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宿州市埇桥区投资促进中心 > 重大决策预公开 > 意见征集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795087751/202003-00015  信息分类: 意见征集
 内容分类: 公告,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宿州市埇桥区投资促进中心
 成文日期: 2020-03-11  发布时间: 2020-03-11 11:30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部门征集】宿州市埇桥区招商引资局关于征求《宿州市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人: 初审:     复审:    终审:

【部门征集】宿州市埇桥区招商引资局关于征求《宿州市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文章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招商引资局发表时间:2020-03-11 11:30 责任编辑: 仇红影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部门征集】宿州市埇桥区招商引资局关于征求《宿州市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扎实推进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招商,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务求招商引资实效,按照市政府要求,市投资促进中心草拟了《宿州市2020年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请各单位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于3月11日上午10:00前将书面反馈至区招商引资局,无意见也请反馈(逾期不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人:冯文琦  电话:18905571058

邮箱:yqzsj0557@163.com

 

附件:宿州市2020年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

 

埇桥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3月10日

 

 

 

附件

宿州市2020年招商引资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意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坚持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资两手抓两手硬,继续突出“招商为要,项目为王”原则,聚焦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每个县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省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市管园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全市全年争取新增各类招商引资重点项目500个以上,新增利用省外资金项目220个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围绕重点区域招商。结合我市产业特色,进一步明确重点招商区域,制定招商计划,深耕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

1、聚焦长三角地区定向招商。落实《宿州市聚焦长三角地区定向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聚焦长三角中心区域实施全覆盖定向招商,每个县区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不少于10个,市管园区不少于6个。(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市直招商协作组及任务单位)

2、深化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和项目合作。落实《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宿徐现代产业园区、萧泉工业园,推进承接徐州市机械电子等产业疏解转移。支持灵璧县建设北部产业物流园区,对接徐州空港新城建设,参与打造淮海国际陆港。力争在承接徐州等地产业转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有新的突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中心,埇桥区、萧县、灵璧县人民政府)

3、推进在京津冀、粤港澳区域精准招商。结合各地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导向,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绿色家居建材等产业,继续推进在京津冀、粤港澳区域开展精准招商。(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直任务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4、创造条件开展境外招商。以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组织开展和参加相关境外招商活动;认真摸排梳理落地外资企业信息,推动外资企业以商招商。对有实质性招商引资任务和目标的出国(境)团组,优先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外办、市委统战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二)推进重点产业招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和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绿色家居、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强化产业研究,在政策、资源、力量等方面给予倾斜,力促一大批高质量、高体量、高效益的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1、精心谋划包装项目。紧紧围绕市、县(区)重点发展产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市、县(区)产业规划和布局,精心谋划包装一批推介项目,着重分析项目发展前景、经济效益等可行因素,提升招商推介成功率,全市谋划包装亿元以上产业类推介项目不少于**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2、突出重点企业招商。围绕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知名民企、大型投融资机构、国际高端科研机构,精准制定重点招商目标企业清单,开展实质性项目洽谈活动。各县区、市管园区不少于30条招商重点目标企业有价值的投资线索信息,其中外资项目信息不少于**条。市直招商协作组、市政府各驻外办事处不少于8条招商重点目标企业投资线索信息。(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市直招商协作组、市政府各驻外办事处)

3、重点引进“两大一高”和“四新”项目。加强产业研究特别是疫情解除后产业发展趋势和项目投资领域的分析研判,围绕智能制造、医疗医药等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经济贡献大、科技水平高的项目;持续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引进和培育信息技术、功能性新材料以及在线消费、线上娱乐、线上教育、无人配送等新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直招商协作组及任务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4、强化重大项目政策支持。对500强企业、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新设或增资设立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或内资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制造业项目,以及新设年外资金额超过3000万美元或内资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项目,对我市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其他类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信息经济和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绿色环保、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提高对该类项目考核权重,支持各地出台精细化扶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在我市建设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鼓励发展企业总部型、专业园等多种类型加速器。(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1、用好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我市优势资源、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和发展前景,发布各类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对外宣传,吸引外来投资者前来洽谈合作;大力宣传我市招商引资成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成功案例、典型经验和做法等,在全市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2、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高水平谋划、高质量举办重点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全年每个县区、市管园区专项推介活动不少于3次,市级层面不少于5次,务求推介实效。积极参与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博会、厦洽会、西洽会、高交会等招商平台活动,推动一批高质量的项目成功签约落地。(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直招商协作组、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3、抓好招商引资专项活动。持续开展“走进沿海”“比学赶超”“招商竞赛”等活动,定期举行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定期督查列入集中开工的项目后续进展情况,促进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同向发力。(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发改委、市直招商协作组、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三、创新举措

