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热浪席卷皖北大地,但在宿州市埇桥区的多个社区里,却涌动着一股别样清凉而充满活力的气息。
在宿州市图书馆,几张长桌被色彩斑斓的卡纸、彩泥、安全剪刀和胶水占据。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正弯着腰,耐心地指导围坐在桌边的一群小朋友。今天的手工主题是“夏日荷花”。在西关街道环宇社区的教室里,大学生志愿者正耐心地指导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心中的“未来家园”;这些充满生机的场景,共同构成了2025年埇桥区“七彩阳光”公益学堂的生动画卷。今年,这项由团区委、埇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精心打造的品牌公益活动迎来了第四个年头。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七彩阳光”显得格外璀璨。埇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深化校地联动,成功集结了一支规模空前的青春力量——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宿州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涵盖不同专业的15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总计160名充满理想与热忱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如同一股股奔腾的青春溪流,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精准汇入西关街道环宇社区、三里湾街道凤池社区等遍布全区的10个服务点位,为埇桥区的公益服务事业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8岁的婧瑜小朋友告诉记者:“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在这里我学到了小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科普知识。”
这160名青年志愿者,并非千篇一律。他们来自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学院,拥有着多元的专业背景和特长。正是这种多样性,让“七彩阳光”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关注留守儿童和乡村教育,其他团队也各展所长:有的团队聚焦于青少年安全教育,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将防溺水、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筑牢防线;有的团队则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他们带领孩子们聆听革命故事、探访本地红色遗址、编排红色主题短剧,让爱党爱国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还有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设了科普实验、手工制作、体育健身、艺术启蒙等趣味课程,极大地丰富了社区青少年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
“我本身就是埇桥籍大学生,这次回到家乡参加‘七彩阳光公益学堂’,就是想利用我们大学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我主要负责科普实验课,像‘水果电池’、‘水火箭’这些项目。我们不是光做给他们看,重点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能发电’、‘怎么飞得更高’,在实验中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家乡的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能运用小脑袋瓜想出办法,我觉得这个暑假特别有意义,值了。”一位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李鑫在带领孩子们完成一节科普实验课后深有感触地说。
走过四年历程,“七彩阳光公益学堂”已从最初的一株幼苗,逐渐成长为埇桥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的一棵茁壮大树。埇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娣表示:“它不仅是高校学子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更是埇桥区创新社区治理、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青年志愿者们的汗水与笑容,孩子们收获知识后的喜悦与成长,社区居民满意的点头与赞许,共同编织成这个夏天埇桥最动人的风景线。”(郭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