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生态环境局埇桥分局 > 行政权力运行 > 行政权力运行结果 > 行政规划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LB028010801200901001  信息分类: 行政规划
 内容分类: 发布机构: 宿州市生态环境局埇桥分局
 成文日期: 2009-01-12  发布时间: 2009-01-12 15:14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埇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
人: 初审:     复审:    终审:

《埇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环境保护局发表时间:2009-01-12 15:14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埇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


                            《埇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区的起步与建设阶段,也是减轻环境污染和遏制生态恶化趋势的重要时期。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  着力解决全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 展,建设“和谐埇桥”、“生态埇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十五” 期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十五”期间环保工作主要进展
    “十五”以来,埇桥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念,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坚持污   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一控双达标”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工业污染企业达标排  放,加快生态保护和生态区建设进程,基本完成了环保“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1、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十五”期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计划基本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04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5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比“九五”末期下降了10%。城乡大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了90%以上。
   (1)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五”期间全区环境保护累计投资2.2亿元,达到GDP的0.7%,高于“九五”0.5%的水平。通过实施“一控双达标”行动,有效地推动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步伐。全区48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98%以上的企业实现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法,认真开展“严查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巩固了达标排放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原理,开展了华洋集团、煤矸石电厂、安徽特酒3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工作。
   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划定烟尘控制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城区60多家小锅炉进行了烟尘治理;开展了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划定噪声达标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加快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步伐,实现了宿州市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营,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大中型建设项目100%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小型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90%以上。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关停、取缔了15家污染严重而又没有治理前景的“十五小”企业,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小水泥、小炼焦,有效地遏制了“十五小”企业的反弹。
   2、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实施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加快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步伐,开展了生态现状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区生态环境现状动态变化,为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启动了生态区建设工作,编制了《埇桥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开展了生态示范镇村建设工程,全区有8镇11村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推广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生态村建设模式,使我区的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2个村被省环保局评为“百佳生态村”。
   全区耕地面积217.8万亩,水域面积50万亩,林地面积75万亩。林木覆盖率20%,林木总蓄积量291万m3,退耕还林面积10.2万亩,建绿色长廊500公里,长防护林工程3万亩,牧草地面积177.31公顷,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11000亩,已建设生态镇2个,生态村10个。
   3、环境宣传教育日益深入
   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坚持“一个面向,三个重点”的宣传方针,围绕我区“十五”环保目标和“六五”环境日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等宣传工具,采取召开座谈会、少儿书画大赛、万人签名、演讲比赛、征文、“环保进万家”活动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二、当前我区的环境形势
   经过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区环境状况正在由环境质量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和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转变。但是,全区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2004年,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3178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50吨,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常规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的任务还未完成,机动车尾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
  二是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等。我区工业污染主要来自化工、造纸、酿造、屠宰及食品加工等行业排放的废水。2004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58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400万吨,工业废水COD排放量873吨,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农村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化肥、农药的施用,养殖业污染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方面。
   我区主要河流水质有机污染仍较严重,奎河、濉河埇桥区段水质常年属劣Ⅴ类,沱河埇桥区段水质常年属Ⅳ类,浍河埇桥区段水质常年属Ⅳ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