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 本级政策解读 > 其他解读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MB0350828/202402-00007  信息分类: 其他解读
 内容分类: 介绍,综合政务,农业、林业、水利,个人,企业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成文日期: 2024-02-19  发布时间: 2024-02-19 17:25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媒体解读】安徽日报:安徽重农抓粮全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
人: 初审:赵群     复审:何晴    终审: 王厚杰

【媒体解读】安徽日报:安徽重农抓粮全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发表时间:2024-02-19 17:25 责任编辑: 埇桥粮食局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媒体解读】安徽日报:安徽重农抓粮全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

《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强调要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面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重点工程。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安徽始终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构建权责清晰、上下贯通、奖惩分明的责任链条。

去年,我省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再创历史新高,播种面积约1.1亿亩,总产约830.16亿斤,连续7年站稳800亿斤台阶,“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取得开门红。

在温暖如春的海南省,丰乐种业水稻科研人员黄书伟和同事们正在南繁基地忙着水稻防虫、除草等工作,呵护着每一株小苗,致力于研发试制高产、抗倒、耐旱等诸多优点的水稻新品种。当前,以“乐优966”为代表的新品种正在海南进行试制,以满足示范推广需要,南繁基地内的一片片翠绿稻田,正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必须重视良种研发和推广工作。我省是产种、用种、供种大省,近年来,我省聚焦打造种业强省目标,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当前,我省拥有农作物种子主板上市企业2家、居全国第1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增至12家、居全国第2位。

今年,我省将强化种业资源保护利用,推进育种创新攻关,认真实施国家大豆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同时,加强种业基地建设,推进皖北小麦、大豆、江淮常规稻和部分区域经济特色作物种业基地建设,并建设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种子来源可追溯的现代化高标准制种田。

近日,在芜湖市繁昌区新港镇新东村,农田土地平整、连地成片,种粮大户夏叶龙正在千亩高标准农田旁查看苗情。“现在土地可平整了,机械也能下地了,种地比以前省心多了。”他说。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省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全省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投入超过2500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投资补助水平,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20万亩。今年,我省将继续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压实乡镇、行政村、经营者三类管护主体责任,让“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有底气、接“地气”。

在阜阳市太和县赵集乡,凭借科技和机械的力量,王家家庭农场负责人王韶山轻松地管理着1100亩地。该家庭农场拥有收割机、播种机、旋播机等多种类型的农业机械几十台,并充分借助无人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耕种管收的农业智慧化管理。

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同样离不开农业科技与机械装备的支撑。近年来,我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全省农机装备进一步完善,大中型、高性能和特色农机装备发展势头强劲,农机装备在实现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抢种抢收和防灾救灾工作中的装备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农业要发展,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我省将以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力争实现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机总动力稳定在7000万千瓦以上的高水平。同时,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应用,积极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

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粮食生产中,需要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健全农民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的机制保障。我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全省优质专用小麦、水稻面积占比分别达到80.4%、88%,每年制作并发布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电子地图,帮助用粮主体“按图索粮”,优质专用粮食溢价10%左右,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又增收。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聚焦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锚定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目标,我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稳面积、稳产量,同时将提高单产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主攻方向和关键手段,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端稳“中国饭碗”作出安徽新贡献。(记者 许昊杰)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