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2298/202403-00029 | 信息分类: | 政策文件 |
---|---|---|---|
内容分类: | 其他,其它,个人,企业 | 发布机构: | 芦岭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3-29 | 发布时间: | 2024-03-29 09:38 |
文号: | 芦岭政〔2024〕16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 ||
审核人: | 初审:郭梦杰     复审:安慕奇    终审: 陈海楠 | ||
政策咨询机关: | 暂无 | 政策咨询电话: | 暂无 |
各村(居)、镇直相关单位:
为落实省、市、区领导批示精神,根据2024年全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实际工作,现将《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芦岭镇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9日
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要求,打赢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确保小麦产量、品质稳中有升,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助力安徽省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为目标,努力提高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治处置率100%,赤霉病病粒率低于2%。预计2024年全镇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约25.37万亩次。
二、防控策略
针对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落实“一控两保”(控流行,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突出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阻击战。一要坚持“见花打药”技术总原则,坚决控制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在我区重发流行态势;二要贯彻“一遍预防不动摇,两遍防治看需要”总的防治要求,高质量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三要坚持抓好小麦后期“一喷三防”工作,为全镇夏粮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三、技术措施
(一)抓好农业防治
合理运筹肥水,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抓好穗期防控
全面推行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提质控害增产技术,在做好前期农业措施和苗期综合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准、优、统”等技术措施,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应急防控。
(1)把“准”适期。全镇抢抓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可视天气等情况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如天气预报扬花期有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抽穗期。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3—6 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2)选“优”药剂。根据《安徽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皖农防指办函〔2024〕5号)要求优选药剂,第一次用好药剂比例要达50%以上,第二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对苯并咪唑类药剂抗性水平高的地区,应慎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提倡轮换用药和组合用药。
(3)推行“统”防。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开展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实现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作业标准,执行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参数(、亩用水量为1.5L-3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5m-3m、飞行速度小于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内吸性药剂需确保作物冠层雾滴覆盖密度不低于15个/平方厘米,非内吸性型药剂覆盖密度不低于20个/平方厘米)。全面开展赤霉病防控第三方监管,确保防治作业质量。使用植保无人机等超低容量喷雾器械开展防治的可优先考虑使用水基化、油悬浮、纳米化等农药剂型。
(三)抓好收储防侵染
鉴于感染赤霉病菌的小麦籽粒在潮湿条件下可继续侵染,导致真菌毒素进一步增加,各地要加强小麦收储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晾晒烘干,汰除赤霉病粒,安全水分以下收储。
四、工作要求
(一)组织保障,压实责任。芦岭镇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镇班子成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政所、各村居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各项统防统治具体措施,确保病虫害防治科学、规范、有效实施。辖区内实行网格化监管体系,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要包村联户,具体到村到地块,实现村不漏户,户不漏田。工作方案报到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要素投入,做好三重保障。按照要素保障、高效组织、应防尽防的要求,积极做好三重保障。资金保障。各地要加大镇、村及农户和社会资本统筹力度,确保更多的资金及时投入到防治工作当中,确保防控资金投入不低于上年。药剂保障。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择优推荐防控药剂品种,指导提前备好药剂,强化药剂质量,确保质高量足。器械保障。提前落实统防统治组织、防控器械的备案工作,督促做好防控器械调配、采购、检修、保养等工作。
(三)宣传服务,优化三种途径。媒体宣传。适时组织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专家讲座。在防控“窗口期”,向新型经营主体和小麦种植大户、基层技术人员等“三类主体”发布赤霉病防控技术和气象信息。组织媒体记者深入防控一线采访报道。网格包保。全面实施赤霉病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三位一体”包保模式,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主体。专家指导。成立赤霉病防控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推广赤霉病防控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指导各地科学有效开展防控。
(四)统防统治,落实三项措施。统一招标。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筹措资金开展统防统治服务和防控药剂统一招标,探索开展全镇、全村整建制统防统治,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控效率和效果。按照省、市、区要求,统一采购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面积不低于种植面积的20%,统一防治。统防统治全覆盖区域可结合小麦赤霉病重点防范区及各地千亩方、万亩片、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区统筹安排。要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在防控赤霉病中的作用,抓住防控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确保项目区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100%以上。统一监管。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备案管理,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第三方实时监管工作,全程监控防治质量。
(五)考核督导,强化三项指标。绩效考核指标。以乡村振兴、政府绩效目标、粮食安全考核为导向,严格防控资金使用效果,紧盯执行进度,积极推进防控资金的执行效率,确保完成资金使用目标任务。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格按照既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实施,镇实施的,禁止拨付到村一分了之,要严格把关,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备案保存。药剂质量指标。成立小麦赤霉病防控督导组,在防控“窗口期”开展巡回督导,重点督导药剂采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破解个别地方单一来源优质药剂不能采购等问题,优先采购质量优、防效好的药剂,禁止采购最低价中标的劣质药剂,确保采购药剂质量。同时,加强农药市场保供调度和质量监管,保障农药质量和市场稳定。防控效果指标。按照“防住为王、结果导向”的要求,及时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效评价评估工作,以效果论成绩、以质量论英雄。
(六)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包装物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回收工作,严禁丢弃田间、地头、沟渠等,严防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附件:1.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督导组
3.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组
附件1:
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第一组长:邵大伟
组 长:吴浩学
副 组 长:彭艳娟
成 员:郑秀丽 杜正奎 彭艳娟 李 伟 徐 芳
叶晓华 刘书豪 马长坤 申英华 陈海楠
李虎生 张少华 许广珍 肖 伟 陈 良
李绪奎 吴 亚 廖月辉 王冬梅 王银朝
廖恒华 刘振芝 张云艳 杨廷喜 孙 玲
王 横 芦金龙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彭艳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赤霉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等。
附件2:
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督导组
组 长:彭艳娟
成 员:郑秀丽 杜正奎 李 伟 徐 芳 叶晓华 刘书豪
马长坤 申英华 陈海楠
督导组分三个工作组,对各村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
第一组:郑秀丽 徐 芳 陈海楠
督 导:芦南村 花庄村 陈堂村 桥口村
第二组:彭艳娟 李 伟 刘书豪 叶晓华
督 导:路口村 安阳村 曹坊村 丁桥村 南王寨村
第三组:杜正奎 马长坤 申英华
督 导:北王寨 相王村 王老庄村 沱中居委会
附件3:
芦岭镇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技术指导组
组 长:张少华
成 员:王红雨 叶守民 温甜甜
主要指导小麦赤霉病防控时间、药剂用量、施药方法、施药机械操作等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