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媒体聚焦

《中安在线》10月18日报道:埇桥区:稳抓肉牛产业 持续提升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中安在线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10-18 15:10 责任编辑: 区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打印

埇桥区资源禀赋,为肉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埇桥区按照“四区两基地”发展定位和省市安排部署,大力发展粮食、果蔬、畜牧、农旅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和“大厨房”。

高位推进。牛主要以食用秸秆饲料为主,对粮食消耗量较小,国家大力提倡养牛,保障粮食安全。埇桥区有基础有优势,作为农业大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比较适宜养牛,每年产生各类秸秆250万吨可作为天然饲料。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备案的肉牛养殖场有59家,规模以下养殖场(户)603家,肉牛存栏3.73万头,出栏1.57万头。安徽的肉牛振兴主战场在皖北,皖北六市的主战场是在宿州、亳州和阜阳,宿州的主战场在埇桥。近期区委、区政府围绕全区肉牛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肉牛产业与埇桥农业发展相契合,下一步,要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的工作之一,紧紧抓在手上。

聚焦重点。一是资源和算账的问题。对目前的肉牛养殖的现状包括数量、规模,以及设施农用地、秸秆、市场等资源,要摸清、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方案、规划、政策和标准。要认真学习研究省市相关文件,结合埇桥实际制定出适合埇桥、可操作可执行的方案、规划、政策和标准。三是办事和推进的机构。要参照省市成立工作专班,真正有人抓这个事。四是人才和技术。要通过争取省市支持、自身加强引育、市场化运作、与安农、南农大等高校积极合作、多种方式,加快建立技术团队,强化技术支撑。五是要素保障的问题。思想上要解放,最大限度地用好现有的资源资金。六是选准模式。要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全产业链发展,实现联农带农富农。七是机制的问题。激励机制、投入机制、奖惩机制等等,要研究透,把机制都建立起来。八是统筹涉牛产业的发展,因为养牛不仅仅是育肥屠宰和牛肉制品,它还能够延伸很多的产业,比如说冷链物流产业、交易中心、预制菜、生物萃取等产业。

强化举措。一是要提升现有的养殖水平;二是要发挥政府涉农平台的作用;三是要加大招大引强的力度;四是要形成工作合力;五是要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六是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七是全程预判风险。(潘双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