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MB1394849/202309-00011 | 信息分类: | 应急预案 |
---|---|---|---|
内容分类: | 其他,综合政务,其它,个人,企业 | 发布机构: | 北杨寨行管区 |
成文日期: | 2025-01-20 | 发布时间: | 2025-01-20 11:36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北杨寨行管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
审核人: | 初审:刘玉洁     复审:宗宁    终审: 王四虎 |
北杨寨行管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城市南郊,东起宿固路、西至淮北市濉溪县,北与城市城区毗邻、南至桃园镇,行管区下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122个村民小组。人口57752人,常住人口约47000人,耕地面积10万亩。行管区大中河道11条,10条为南北走向,为城市南向主要排水过境乡镇。
为切实做好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度防汛抗旱工作的部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人员变动,北杨寨行管区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高度重视,积极准备,分工负责,重点防范,确保沉陷区群众安全度汛。
二、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安全度汛抗旱工作指挥部:
指 挥 长:孙振连 (党工委书记)
副指挥长:孙峰 (行管区主任)
王四虎 (党工委副书记)
周 续 (党工委副书记)
李登峰 (党工委委员)
张 杰 (党工委委员)
张劲松 (党工委委员)
穆婷霞 (纪工委书记)
成 员:武湘智 (党政办主任)
林国贤 (财政所所长)
高 磊 (水利站站长)
陈 明 (自然资源所所长)
薛大建 (城建所所长)
徐 冬 (派出所所长)
刘彦聪 (供电所所长)
陈同科 (中心校校长)
张丙建 (农发中心主任)
黄 超 (卫生院院长)
顾安徽 (池湖村党总支书记)
汪 奇 (振北村党总支书记)
杨友鹏 (大张村党总支书记)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武湘智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分工明确,把握重点
北杨寨行管区重点防汛区域为池湖村朱曹王、雷顾、小顾五个村民组,振北村赵家村民组,大张村李寨村民组。
为明确责任,分工协作,指挥部下设七个应急小组
(一)搬迁应急小组
组 长:孙振连
副组长:王四虎
成 员:陈 明 顾安徽 汪 奇 杨友鹏
职 责:排查好沉陷搬迁区区域范围,检查重点危房户,登记造册,包保到户,安排好汛期过渡房屋和场所。
(二)现场抢险组
组 长:王四虎
副组长:李登峰 张劲松
成 员:高 磊 薛大建 顾安徽 汪 奇 杨友鹏
职 责:组织村级基干民兵成立6个防汛救灾应急分队,刘红梅同志任总指挥,孙振连同志任指挥长,王四虎同志任指挥(详见附表)。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灾害威胁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三)医疗救治组
组 长:张 杰
副组长:黄 超
成 员:黄啸虎 张 斌
职 责:组织急救队抢救伤员,安排救治医院、调集药品、医疗器械和救护车辆,检查监测饮用水源和食品,防止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暴发。
(四)治安保卫组
组 长:徐 冬
成 员:派出所公安干警 各村治安主任、协警员
职 责:北杨寨派出所专门成立4个防汛抢险救援小组和现场治安队伍,由所长徐东同志亲自任组长,正式干警分别任每个小组的队长。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区域内无关人员,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五)物资保障组
组 长:周 续
副组长:林国贤
成 员:陈 明 张义青 张朝李
职 责:做好灾民临时安置工作,做好急需救灾物资的调配和供应,及时下拨救灾资金,调集急需救灾车辆等。
(六)设施抢修组
组 长:王 洋
副组长:薛大建
成 员:张志电 陈同科
职 责:帮助和组织灾区修复,重建因灾害损坏倒塌的道路、校舍、住房以及电力设施,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秩序。
(七)纪律监察组
组 长:穆婷霞
成 员:宗 宁、耿金秋
职 责:对在防汛抗灾抢险工作中各部门和全体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纪律进行监察,发现有不服从指挥、不顾全大局、工作不积极主动、违反纪律、脱岗、缺岗等失职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四、防汛物资储备
行管区防汛指挥部按照预案要求需筹备化纤袋1.5万条,桩木10方,铁锨60把,铁镐30把,铁丝50斤,救生衣100件,救生圈150个,雨衣50件,防水手电20只,皮划艇2只,对讲机40个,报警器7台。所筹备的防汛物资存放于行管区政府后院食堂综合楼仓库与办公楼三楼武装部。砂石料及抢险机械按照社会号料协议方式储备。各行政村配备防汛应急设备附表。
五、汛期预警警戒
