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媒体聚焦

《中安在线》7月1日报道:埇桥区深入推进“四个一”提升计划 选优育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文章来源: 中安在线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7-01 15:59 责任编辑: 区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打印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实施“五个一”干部能力提升计划为抓手,通过培养、培训、比武、挂职、选用等系列举措,全方位锻造政治优、本领强、作风硬的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储备一支后备队伍,充盈年轻干部“蓄水池”。建立后备力量人才储备库,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坚持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两好两强”标准,综合考虑村情实际和储备需求,做到因村选人。组建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包村党政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专班,开展1次本土优秀人才全覆盖摸排,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全区298个村党组织逐个“过筛”,从村“两委”干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地致富能手、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摸排后备力量初步人选。严格资格审查,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纪委监委、公安局、信访局等10家单位对后备力量初步人选开展联审,了解其政治立场、群众口碑、工作实绩等,最终确定优秀人选。截至目前,全区共储备后备力量623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近90%。

开展一轮集中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强筋骨”。实施“书记讲给书记听”行动,推荐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上讲台、进课堂,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讲述自身优秀经验做法,形成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择优选取5名“书记”讲师。新老书记进行“师徒结对”,组织126名“老书记”与176名“新书记”结对帮带,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重点工作,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法”“资源整合术”等实战技能。打造“田间课堂”“社区讲堂”等实践课、乡土课,探索“理论授课+实地观摩+经验交流”实训模式,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进行分级分类全员轮训。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24期3100余人次,通过理论强基、业务赋能、实践提效,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本领。

组织一期“头雁”比武,推动互学互看“增本领”。树立实绩实干导向,按照“干什么、比什么”工作思路,细化制定“6+N”比武清单,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乡风文明培育、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等6项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设定产业发展项目、农村能人培育、优秀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村级组织建设、信访矛盾化解等N项具体指标,组建由组织、乡村振兴等10余家单位组成的区级专家组,实地督导点评,引导“头雁”互学互看共同发展。去年以来,共评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40余名。强化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开设“访一线 走强村 话振兴”专栏,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培育等方面择优宣传优秀乡村建设,并增添“头雁”谈感悟环节,引导“头雁”互学互看谋发展。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构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赛马比拼机制,持续拓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晋升渠道。去年以来,共2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班子。

选派一批交流锻炼,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科学统筹选派资源,采取“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等方式,注重选拔业务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村党组织书记参与交流锻炼。深化“头雁跟飞促振兴”行动,分批选派129名村党组织书记和20名乡镇干部先后赴沪苏浙先发地区跟班学习,学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模式等先进做法,通过跨域交流拓宽视野、增长才干。跨村“结对联营”,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模式,选派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结对联营”,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观摩先进治理方式,实现经验互通、能力共提。强化跟踪回访,定期召开专题交流座谈会,采取“补短强弱”方式,依据村级发展实际借鉴优秀做法,助力村级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共梳理汇总各村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等“金点子”630余条。(郑林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