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2412-00006 | 信息分类: | 规划计划 |
---|---|---|---|
内容分类: | 报告,综合政务,个人 | 发布机构: | 宿州市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成文日期: | 2024-12-31 | 发布时间: | 2024-12-31 14:58 |
文号: | 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废止时间: | 暂无 | 关键词: | |
名称: |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宿州市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25年计划 | ||
审核人: | 初审:李玉婷     复审:曹博    终审: 段士魁 |
2024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要点、决策部署,聚焦“一条主线、五大行动,按照省厅、市局工作部署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024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聚焦“三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全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双拥工作。一是完善考核材料,补齐短板弱项。根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条对照,逐项整理。同时结合以往验收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补缺补差。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双拥氛围。抓住春节等重要节日节点,突出对边海防官兵家属的慰问,并积极开展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高标准建设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及时宣传双拥政策。打造以“三园”【道东街道国防文化园、三八街道金园社区双拥文化园、埇桥街道西仙桥社区八一游园】、“两街”【三里湾街道双拥街、西关街道振兴社区双拥文化街】、“一路”【道东街道翠园社区双拥路】为主的双拥共建点,成为我区“军民团结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挖掘以一等功获得者潘瑞、马东为典型,组织开展送喜报活动。三是支持国防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支持驻埇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地共建,促进军民团结,坚持慰问驻军常态化、解决难题经常化、双拥共建制度化,构建全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格局。
2024年4月11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建设工作已经验收,全国双拥办预计2024年底前公布结果。
(二)退役士兵移交安置工作。一是高效办好军人退役“一件事”。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聚焦“主业主责”,进一步深化军人退役“一件事”改革,为2024年春季和秋季退役士兵提供贴心高效的返乡报到“一站式”服务,建立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电子档案,做好光荣牌悬挂、优待证申领发放等工作。完成2024年春季和秋季退役士兵接收报到和档案审核工作,共计接收档案556份。二是做好年度安置任务前期准备工作。完成2024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人员档案审核工作和移交工作,共计接收转业军官档案4份,随调家属档案1份和转业士官档案69份。4名转业军官全部安排到区直党政机关中工作,进入公务员队伍;1名随调军属安排到区教体局;转业士官安排到省属事业单位6人,安排到市属事业单位11人,安排到区属事业单位37人,安排到中央企业11人,安排到省属企业4人,事业单位比例为78%。三是持续推进安置遗留问题解决工作。调剂319名遗留问题安置人员生活费资金1053.62万元;继续推进遗留问题退役士兵养老保险补缴工作,共计完成222名遗留问题退役士兵养老保险补缴工作。
(三)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充分就业。加大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培训知晓率达到100%。目前为止已经开展技能培训人数350人,开展适应性培训239人;组织退役军人提升参加技能大赛,5月14日,组织8名退役军人参加宿州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2人获得中式烹饪组优胜奖。二是组织专场招聘,推进稳岗就业。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4月12日,举办“春风送岗 立业埇桥”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共有104家单位参与招聘会,提供岗位数3800余个,组织退役军人170余人次参加。4月20日,组织12名退役军人赴合肥参加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组织80余名退役军人参加宿州市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9月27日,举办2024年度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暨专场招聘会,共有28家单位参与招聘会,提供岗数873个,组织退役军人234人参加;针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安置后下岗失业、自谋职业中再就业困难的退役士兵,通过专岗帮扶21人。根据宿退役军人组办﹝2023﹞8号文件规定,按照市区一体,同城同待遇的原则,埇桥区追加预算745.8万元,将退役军人专项岗位工资标准由3432元/月调整为3932元/月。
(四)优待抚恤和褒扬纪念工作。一是常态化走访慰问有效落实。春节、八一期间,区四大班子领导和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均带头参加走访慰问,镇(街道)和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走访。二是优抚对象补助金按时足额发放。我区享受定期抚恤和定期补助的优抚对象1.2万余人,其中,“三属”100人,伤残1000人,复员106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436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781人,农村籍60周岁以上退役军人8327人,60周岁烈士子女205人,截止目前共计发放各类人员定期补助金9171万余元;发放伤残军人护理费148万余元;发放春节、八一慰问金3639人次,共计223万余元。三是做好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工作。为埇桥区重点优抚对象代缴25年城乡居民医保2819人,共计112万余元。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28人次,共计7万元。发放优抚对象门诊补助19.6万余元,补助人数578人。组织37名优抚对象参与市局开展的短期疗养。前往省厅办理伤残关系转移人员25人,补办伤残证10人,转出伤残关系2人,补评残11人,调整残疾等级9人。收集整理24年度带病回乡申请12人,申请材料报送市局。成功认定两参身份20人。四是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对烈士核对系统内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核对,零散烈士墓迁移9座。联合区检察院开展烈士陵园“回头看”专项行动,实地考察芦岭盛圩陵园、曹村尚桥墓区、曹村桃山墓区等陵园墓区。联合区自规局针对埇桥区烈士陵园墓区开展测绘工。五是登记立功受奖喜报、档案查询、优待证办理等日常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立功受奖喜报登记686份,档案查询1780份,办理优待证2812份,已有2302人优待证已发放各镇街道。六是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2024年共计优待义务兵家庭1321户,优待金额2284万余元,优待重点优抚对象405人,优待金额276.6万余元。七是切实开展民生实事救助工作。顺利实施民生救助,成功救助困难退役军人、军属和烈属482人,救助金额90万余元。顺利报送市崇军关爱基金救助材料52份。八是办理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补助。为400余人办理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补助。九是重点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保障工作。与埇桥区定点医院结算重点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报销费用136.2万余元,优待重点优抚对象1807人次。
