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2159/202508-00002 | 信息分类: | 林长制 |
---|---|---|---|
内容分类: | 其他,农业、林业、水利,企业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林业发展中心 |
成文日期: | 2025-08-29 | 发布时间: | 2025-08-29 14:53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埇桥区的古树名木保护 | ||
审核人: | 初审:吴泽莹     复审:丁丹丹    终审: 张岩 |
宿州市埇桥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通过制度完善、技术赋能等构建了全方位的古树名木保护体系,有效守护了埇桥区生态与文化瑰宝。
埇桥区已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全区三级林长共567名,2024年巡林次数达14269次,巡林长度18148公里,实现古树名木巡查全覆盖。通过“一林一员”网格化管护,明确每株古树的管护责任人,确保日常巡查、隐患排查、问题上报等环节无缝衔接。开展专项排查与整改,根据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古树名木管护问题专项排查工作方案》,埇桥区林业发展中心排查出古树存在香炉缠绕、电线穿越、建筑物胁迫等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移除树下香炉、祈福带等危害物;协调镇村拆除威胁古树生长的建筑物;对生长衰弱的古树实施复壮工程,如土壤改良、促根复壮等。跨部门协同保护:联合文旅局、各镇政府等部门,对具有文旅开发价值的古树(如闵祠名木、树驮桥古树等)加强保护宣传,开发文旅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双赢。“一树一策”精准保护,针对生长衰弱或濒危的古树,组织专家会诊并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解集镇千年古槐:树干朽空、路面硬化至树根,通过树洞修补、土壤改良、拆除硬化路面等措施,使其重焕生机;张楼苗圃皂荚树:因根部堆土导致生长衰弱,通过清理堆土、改善排水系统恢复健康;夹沟镇二郎寺银杏:针对树叶发黄、小枝枯死问题,采用施肥、修剪等措施促进生长。智慧监测系统建设,新建古树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古树保护现状状况。完善信息数据库,更新古树名木档案,建立电子数据库,涵盖树种、树龄、分布、生长现状等信息,实现“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
在古树保护宣传上,埇桥区林业发展中心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周”等活动,普及保护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古树保护典型案例,增强公众保护意识。通过科学修复和常态化管护,多株濒危古树恢复勃勃生机。闵祠名木、涉固台柘树、树驮桥古树等与古建筑共生的古树,通过保护宣传和文旅开发,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了区域文化内涵。埇桥区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守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