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B093/202509-00002 | 信息分类: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
---|---|---|---|
内容分类: | 其他,其它,企业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 |
成文日期: | 2025-09-10 | 发布时间: | 2025-09-10 17:02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埇桥区公管中心2025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 ||
审核人: | 初审:于静琳     复审:孙伟伟    终审: 陈苗苗 |
埇桥区公管中心2025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2025年6月10日)
埇桥区公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一条主线、五大行动”,圆满完成2025年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抓实理论学习
中心党组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2025年上半年,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4次,听取党建工作汇报2次,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8次,交流研讨7次,党员集中学习11次,交流研讨6次,引导党员同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作风建设,抓实学习教育
结合埇桥区公管中心工作实际,经党组研究制定了《埇桥区公管中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围绕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等开展专题研讨6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紧密联系实际,对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问题清单》《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清单》等内容共查摆出21个问题,目前,立行立改19个,仍有2个问题正积极整改。组织开展开门教育,5月15日,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共征集到问题1个,已列入领导班子查摆问题清单。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警示教育3次,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报其恶劣的影响,以案示警。
(三)发挥要素保障作用,推动项目建设
2025年以来,区公管中心成交各类项目93项,预算金额10.91亿元,成交金额10.03亿元,节约0.88亿元,节资率8.07%。其中采购类35项,预算金额1.57亿元,成交0.97亿元,节约0.6亿元,节资率38.22%;工程类37项,预算金额8.93亿元,成交8.65亿元,节约0.28亿元,节资率3.14%;其他交易类12项,预算金额0.1亿元,成交0.1亿元;土地成交7块,成交金额0.29亿元;产权交易类2项,成交金额0.02亿元。
(四)规范开评标全过程,促阳光交易
1.开辟绿色通道。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制度,持续完善优先、速办、高效的服务机制,重点项目开辟“容缺受理”绿色通道,重点谋划,特事特办,“一对一”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2.保障各类交易评标评审专家抽取工作顺利进行。全面实现在线提交专家抽取申请,严格遵循随机、保密、安全的原则,根据项目招标采购内容,通过安徽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平台系统随机抽取,专家到达后人脸识别、验证身份信息后,进入评标区域,使用随机验证码及身份证信息登陆评标系统进行评标。除此之外,对已评标项目的专家劳务费明细单进行收集,并及时准确的录入至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2025年以来抽取各类项目76个,专家332人。其中双盲主场项目35个,客场项目167个。
3.强化见证服务,规范招标代理机构执业行为。一是见证开评标全过程。按照市级主管部门要求,根据《埇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现场见证工作清单》《埇桥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开评标现场见证操作规程》,规范见证工作,严格管控内线电话的使用,对项目交易全过程跟踪记录,及时协调处理异常情况,以见证促监督,助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有序。二是规范招标代理机构执业行为。按照《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考评细则(暂行)》,对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在项目登记、平台交易、开评标现场管理、档案归档等环节进行管理。截止到2025年6月10日,对违反规定的4家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进行了扣分处理,并将各招标代理机构其从业人员考评信息及时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送。
4.保障开评标现场应急工作。发现专家迟到,及时通过专家库管理系统给专家发送迟到通知,督促专家尽快到达指定评标地点,对出现的专家补抽等情况及时处理,保证开评标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及时退还各类保证金。今年以来共退还投标保证金192.06万元、退还履约保证金247.58万元。
6.持续规范各类交易材料归档工作。依据《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电子档案目录,对照电子档案系统内的材料明细,对上传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减少退回几率,切实提高电子档案归档效率。
(五)不断优化“双盲”远程异地评标工作
中心贯彻落实《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双盲”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规范(试行)》精神,根据省、市、区对“双盲”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结合全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双盲”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不断优化工作机制。2025年上半年,中心共开展“双盲”远程异地评标评审项目202个,其中主场项目35个,客场项目167个。
(六)积极推广“中标贷”及保函使用
通过发放宣传册、制作展板、面对面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推广“中标贷”。全面推行保函,允许用现金、银行转账、银行保函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节约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资金占压。2025年上半年,共接收电子保函96笔,减轻企业资金占压约2388.34万元。
(七)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持续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严格中心内部公共资源交易日常工作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关键岗位、关键流程的风险防范,推动形成现场监控、部门监督、纪检监督、社会监督共同发力的联合监管体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招投标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档案归档不规范。因受资金条件限制,仍有2000多册纸质档案达不到档案馆规定的归档要求。
(二)项目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因缺乏有效的督促手段,非必须进场交易项目受理信息登记时,存在信息不完整、不及时的情况。
(三)评标专家能力参差不齐。有些评标评审专家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不够熟悉,不能完全独立评审。有的专家不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端、移动端相关应用软件,导致项目评审时间延长。
(四)“双盲”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系统还不够完善。所使用筑龙、新点系统评标过程中专家需要传输文件等功能还不具备,隔夜项目次日登录时容易出现登录不上等问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抓实学习教育。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动态更新问题清单,抓牢抓实问题整改。结合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精神。
(二)持续规范评标评审专家抽取工作。严格遵循随机、保密、安全的原则,有效防止评标评审专家信息泄露,保障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标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规范专家评审,加强日常考评管理。
(三)持续推进交易档案全流程电子化。对于电子档案系统内档案材料,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定期排查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及时修复网络隐患漏洞。积极与区档案局、区财政局沟通交流,协调资金,推进纸质档案归档工作。
(四)持续加强数据巡检。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监测评价以及数据规范要求,紧盯易错易漏环节,压实责任。加强数据巡检,每日对平台发布的项目交易数据(含公告信息、项目数据、成交公示等)实施全量核查,形成“发现问题-即时整改-再次核查”的闭环管理。强化项目进场信息受理推送负责人岗位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学习和典型案例分析,完善项目进场受理信息登记制度。协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监测评价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进一步提升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全面性、及时性。积极与市级部门对接,及时反馈有关问题,不断完善“双盲”评审系统。
(五)持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积极组织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依法办事水平。同时不断健全预防腐败和岗位风险防范机制,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措施,重点防控,有的放矢,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
(六)持续抓好其他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持续抓好党建、宣传、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巡视巡察整改、保密等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