(五)信访稳定工作。一是做好涉军信访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党建+信访”、“清单+闭环”等制度,来电来访及时处理,同时,安排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排查、梳理本辖区的退役军人诉求,对生活有困难的退役军人开展走访慰问,加强关爱帮扶。我局对排查出的风险群体,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如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重点人员,我局保持与责任单位密切沟通,夯实责任单位包保责任,确保人稳当地。
二是对退役军人事务部、信访部门交办的重点和重复访案件,采取重点约访、带案下访方式,逐一与当事人见面沟通,直面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找到政策依据,对症下药,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对符合政策的坚决落实到位,不符合条件的按政策解释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切实化解矛盾问题,完成上级交办积案化解任务。
2024年以来,办理各类涉军信访件75件。回复厅长信箱9件、区委区政府交办事项27件,网信办交办互联网舆情5件,12397热线143件次,12345政府热线260件。
(六)军休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军休干部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军休干部工资、军休干部定期生活补助和无军籍职工基本退休金、遗属补助金,2024年以来发放157.78万元,做到准确、及时、到位。军休人员满意度100%。二是制作微课视频。将军休服务对象张祥彬2002年漳州圆山灭火抢险事迹做成微课视频参加退役军人事务部评选。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安置渠道少。埇桥区安置人员多,安置任务重,埇桥区本级提供岗位压力较大,安置工作开展困难。
举措及建议:继续与区委编办、区财政等部门对接,争取更多的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岗位计划。
(二)优抚对象身份认定难、行政流程难以运行。埇桥区退役军人基数大,申请认定优抚对象身份人员数量多,部分人员因档案材料缺失,调查取证难度较大。身份认定的行政流程缺少时限规定和标准化的行政结果告知材料,在行政流程无法运转的情况下容易导入信访流程。
举措及建议:建议市局根据档案材料缺失等情况对优抚对象身份认定提出可行性建议,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继续开展外调等调查工作保障优抚对象相关权益。同时,建议市局制定统一标准的行政结果告知材料。
三、2025工作计划
(一)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让退役军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是积极协调拓宽安置渠道,提升安置质量,确保事业单位接收比例不低于上年度安置到事业单位岗位比例,圆满完成2024年度的安置任务,把每一名退役军人都安置使用好、作用发挥好。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扎实推进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扶持力度,落实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作用,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帮助退役军人更好地实现就业和创业。
三是积极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工作路径;鼓励退役军人积极参与到“兵支书”大家庭中来,为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四是打造退役军人“红耀江淮”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大基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覆盖率,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和运行机制,引导优秀退役军人参与到基层治理、解难帮困、拥军优属、走访慰问、矛盾调解等具体工作中来。
(二)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增强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落实优待政策。及时足额兑现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金补助金,持续深入开展退役军人暖心解难专项行动,用好专项帮扶岗位,持续开展“爱心送进光荣门”等活动,用足各项困难帮扶援助政策,真心实意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
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提升区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水平,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阵地作用。对埇桥区宿东、盛圩、五柳3处区级烈士陵园,支河、曹村、杨庄等13处烈士墓区以及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并设立保护标识。积极打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利用“9.30”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在区内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开展烈士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三是加强典型宣传。持续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选树。认真组织“英模宣讲团”开展以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以老兵身份、从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宣讲对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悟,宣讲退役军人忠诚为民、奉献社会的感人事迹,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以实际行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
(三)做好信访接待,加大权益维护力度,尽心尽情尽责做好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
一是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制度,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法律、法规及退役军人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二是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六尺巷工作法”,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协调化解、应急处置联动推进。
三是加强退役军人事务、政法、公安、信访等部门的紧密协调,加强信息收集、形势研判和舆论监控,加大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埇桥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
(四)强化自身建设,切实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深化认识,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事业改革发展,任务重、责任大,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支持和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当做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努力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是压实责任,切实发挥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工作考评机制,指导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开展;成员单位党委(党组)把退役军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夯实基础,继续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全区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建设国家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进一步提高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队伍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埇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