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92351/202105-00007 | 信息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
内容分类: | 报告,财政、金融、审计、统计,国土资源、能源,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医疗,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劳动、人事、监察、社保,公安、安全生产、司法,民政、扶贫、救灾、优抚,民族、宗教,对外事务,食品安全,残疾人工作,个人 | 发布机构: | 大营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1-05-29 | 发布时间: | 2021-05-29 10:47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大营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
审核人: | 初审:朱亚南     复审:王鹏    终审: 唐建飞 |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大营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的收官之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镇上下统一思想、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全区“稳居省十强、精准脱贫困、全面达小康”三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竭尽集体智慧,贡献大营力量。
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大营镇先后获得“2019年度全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优秀奖”、“2019年度宿州市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第三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卫生乡镇”、“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市级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一)常态开展疫情防控,稳步推进复工复产。
面对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全镇上下全员参战、全社会积极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舆论宣传、强化措施管控、强化网格管理、强化物资保证,共打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零感染”、“零发病”的目标。目前,全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原则,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的排查上报,按照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对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一律落实核酸检测或集中隔离;全面推广“安康码”的申领注册,全镇83%的常住人口已完成注册申领;全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镇企业、重点项目已全面复工复产,医院、学校、超市和复工企业等重点场所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基础更加扎实。
优化调整“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按照贫困户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贫困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了产业项目、就业扶贫、危房改造、生态保护、智力扶贫、健康脱贫、社保兜底、金融扶贫等各方面的帮扶政策,全镇1625户贫困户均已享受相应的帮扶措施。
建立网格化动态监测排查机制。结合区扶贫局“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网格化动态监测排查活动,将全镇划分为145个网格,每个网格均有1名网格员负责包保。每月对所有农户开展一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排查,摸清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找准存在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个问题到户核实办理,限期整改销号。网格员每月入户宣传扶贫政策至少1-2次,截止目前全镇共排查出56个问题,现已全部整改。
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开展贫困户和边缘户外出务工意愿情况摸底,为有外出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与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14次,受益贫困户400余人,提供扶贫公益岗168个,技能培训受益贫困户30余人。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2020年大营镇共申报两批产业到户项目473个,累计资金145.88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实现增收致富。
积极开展教育扶贫。2020年共资助本乡镇建档立卡学生406人次,发放资金共18.66万元。资助四类人群344人,资助资金15.71万元,雨露计划资助53人,资助资金7.95万元,合计共资助803人次,资助资金42.32万元。
统筹边缘户帮扶工作。对本镇边缘户细致分析其家庭基本情况,从“两不愁、三保障”入手,结合收入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户,给予低保、临时救助、大病救助等相关帮扶政策,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防范返贫现象发生。
扎实做好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及国家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大营镇根据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及国家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清单,举一反三,结合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细排实查,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制定整改措施,真改实改,全面整改。截至目前,制定整改措施62条,整改完成24项。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建立环境卫生、镇容镇貌管理制度和公厕、户厕长效管护机制,镇村垃圾日产日清,全镇2637户户改厕已完成移交使用,114座公厕常态长效管护。2020年下半年,镇政府投入450万元资金用于镇区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提升,镇区面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坚持镇村文明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对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行政村村部800米范围内的公益宣传载体进行了排查整改,确保公益广告设置与周围环境协调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做到“七有”,每月至少开展2次活动。今年以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0余次,参与人员700余人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类功能室制度上墙,按照要求,在显著位置设置了公益广告,各类功能室每2个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有效推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四)注重规划引领,“增减挂”项目成效显著。
2020年大营镇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共涉及4个行政村10个自然庄,拆迁村庄面积611余亩,零星建设用地650亩,搬迁人口431户1541人。目前,韩圩村常湖、娄胡,镇西村陶小庄3个自然庄正在拆除中,拆除面积180余亩,其余自然庄正在签订拆迁协议,拆迁协议签订完毕后,我镇将立即组织拆除复垦。同时,规划的4处安置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安置宅基地正在分配中,安置区电力工程正在施工中,安置区通电后我镇立即安排群众进行建房。大营、耿湾两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已建设通过省市、区验收并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五)优化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日益繁荣。
