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总方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重民意、惠民心”贯穿始终,依托群众,强力推进,持续掀起整治热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具有皖北田园风光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以整治提升农村环境为基础,促进乡村“生态美”。一是常态化开展村庄整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常态化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加强村庄内外、道路两侧、坑塘沟渠及重点涉创区域的环境整治,持续美化提升村容村貌。二是多元化推进村庄治理。按照“因村施策、分类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埇桥区304个涉农行政村环境整治。对一般村庄,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规范畜禽养殖、柴草堆放、农机具停放、宣传栏设置等,清理村内沟塘、乱搭乱建,加强“三线”管控,着力由“清脏”向“治乱”转变,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对示范村庄,在完成“五清”任务的基础上,有序统筹推进村庄改水、改厕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作,规范设置公益宣传栏,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长效治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搭乱建、损坏公共设施等突出问题,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变“示范”为“带动”,切实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三是工程化保障实绩实效。利用定期督查、不定期暗访、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以问题交办、跟踪督办为切入点,实行周督查、月评估、季奖惩的工作模式,将督查评估结果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季度考核加减分,奖优罚劣,以工程化手段夯实结果运用,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以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为重点,促进农民“生活美”。一是提升环境舒适度,巩固“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整治成果。聚焦农户生活品位,以改变个人卫生习惯为重点,将整治范围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庭院屋内拓展,实现农户庭院“四净两规范”、农村居民“四勤两参与”,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二是提升生活便捷度,巩固“厕所问题摸排整改”成果。一方面,做好户厕新建。在充分尊重群众改厕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埇桥区计划新建6000户左右户厕,严格按照国家爱卫办《农村改厕卫生规范》《农村户厕建设规范》标准,坚决执行“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工作理念,从质量源头抓起,紧盯化粪池等重点环节,采用预制板一体式三格式化粪池,确保质量过硬,使用长久,目前已建设5448户,竣工5158户。另一方面,做好厕所管护。持续健全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完善相应信息和监督渠道,实现网格员定期清扫、清理和巡查,做到设施坏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及时解决群众反映事项及动态问题,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同时,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面向群众发放明白纸、服务卡,明确服务范围、联系方式及配件价格,让群众切实参与到户厕管护中。此外,再次对2013年以来所有财政支持改造的公、户厕全覆盖进行摸排整改,全面梳理完善厕所档案,做到全面排查、分类整改,完善翔实的《四项清单》,确保账实相符。三是提升居民满意度,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结合以往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科学合理编制建设规划,聚焦“十项建设”任务,正在按时序打造2022年度8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并根据村情底蕴,突出切合本土特色的“地方风味”,将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切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促进乡风“和谐美”。一是注重以德为先。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美丽庭院”“道德模范”评选等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一约四会”,加强随手乱扔、随地吐痰、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教育引导农村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规范村民言行,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二是注重以人强基。发挥党员干部、妇女团体、青少年辐射等作用,让各自家庭积极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的管理中来,形成全民共建清洁家园的良好氛围。三是注重以物造美。发挥“红黑榜”“积分超市”作用,并从以往单一的人居环境整治向孝老爱亲、社会公德、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团结和睦、带头致富等方面延伸,想方设法挖掘村民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尤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