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永安镇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政策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2562/202407-00037  信息分类: 农业农村政策
 内容分类: 通知,农业、林业、水利,个人,企业 发布机构: 永安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7-01  发布时间: 2024-07-01 16:47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区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人: 初审:鲍俊     复审:崔见龙    终审: 沈思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区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 永安镇人民政府发表时间:2024-07-01 16:47 责任编辑: 永安镇人民政府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区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埇农〔202421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

2024年全区推进科学施肥增效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局属相关股站:

根据省市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制定《2024年全区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63  

 

 

 

2024年全区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

实施方案

全力推进全区科学施肥增效工作,集成示范推广“三新”技术模式,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皖农办土函〔2024〕51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土函〔2024〕60号)和《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 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宿农〔2024〕49号)等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服务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重点,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施肥理念,遵循“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夯实取土化验、植株诊断、田间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化肥利用率测算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探索整村整镇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集成模式,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统筹考虑作物增产与面源污染防控,科学合理确定肥料用量,在保证作物养分供养的基础上,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减肥,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二)坚持增产与增效兼顾。充分发挥科学施肥在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高产品种和增密种植,精准调控养分供应,促进单产提升。优化施肥结构与施肥方式,调整养分形态配比,注重中微量元素补充,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三)坚持有机与无机配合。综合考虑作物养分需求、土壤肥力状况和区域资源特点,统筹利用多种养分来源,引导种植绿肥、粪肥还田、施用微生物肥料等,增加有机养分投入,替代部分化肥,促进养分均衡。

(四)坚持集成与推广并重。加快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配套,强化机艺融合、技物结合、物械配合,创新一批全程精准调控的“三新”技术模式。打造“三新”示范核心样板区,展示技术效果,加强培训宣传,探索整村整推广机制,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三新”技术落地落实。

三、目标任务

坚持“控总量、降强度、减损失、提效率”的基本原则,围绕“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夯实工作基础,推广应用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施用新机具,培育社会化科学施肥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全区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20万亩次以上。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2.5%。完成取土测土300个,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8个。农户施肥调查280户以上。打造玉米“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3万亩。推广大豆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施用示范面积20万亩。开展化肥施用定额制,探寻工作路径,总结模式和经验,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

四、重点工作

(一)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1.取土化验。在统筹考虑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突出粮食作物的同时,兼顾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合理布设采样点位,开展取土化验工作,共取土化验300个(附1),并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其中,确定30个采样点位作为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进行常规五项和中微量元素测定,其他样品以开展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等常规五项检测为主,适量开展中微量元素测定,全面掌握土壤养分状况。2.田间试验。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继续开展小麦、玉米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校承担田间试验任务,持续开展长期定点监测。加强肥料施用、田间管理、样品采集、测产分析等全环节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保证田间试验质量。严把数据质量关,在逐项审核的基础上,及时报送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数据。全完成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3个、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3个、大豆根瘤菌效果试验1个、小麦(玉米)新型肥料试验1个。3.农户施肥调查。综合考虑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主体等因素,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兼顾小农户等种植主体,科学合理安排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位。创新数据采集方式,通“施肥监测通”小程序(二维码2),开展农户施肥情况和肥料使用效果调查监测280户以上(附1。重点监测农作物的产量情况、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信息。结合全国肥料节水专业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施肥水平、施肥结构、施肥种类、施肥方式等情况,形成施肥情况调查报告。4.优化制定肥料配方。统筹基肥追肥比例,注重养分形态配合和中微量元素补充,形成配比合理、便于生产的区域主推肥料配方。建立健全肥料配方发布渠道和发布机制,引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5.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制定和发布本区域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推动施肥方案进店、入户、上墙、挂网,引导农民按“方”施肥。充分利用手机APP、短信微信、触摸屏等方式,开展配方肥施用技术宣传,提高配方肥到位率。6.做好配方肥供应。统筹各方力量,实现肥料配方“及时发布、按需生产、科学施用”有效链接。鼓励肥料生产企业分区域、分作物设立智能配肥站,建立健全多样、定点、精准、全面的配方肥供应体系,扩大配方肥生产供应。7、开展专业化服务。积极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开展整村整镇“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引导肥料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个性化、定制化配方肥施用服务,推动配方肥下地。探索构建配方肥供需网络,形成“自主选择、按需生产、精准配送”的配方肥供应模式。

