底保障,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的风险。
(三)深入实施“千万工程”
一是高质量打造和美乡村。有序推进埇桥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其中夹沟镇镇头村预计10月份完成验收工作,曹村镇小山口村、符离镇清水村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2025年申报的夹沟镇五柳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刚通过省级审核,正在筹备项目建设相关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5月全区共有8.9万人次参加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村内沟塘830口,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950吨,清理乱搭乱建480户,清理废旧广告牌990个,清理无功能建筑2550平方米,持续改造提升农村户厕。今年全区共摸排改厕意愿户6010户左右。截至目前,全区户改厕已开工1746户,已竣工1021户。
(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稳步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全区31个镇街323个村(居)292194户,已全部完成摸底核实、村组延包方案制定、公示,农户信息录入已基本完成,地块修改完成80%,正在全面开展网签工作,计划7月底基本完成。二是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农村宅基地管理网络。各乡镇均挂牌成立了农村宅基地并联审核办公室,负责日常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农村宅基地审批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区申请审批35宗,其中新建9宗,审批面积2.19亩,翻建26宗,审批面积6.78亩。继续开展农村闲置农房农地盘活利用工作。三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定《2025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以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引导,引导服务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今年已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2家,社会化服务面积新增5万亩。四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年度一季度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7000元,同比增长6.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五是村集体经济发展。2025年拟定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52个,其中中央项目18个,省项目4个,市区支持项目30个。截至目前,已完成22个中央、省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批复,剩余30个区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已确定实施村,已培育认证家庭农场32家。
(五)持续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专项整治。高标准农田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排查问题14个,7个已完成整改,项目实施问题5个,4个已整改,违规占用高标准农田2个,已全部完成整改,规划设计2个,1个已整改,建后管护5个,正在进行整改;摸排典型实事案例2个。另完善建立《埇桥区高标准农田移交使用和管护制度》《埇桥区农业农村局项目管理制度》《埇桥区农业农村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埇桥区农业农村局财务管理制度》等4项。二是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对2023年以来实施的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开展全面排查,共发现问题31个,已完成整改18个。其中:项目实施方面5个,已整改2个;收益分配方面5个,已整改3个;资产运营方面16个,已整改9个;管护不到位5个,已整改4个。移交问题线索3个,追责1人,追缴资金98.27万元。三是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全区共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77个,追责问责人数2人,移交线索12个,清缴追回资金95.25万元。资产管理类台账31个,已整改31个,其中未入账农村集体资产的项数20个115.27万元,已全部整改;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23个,已整改21个;合同管理类20个,已整改20个;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3个,已完成整改。
一是重点项目推进慢。如3月底完成开标的北杨寨肉牛示范养殖项目目前仅处在准备开工阶段,项目进程缓慢。二是延包疑难问题多。经镇村摸排,梳理出土地二轮延包问题600多条,主要涉及家庭内部问题,如不能妥善处置,将影响延包率。三是项目实施保障难。如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迟迟不到位,项目推进难;部分二轮土地延包经费未支付;2023年和2024年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还有2759.96万元没有兑现。
(一)聚焦现代农业建设
持续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吨半粮田”创建工作,落实秋粮各项生产任务,强化技术指导,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准时发布病虫情报,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技术指导部门要求,高质量完成种植面积和单产提升创建任务,围绕减损增收,做好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确保秋粮丰产丰收。提升疫病防控科技服务能力,加强环保宣传,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主体责任,全力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保障北杨寨肉牛示范养殖项目今年建成投产。强化种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政府增加对种业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种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业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督促各镇按照果蔬标准园创建文件积极申报,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定期对果蔬种植基地技术指导,不定期的开展果蔬种植技术培训,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链条。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
聚焦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强化绿色食品“双招双引”,围绕农业产业链短板开展重点招商,聚焦农业产业化“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我区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产业带动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园的平台优势,招引优质的企业、大学、研究所入驻,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打造地方特色产品,围绕符离集烧鸡、埇桥大豆、埇桥莴苣、褚兰育苗等地方特色产品或产业,打造一批质量过硬、市场认可、群众获益的产业集群。
(三)持续深化农村重点工作改革
落实“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序时打造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落实“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户厕建设进度。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成果,组织落实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积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延包试点工作,加强二轮延包工作督促调度,实行“周调度、周通报”制度,全面及时掌握延包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顺利推动延包工作。引导农户广泛接受社会化服务,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
(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工作,充分利用“安徽省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比对和风险预警。落实分层分类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提供小额信贷、技能培训、支持自主发展特色产业。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脱贫户、监测对象设立公益岗位,通过开发式帮扶措施,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的风险。统筹发挥农村低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对无劳动能力家庭和困难家庭落实低保、特困救助等政策。多措并举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