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基层快讯

埇桥区档案馆持之以恒做好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工作

文章来源: 埇桥区档案馆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4-08 15:37 责任编辑: 区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打印

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是每个公民的“人生第一证”,在户籍登记、入托入学、取得居民身份证号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凭证作用。作为在全省率先开展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相关工作的单位,近期,埇桥区档案馆新接收一批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埇桥区档案馆始终引领示范,持之以恒做好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工作。

一、充实“储能站”,分步接收档案。一直以来,埇桥区档案馆始终注重民生档案的接收、管理和利用。自2015年起,埇桥区档案馆便与埇桥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建立了协调联动模式,采取分批整理,逐步移交的方式,于2017年和2023年、2024年分三批接收了埇桥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等18家单位1992-2022年的97153件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此次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接收是在前三批的基础上,开展的第四批档案接收工作,涵盖城东街道、苗庵镇、蒿沟镇与和美医院。此次接收的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已完成清点上架。

二、打造“全链条”,建立管理机制。在国家、省都未出台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整理的规范标准时,埇桥区档案局(馆)根据《安徽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以及档案整理的一般规律,于2017年2月制定了出生医学证明的归档范围和分类编号方案,并在埇桥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进行试点。为保证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埇桥区档案馆制定了归档范围和分类编号方案,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

填补当时没有相关档案整理规则的空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收集的完整、规范,埇桥区档案馆对全区50个有签发出生医学证明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培训指导。

三、做好“数据库”,推动服务利民。为了推动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服务民生,埇桥区档案馆积极做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推动档案现代化管理。截至目前,2017年第一批接收的12365件出生医学档案已全部完成数字化,并开展利用,解决了查档群众入学、落户、工作等问题。近年来,在财政资金紧张、档案数字化工作经费未能及时拨付到位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持续性,埇桥区档案馆自行购入扫描仪,组织内部人员每天按照排班对自2023年以来接收的84788件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馆内工作人员始终奋战在第一线,确保每一份档案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此轮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接收进馆,进一步丰富了埇桥区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资源,对个人出生医学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下一步,埇桥区档案馆将持续加强民生档案资源的接收、开发和利用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埇桥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结构,为档案馆现代化建设和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埇桥区档案馆  刘珍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