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新建公立幼儿园1所,标准化小学1所。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连续达到100%以上。1个镇级残疾人工作站,7个村级残疾人之家建成投入使用。镇西、耿湾两个养老服务中心有序转化为公建民营,居住环境和供养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完成7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城乡低保、五保实现应保尽保、提标扩面。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疏通渠道,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和生态保护责任制,持续加大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攻坚力度,拆除关停“散乱污”企业,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六)推进项目实施,经济运行行稳致远。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全镇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95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6个,共完成投资22754万元;2020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4个,共完成投资0.3亿元。
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谋划并申报成长型企业1个,即宿州市埇桥区今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2020年计划投资2.245亿元,目前已完成2.515亿元,完成率达112%。2020年项目库共有8个项目,总投资3.54亿元。
(七)打造“果蔬小镇”,农业产业化效益倍增。
坚持以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动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创建,发展绿色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积极探索符合我镇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产业结构调整后,全镇目前共注册成立新型农业主体215家,其中家庭农场118家、种养专业合作社66家、涉农企业31家。获批省级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标准园3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家庭农场4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4个。截至目前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金硒梨种植200多亩,工业丝瓜基地1100亩,黄金蜜梨园、金斗梅杏种植园、意大利黑梨种植园、油桃园、莴笋种植园、草莓采摘园、千亩毛豆园等等,如雨后春笋,俯拾皆是。2020年,大营镇被评为宿州市第一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决心努力发扬长处,改进不足,迎接挑战,继续团结一致,真抓实干,把大营的各项事业办好,让群众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推进发展的进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统筹好、解决好。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要坚定继续打硬仗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有敢闯敢试的胆识和魄力,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以背水一战的气概在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在短板问题上打开局面。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心协力、拼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强化双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大营新村、耿湾新村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畅通全镇道路,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注重居住区和生态的关联性,更好的开展镇政府驻地建成区规划,充分利用由澥河、汾洪江、双龙沟、解放沟形成的滨水生态景观带,增强人们定居意念,提高已有房产利用率,拓延小城镇建设的边际效应。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三大革命”整治基础上,保持长效常态化,巩固和提升“三大革命”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污水治理拉开序幕。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七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程,激发生态活力,实现生态惠民。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绿化改造提升、群众宜居乡村”的美丽大营。在韩圩村、大营、耿湾已经打造为美丽乡村的基础上,继续着力把陈李、镇西、镇南等村打造为美丽乡村。
三是持续推进土地“增减挂”项目。对于将要实施的“增减挂”项目,高点规划,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精心研究制定工作预案,立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拆旧区以居民点整体搬迁为主;复垦区按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新区与美丽乡村相结合,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新居,形成整体规模,产生集聚效应。
四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体和网络“两个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
我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000余亩,但品种不优、管理不善、效益不高制约蔬果产业的发展。
一是优化农产品品质,发展优质农业。尽管大营镇近些年来特色农业转型速度快,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发展之中仍存在大而不精的问题,真正称之为精品农产品的很少,特色精品的农产品基本没有。
二是发展农村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大营镇的特色农产品只和一些商业超市、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但是缺乏电商线上线下融合通道,不能跟上销售热潮,不能及时掌握销售信息。
三是打造龙头企业,加强示范引领。大营镇的农业发展缺少龙头企业,没有龙头企业,一群小微合作社没有办法增强凝聚力,实现发展目标和规划。
四是吸纳专业人才,加快产业转型。大营镇农业发展缺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专业的事,农业转型发展之路受阻,需要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
目前,我镇已引进投资200万元,新建了一个以香印翠玉为主打品种的精品葡萄园,用于作为下一步推广复制的示范园。2020年,我镇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新业态,集旧村改造、水果产业、众筹农场、美丽庭院、双基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韩老家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效果很好。田园综合体草莓热卖、葡萄大卖,成为周边网红的打Call地。
下一步,我镇将在发展壮大休闲农业、采摘农业、旅游农业上持续发力,鼓励果蔬产业经营主体完善项目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让更多的游客能吃好、能驻足、能休息、能娱乐,既能提高农民的收入能力,又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共同增收。
(三)精准对接长三角转移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培育
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葡萄、草莓、油桃、黄金蜜梨等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展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现代化养殖业发展,优化养殖布局,形成镇西、镇南、大营村生猪养殖基地,大营、陈李蛋鸡养殖基地,韩圩、镇南肉鸡生产基地。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集全镇之力,着力打造“宿南果蔬小镇”。大营镇区位偏远,交通不便,曾经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结合大营镇实际,在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引入一批生态环保的蔬果产品深加工产业。一是引进浙江慈溪丝瓜深加工产业,依托康峰的丝瓜基地,加工生产丝瓜络拉背巾、搓澡巾、卸妆片、洗碗片、英寸瓜等几十种产品(目前已开展代工,产品已达到出口标准,但是缺乏场地及品牌孵育);二是引进长三角地区蔬果干产业,依托韩圩村、耿湾村已建成的烘干厂,实现产值的翻倍;三是部分种植大户合资建立冷库,用来储存应季时疏,延长储藏期,实现错季销售促增收。
同志们,展望2021年,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肩负全镇人民的厚望与重托,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风貌、更加过硬的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奋力开创大营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大营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