(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切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行“屏对屏、线连线”招商,通过大数据平台、网络、微信、邮箱、电话等方式,积极与签约企业、意向企业、潜在拟转移企业对接联系,确保原有信息不散,新增线索不断。优化项目服务,为企业提供领办、代办、网上审批、网上注册等服务,及时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和基础性工作。(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二)编制产业招商路线图。各地要认真落实《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宿政秘〔2019〕40号)要求,有条件的要委托专业机构,深入对各自重点招商产业进行再梳理,明确1-2个优先发展、培育的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编制“战略化”招商引资规划和路线图,积极收集行业龙头企业和目标企业信息,储备项目线索,推进精细化对接,精准化招商。各地产业招商路线图于6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三)打造精准产业招商平台。探索和实施智能化产业招商模式,尽快摸排、筛选和确定相关专业机构,搭建智能化招商信息平台,结合制定的招商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筛查重点产业领域内的上下游全链企业和意向转移、投资,以及具有潜在投资需求的优质目标企业,打造供需匹配的互联网智慧招商体系。(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四)推行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贯彻落实《宿州市委托招商奖励暂行办法》,支持各县区、园区结合实际建立招商引资中介服务奖励机制,全面推行委托招商和中介招商,提升招商活动市场化水平。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探索运营托管招商、飞地招商、产学研转化招商等新模式,鼓励和发动本土企业、落地企业、投资机构、科研机构等参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宿州市对外招商合作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直招商协作组、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五)开展园区合作共建。支持市管园区联合行业协会、中介龙头进行整体招商,让更多优质企业进驻园区;支持引进知名园区运营商和团队,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园中园、标准化厂房等,提升园区运营效率;支持园区与知名企业对接,通过土地入股、代建厂房、股权投资等方式合作共建园区;比照张江、萧县合作模式,每个县区、市管园区都要与沪苏浙地区合作共建一个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继续深化南北结对合作,探索建立省内跨区域产业转移、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和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提升宿马现代产业园和泗涂现代产业园等园区共建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四、落实责任

(一)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市、县(区)、市管园区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市级层面以政策支持、产业引导、服务重大项目为主,加强对各县区、市管园区产业布局定位的统筹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引进落地与政策保障问题。各县区、市管园区以招商引资引智引技为出发点,结合各自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引入龙头企业,建设引领性项目。(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

(二)实行市级领导牵头招商。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良好氛围,强化行政推动。市直各招商协作组分别由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统筹谋划、推进、调度各协作组产业、项目及招商引资进展情况。各协作组要结合重点产业,制定招商计划,积极外出招商,重大项目要及时提请分管市领导跟踪对接,增强拟投资企业投资信心和热情,提高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率。(责任单位:市直招商协作组)

(三)突出县区、园区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原则上要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行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5天,分管招商引资和经济工作的负责同志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7天。各开发园区主要负责同志要树立“招商和项目是园区发展第一要务”的意识,每月外出招商7-10天,市直经济综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外出招商3-5天。各县区、市管园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天数纳入年度招商引资考核。(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市直经济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形成市、县区、园区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主抓,市直部门抓“条”、各县区抓“块”的条块结合、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联动招商新格局。原则上市、县区、园区行政主要领导每季度、分管领导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推进项目;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月度工作例会,并对各县区、市管园区、市直招商协作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二)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制度、项目审查制度、市直招商人员管理等制度。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实施更加灵活的招商引资激励制度,对成效突出的单位、机构、个人实施奖励,公务人员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实行约谈和诫勉。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2020年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分值要在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中提高到5分,并逐步提升到最高分值。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县区、市管园区要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以组建招商团、小分队、招商分局、办事处等方式,配强配齐招商机构人员,实行县级干部挂帅,抽调、选派、聘用懂经济、懂工业、有热情、有干劲的精干力量开展招商活动。市直各单位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在重点部门推行招商引资“1+1+2”模式,即由一把手负总责,明确1名分管领导,2名干部职工负责招商。加强招商人员业务培训,实行一线招商人员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专业招商人员能力和素质。  

(四)加强要素保障。超前收集分析相关企业、机构对疫情解除后的投资考虑和建议,加强政策储备,支持各地依法依规出台力度更大的招商政策。强化土地科学管理和供给,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政策,对招商引资先进县区、园区,按照先进等次,分别给予100亩、80亩、50亩用地指标奖励。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投资贸易融资、招用工、用能等支持力度,各职能部门提供一揽子全方位服务。要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简化办税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跟踪落实。坚持招商引资月度专报制度,动态管理重大项目储备库。对达成合作意向的重大项目,实行主要领导分包,组成专门班子紧盯不放,强化一对一、点对点洽谈对接,争取项目早日签约;对签约项目实行台账管理,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有针对性地解决征地拆迁、土地保障等问题,切实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力争把合同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六)创优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职能转变,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加快建设以“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次办妥”为核心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强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在项目储备、签约、审批、开工、建设、投产、技术和人才引进等各个环节政策无缝衔接,放大政策协同联动效应,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主动服务,共同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