(二)加快“三新”集成配套推广。1.确定“三新”集成技术模式。聚焦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和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示范推广化肥施用定额制,开展“三新”集成配套。粮食作物上,玉米、小麦重点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喷滴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模式,后期“一喷三防”“一喷多促”,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油料作物上,大豆重点推广大豆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接种技术;花生重点推广种肥同播+专用配方肥等模式,后期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经济作物上,果园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和叶面喷肥等模式,鼓励果园生草、种植绿肥、粪肥还田;蔬菜重点推广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模式,注重养分平衡、培肥地力。2.建立核心示范区。选择基础条件优、产业代表性强、技术支撑好的永镇、灰古、蒿沟、芦岭、大泽乡、大营、桃园、符离、大店、朱仙庄等镇,围绕玉米作物、针对关键问题,建立玉米“三新”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 32个万亩示范片和10个千亩示范方。1,辐射带动15万亩;建立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示范区500亩。示范片竖立标牌(样式见附件3明确模式、做到有规模、可观摩、可推广,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本区域“三新”技术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取得实效。3.推广“三新”集成配套技术。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加大“三新”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力度。通过物资补贴、印发技术明白纸、技术信息上墙、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有效推广方式,推广“三新”集成配套技术。

(三)稳步推进多元替代增效。1.推广接种大豆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聚焦大豆种植,推广大豆根瘤菌剂等微生物菌剂肥料降本提质20万亩(附1,通过拌种、包衣或喷施等方式,在全区推广使用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强化生物固氮,减少氮肥施用,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开展大豆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配套技术集成应用,增施有机肥、减施氮肥、巧施磷钾肥 、配施微量元素肥料。2.施用有机肥。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施用堆沤肥、沼渣沼液和秸秆还田,与配方肥配合施用,合理搭配、缓急相济,实现增产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果(菜)-沼-畜”“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3.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既能发挥无机成分肥效快、供应足的优势,又能发挥有机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优势。各级农业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和培训力度,让农民了解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良作物品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功效,提高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施肥服务。1.生成智能化施肥方案。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入挖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持续更新县域养分数据库。推动应用智能化施肥推荐专家系统(附4),生成本地区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2.发布信息化施肥意见。在春耕、三夏、秋冬种关键农时,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通过短视频、直播授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解读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推介典型模式,指导科学选肥用肥。3.创新施肥服务。大力发展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鼓励开展整村整镇“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科学施肥服务,加快批量化高效分析测试和无人机诊断变量施肥等智能化信息化精准施肥技术装备应用,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五)深入推进化肥施用定额制。根据《安徽省化肥施用定额制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和果菜茶化肥用量参考定额限量指标(修订)的通知》要求,制定全区主要作物施用化肥定额标准,建立肥料销售台账和肥料使用档案,实现定额管理和追溯管理。推进“化肥定额制”示范主体培育,统筹利用相关政策,建立完善“测土配方、定额施肥、生态激励”的定额制推进新模式,加快化肥定额制实施。建立示范主体“一户一档”数据库,将粮食生产规模主体纳入示范主体重点培育对象,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业主体参照定额标准施肥,健全生产记录电子台账。

(六)规范推进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全区主要作物、主要耕作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与土壤墒情监测网络。通过耕地质量监测,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状况变化报告,指导科学种植与施肥管理;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信息,有针对性提出适时播种、抗旱浇灌、排渍除涝、适期施肥等农业生产措施。

 五、集成施肥模式

(一)小麦机械深施。播种前将肥料施入土层,或播种与施肥作业一次完成。小麦播种前用机械均匀撒施肥料后旋耕,或采用旋播一体机直接旋耕播种;也可直接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在小麦播种同时完成施肥作业。肥料用量根据土壤养分、产量水平、肥料品种等确定。

