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关街道办事处 > 应急管理 > 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号: 003192802/202505-00006  信息分类: 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内容分类: 其他,卫生、体育、医疗,个人 发布机构: 西关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5-05-07  发布时间: 2025-05-07 17:36
号: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性: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词:
称: 【公共卫生事件类预警信息】关于预防食源性疾病预警信息
人: 初审:刘畅     复审:李鹏飞    终审: 赵海港

【公共卫生事件类预警信息】关于预防食源性疾病预警信息

文章来源: 西关街道办事处发表时间:2025-05-07 17:36 责任编辑: 西关街道办事处浏览量:
字体大小:【    】打印

【公共卫生事件类预警信息】关于预防食源性疾病预警信息

  时值春夏之交,各类野生植物成了人们喜爱的天然食品,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餐桌。由于人们对野生菌类和野生植物的相关知识缺乏,鉴别能力不够,每年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和野生植物以及草乌、附片等毒性中药材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误食有毒植物及其花果中毒的风险较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警信息如下:

一、预防野花野菜野果中毒。一是避免食用野生植物。当前,野花、野菜、野果生长旺盛,百花、杜鹃花(木耳花)、水蕨菜、香椿、马桑果等野花、野菜、野果大量上市,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但是,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不可控,容易吸附有毒物质,受到农药、重金属、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加之一些野菜本身含有较强毒性,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生食物中毒。建议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选择、采摘加工食用野花、野菜、野果,不生食山茅野菜,食用时要尽可能减少食用量。二是注意采摘加工。不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难以辨别、来源不明、异味严重、未食用过的野菜,不采摘加工食用生长环境条件差及公路周边、污水河道附近的野菜,采摘田地、林间、公园草地及水生野菜时应注意防范是否喷洒过农药或受污染,以防食用中毒。

二、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野生菌是桌上美味佳肴,但采摘加工食用不当,野生菌毒素就会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系统,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极易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建议广大群众不采摘、出售、购买野生菌,不食用不常见、不熟悉、未食用过的野生菌。加工时要煮熟煮透,食用时尽量不饮酒。

三、预防食用草乌附片等毒性中药材中毒。草乌、附片是毒性较强的中药材,其含乌头类生物碱,对人的心脏毒性大,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人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致中毒,3~5mg可致死,且普通加工方法难以破坏其毒性。国务院已将其列入医疗用毒性药品进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不得擅自加工食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加工制作销售以草乌、附子、附片等毒性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

四、预防发芽马铃薯和四季豆中毒。春季是土豆的萌芽时期,因芽内含有毒物质龙葵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应注意把土豆储藏在低温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不加工食用发芽或青皮土豆制作菜肴。四季豆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这些毒素要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加工四季豆时须烧熟煮透。

五、预防亚硝酸盐中毒。随着气温的升高,腌制的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已变黏的酸菜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六、预防药酒类中毒。饮用药酒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严禁将外用药酒内服。

七、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食品。

1.禽、畜肉类。未处理好的动物制品、禽类、畜类可能会引起沙门菌属中毒,中毒后,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切记要烧熟!煮透!再加热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才安全。

2.墨鱼、带鱼、虾等海鲜。节日期间的饭桌上少不了海鲜,但有部分海产品较易被污染,可能会引起副溶血性弧菌中毒,中毒后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中以腹痛最为严重。因此,大家千万别图便宜购买一些来历不明的海产品,在食用时也不能大意,要煮熟炖透才行。

3.卤肉、卤内脏等熟制品。大家吃完卤制品不舒服时往往会说“那肉好像不干净”,这有可能是遇到了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肠胃炎,腹泻为水样、带黏液恶臭,一天数次至十余次。所以,大家应该买正规合格的、在保质期内的熟食,彻底加热后尽快吃完。

4.剩饭剩菜。吃剩的饭、粥、米面,未喝完的乳制品等容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而节日期间,剩饭剩菜几乎是常态。所以,我们要提倡节俭、低碳,吃多少就做多少,尽量别剩饭或少吃剩饭。

5.腐烂的蔬菜。在细菌的作用下,腐烂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会造成人体缺氧,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不良症状。

七、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旅游景区供餐单位、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和大型会议就餐等集体用餐活动,严禁加工食用野菜、野生菌,严禁烹调加工食品时添加草乌、附片等毒性药材,严禁集体食用添加草乌、附片等毒性药材自行配制的药酒及其食品。

八、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有的伴随呕吐、发热,甚至可致休克。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应及时拨打120。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食用: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保留样品以备调查。

2.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以排出毒物。但需注意,对于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的患者,禁止催吐。

3.就医治疗: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就医,告知医生中毒情况和症状。同时,要配合卫健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和样品。

4.保留证据:在就医的同时,保留好中毒食品及包装、呕吐物、排泄物等样品,以便食源性疾病中毒或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和检测。

九、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行各业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预防食源性疾病知识宣教,让大众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意识,增强群众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进一步预防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