本预案按雨量的程度和范围,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行管区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市气象局、区应急局的气象水文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
Ⅳ级预警(蓝色):预报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Ⅲ级预警(黄色):预报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Ⅱ级预警(橙色):预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Ⅰ级预警(红色):预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汛期降雨期间,各部门排定值班人员表格,严格履行值班职责,依照降雨量以及上级部门通告,根据防汛预案预警制定方案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所在乡镇降雨量及降雨后状况,保持值班人员通讯畅通,保证值班岗位有人,做好防汛指令即时传达以及突发状况应急处置。
六、紧急情况处置
1、准备转移信号:转移安置责任人在接到镇级准备转移命令时,通过广播及其他方式(无通讯条件时用录音喇叭)通知转移准备。
2、立即转移信号:转移安置责任人在接到上级立即转移命令时,通过广播(无通讯条件时敲锣、手摇报警器)组织人员立即转移安置,必要时村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群众,确保所有人员按计划转移安置。
3、转移命令:达到转移避险条件,由镇防办主任针对全镇区,包保领导或村委会主任可对相应行政村提出转移建议,由政委或指挥长研究决定,下达转移命令。紧急情况下,各行政村委会主任有权根据自身情况研判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本辖区人员转移,并将情况报告镇防指。水位达到规定转移条件,无重大险情时;或接到上级指挥部门转移指令时,人员和贵重物品、有毒危化品按时限要求或一般要求24小时内完成。转移时遵循就近转移原则,能就近投亲靠友的尽量投亲靠友,做到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孕幼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如水位上涨较快,应视情缩短转移时间。如发生重大险情或溃破,迅速把所有人员就近撤离至高地等安全地带,有序转移至安置点。
4、转移安置:采取步行、农用车、镇村安排车辆、冲锋舟等形式转移。
①安置地点和撤离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
②当交通、通讯中断时,镇、村、组、户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采用就近、就高、安全和各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户自为战的原则进行。镇、村防汛指挥机构要采取灵活、行之有效的办法组织抢险救助,全力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③镇政府汛前在危险区域共设置若干集结点,集结完成后,按预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带。
5、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撤退路线沿乡村主要干道撤离,各村主要安置地点为各村村部,如后期水势增高各村沿干道向镇区撤离。
6、清查:人员转移完毕后,镇、村两级转移负责人要进行清查,确保应转全转,并实行零报告;洪水风险期间,禁止人员擅自返回。
7、群众返还:当气象部门预报降雨减小,近期无强降雨且无大面积内涝、河流水库回落到安全水位时,根据灾区受灾类型(如下所示)控制范围,镇防办根据各行政村区域灾情实情,可报请县防指同意后组织群众返还。
①当降雨减小,河道水位降至桥面高程0.5米以下且持续回落,且预报上游近期无强降雨;
②堤防无险情,或险情处置稳定,预报上游近期无强降雨;
七、强化责任,严明纪律
各应急小组在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统一战斗。
行管区党政办和各部门要保证24小时全天候值班,密切关注天气情况,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指挥部领导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指挥部和各应急小组成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一旦灾情发生,要迅速到岗到位履行职责。
汛期各组工作人员分成两班,保证24小时吃住在村,帮助群众防汛救灾,排除险情,并且要对危房户进行定时巡查,确保不出现因房屋倒塌而导致的群众伤亡事件的发生。
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在防汛抢险中都要顾全大局,服从大局,听从指挥,坚守岗位,尽心尽职。
对于在防汛抢险工作中,各部门和各级干部、工作人员出现失职、渎职行为的,要根据情节,从严从重处理。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行管区报告。
值班电话:2561303(行管区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