(二)玉米种肥同播。采用种肥同播机将种子与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前茬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残茬高度低于8厘米,应不影响机械播种。田块平整度要适宜机械化耕作,0~20厘米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应大小均匀、颗粒饱满,发芽率达标。根据玉米株距、行距及播种深度等要求调整机具参数。一般种子深度3~5厘米,肥料深度约10厘米,种、肥横向间隔大于7厘米。后期可根据玉米长势或缺素情况追肥。

(三)叶面喷施。将肥料配制成水溶液,直接喷施在叶片表面,通过叶片吸收进行追肥。掌握好肥液浓度,在不造成叶片肥害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养分浓度,增加叶面吸收效果。尿素溶液喷施浓度在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一般为1.5%~2.0%,蔬菜1.0%~1.5%,果树0.5%。水溶肥喷施浓度可参照产品标识说明。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养分需求及环境条件等选择喷施时期,小麦、玉米等在始花期至灌浆期喷施,瓜果类在膨大期喷施,硼肥和锌肥在移栽初花期喷施。喷施时气温15~25℃,液肥温度20~28℃为宜。

(四)无人机喷(撒)施。采用无人机开展水溶性肥料叶面喷施或颗粒肥料撒施,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精准高效施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喷(撒)幅宽度、流量等参数,确保用量适宜、喷撒均匀。宜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作业;若喷后遇雨,应重新喷施,确保肥效。注意控制施肥数量和浓度,防止伤苗。

(五)水肥一体化。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灌溉方式选择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水溶性肥料。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制定灌溉施肥制度,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提高养分利用率。根据施肥制度,对灌水时间和次数进行调整,作物需要施肥但不需要灌溉时,增加灌水次数,减少灌水定额,缩短灌水时间。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灌溉施肥制度。

六、资金来源与使用

(一)资金来源

来自中央财政资金《安徽省财政厅关于下达 2024 年中央财政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农〔2024〕432 号)中的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资金240万元。整合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资金100万元。

(二)资金用途(附件5

1.土壤样品采集及检测补贴15万元。补贴环节为:采样和野外调查人员零工工资和交通补贴(包括车辆租用及本单位车辆燃料、过路过桥费等),分析化验(购买服务)以及野外调查表格印制及野外工作所需其他事项补贴等。

2.田间肥效试验33万元。补贴环节为:购买服务以及试验用肥料、种子、地膜、农药等购置,试验标牌和小区牌制作,试验田间记载、种植管理、收获、考种等用工以及样品检测分析等费用。

3.示范片建设262万元。其中,玉米“三新”集成配套示范片建设120万元;大豆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示范100万元;水肥一体化示范片建设40万元;有机肥替代示范方建设2万元;补贴环节为:肥料、大豆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水肥一体化设备购买展示牌制作以及无人机喷肥等。

4.农户施肥调查2.4万元。补贴环节为:农户施肥调查人员零工工资和交通补贴(包括车辆租用及本单位车辆燃料、过路过桥费等)

5.宣传培训4万元。补贴环节为:电视,报纸等宣传费用以及培训老师专家费等。

6.社会化服务23.6万元。补贴环节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采购以及耕地质量监测及评价等。包括试验用肥料、种子、地膜、农药等购置,试验标牌和小区牌制作,试验田间记载、种植管理、收获、考种等用工以及租车等费用。

七、进度安排

1.20246月,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2.20246~10月,安排肥料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宣传、培训、农户调查等工作。

3.202411~12月,做好年度总结并开展绩效评价。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实施,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同时成立技术指导组,指导全区科学施肥增效技术落实。具体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

