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2255/202506-00003 | 信息分类: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
内容分类: | 介绍,其它,个人,企业 | 发布机构: | 蕲县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5-06-09 | 发布时间: | 2025-06-09 14:55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中长期重点工作规划】蕲县镇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 ||
审核人: | 初审:王久强     复审:朱金轩    终审: 苗凤云 |
2025年,蕲县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围绕"一条主线、五大行动",立足蕲县总体定位,加快"三区四镇"建设,加压奋进、争先争优、奋力冲刺,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扎扎实实抓好"三农"工作,全心全意做好民生保障,多措并举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锚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提劲。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激活新动能。一是强化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渔光互补"塌陷区综合治理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引进采煤塌陷区光伏产业、水产养殖发展,为蕲县镇税收提供更多税源。持续做好省重点项目包会河治理工程、徽航港务码头改建工程、宿遂高速项目工程、淮宿蚌城际高铁项目工程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谋划中翔制冷设备配件生产线、隆旭蕲县100兆瓦发电、光储充新能源等项目建设。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闭环机制,结合地域产业特色,实行干部包联重点项目机制,确保项目落地开花,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细化工作目标、举措、时限、责任清单,落实企业日常走访制度,大力推进为企服务便民化,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做到让企业在蕲县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干事顺心、发展安心。
二、全面动员抓"三农",培育新活力。一是产业拓展再优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积极培植新税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当好"政策通",压实政策执行责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农民钱袋子鼓不鼓、生活美不美,将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等已形成的经验做法固定为制度体系,通过以点带面指导实践,实现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抓实产业到村、产业到户项目建设,加强专干小组长业务培训,持续提高工作能力。二是促进产能再提升。广泛开展农村普惠政策宣传,继续围绕周王、袁小寨等万亩小麦示范田做文章,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忠陈葡萄园、大江蔬菜园扩大发展规模。积极打造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区,推进"渔光互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改革试验基地持续扩大,依托塌陷水面和湿地,发展现代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实施产业发展行动,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集约有序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聚焦生态宜居,打造新风貌。依托本级财力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着力在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一体推进。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法处置体系。推动执法、环境卫生等管理力量进一步下沉,细化落实商户门前"五包"责任,加强电动车规范管理,不断优化镇容环境秩序。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常态化开展环保问题整改"回头看",加大对各类企业监督巡查力度。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坚持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一体推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控机制,巩固治理成效。
四、强化底线思维,构建新格局。扎实推进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防范和打击青少年犯罪、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全面落实网格化治理责任,加强村级网格员的培训指导,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持续抓好防溺水、塌陷区安全度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改、舆情应对处置等工作。坚决打击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让群众"钱袋子"更安全。发扬新时代“六尺巷”精神,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巩固好、维护好农村基层治理发展成果。充分发挥网格员及志愿者等干群力量,常态化开展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矛盾纠纷排查和邻里纠纷矛盾化解工作。严格落实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制度,突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逐人逐事建立台账,定期通报信访矛盾化解情况,做到发现要早、化解在小,减少矛盾累积、问题上行。
五、践行民生为本,书写新篇章。坚持民生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事关人民福祉的大事来抓,夯实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根基。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发力,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聚焦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聚焦扶持创业就业,持续做好养老服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兜底"工作,实现应保尽保。高质量落实涉镇民生工程,严格落实各项惠民和救助政策,继续提升教育办学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常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