  长:赵忠良

副组长:秦  

  员:程立军、王建军、孙敏建、张沪宁、赵  

技术指导组

  长:郝彩侠

副组长:程立军

  员:孙海龙、张明伟、李  明、王  敏、陈新举、张  熠、张建勋。

各镇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主动性,确保工作落实。

(二)加强资金支持。发挥好中央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对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予以补助。积极争取区财政统筹涉农资金向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三)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宣传“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意义和要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组织“科学施肥增效”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现场会、入户宣传、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及时推介“三新”集成配套模式。根据工作需要,各镇结合实际,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户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四)加强日常监管。要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将实施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影像资料归档立卷,以备查阅,按标牌样式,竖立示范标牌,明确主推技术、承担单位、技术指导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便于宣传展示和监管检查。

(五)加强督查考核。实行月调度工作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重点督导。各镇6月30日前完成各类示范任务、8月15日前完成玉米、大豆等夏季作物施肥情况调查、10月底前完成秋季作物施肥情况调查,11月20日前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汇总上报。区农技中心土肥站加强对施肥情况调查和田间试验等数据填报审核,并按时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

 

附件:1.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任务安排表

      2.“施肥监测通”小程序二维码

3.“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标牌(样式)

4.推荐施肥专家系统二维码

5.项目资金预算表

 

 

 

 

 

 

 

 

 

 

 

 

 

 

附件1

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任务安排表

 

序号

(街道)

土壤样

品采集

(个)

农户

调查

大豆根瘤菌剂示范面积

(亩)

“三新”集成配套示范面积

(亩)

测土配方技术

推广面积

(万亩次)

1

褚兰镇

10

10

4000

 

20

2

杨庄镇

10

10

8000

 

14

3

曹村镇

14

15

4000

 

22

4

夹沟镇

16

17

5000

 

21

5

支河镇

10

10

15000

 

15

6

栏杆镇

16

18

18000

 

22

7

解集镇

10

13

12000

 

21

8

时村镇

18

20

18000

 

23

9

桃沟镇

10

10

14000

1000

11

10

永安镇

14

14

18000

 

21

11

顺河镇

10

10

4000

 

13

12

符离镇

20

20

7000

1000

19

13

汴河办

0

0

 

 

4

14

三八办

0

0

 

 

3

15

西二铺镇

8

10

4000

 

7

16

城东办

0

0

 

 

2

17

灰古镇

8

10

4000

11000

12

18

蒿沟镇

9

10

8000

1000

9

19

苗庵镇

9

10

8000

 

22

20

大店镇

20

15

8000

1000

37

21

朱仙庄镇

12

12

5000

1000

21

22

芦岭镇

14

15

5000

1000

23

23

大泽乡镇

14

14

5000

1000

28

24

北杨寨行管区

10

12

5000

 

21

25

桃园镇

8

10

5000

1000

12

26

蕲县镇

12

14

8000

 

18

27

永镇镇

8

10

4000

10000

13

28

大营镇

10

10

4000

1000

20

 

合计

300

319

200000

30000

474

 

 

附件2

 

施肥监测通二维码

 

 

 


附件3

“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标牌(样式)

 

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

创建规涉及×个村,共×

创建目打造“三新”集成配套示范样板

平均亩产×公斤,节本增效×

技术模示范作物:

“三新”技术模式

主推技术:

 

 

注:1.标牌尺寸6×3.5米,彩喷,铁架。


附件4

 

推荐施肥专家系统二维码

 

 

 

 

 

 

 

 

 

附件5

项目资金预算表

工作

名称

工作内容

数量

资金(万元)

取土化验

土壤样品采集及检测

300

15

田间肥效试验

肥料利用率试验

6

30

大豆根瘤菌效果试验

1个

1

新型肥料试验

2

2

示范区

建设

“三新”集成配套示范

3万

120

大豆根瘤菌剂示范面积

20万亩

100

水肥一体化示范区示范

500

40

有机肥替代示范方

40亩

2

社会化

服务

土壤墒情监测设备

7台套

20

耕地质量监测及评价

30个

3.6

农户施肥调查

280

2.4

宣传

培训

宣传报道培训

2次

2

印发配方卡、宣传资料

10万份

2

小计

 

 

340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                202463日印发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