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媒体聚焦

《中安在线》8月19日报道:埇桥区:兵支书“种”出集体经济百万金

文章来源: 中安在线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8-19 11:27 责任编辑: 区政府信息中心
字体大小:【    】 打印

在顺河镇岳桥村,玉米生机勃勃,果树飘香。退役军人马军在这片热土上“种”出了亮眼成绩单。

“我是回来干了村书记之后,看到我们这边的地基本上到秋季淹得比较严重,心里比较着急。”谈及最初的动力,马军回忆道,“我就想着自己带头承包,把该挖的沟渠挖好,把农田治理好。”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执行力,带头投入农田水利治理。“今年在治理之后,应该是没有淹水了!”他欣慰地说。治理好土地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土地生金、带民致富,才是他肩上的重任。

个人创业初期,马军就决心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他精心挑选了几个玉米品种进行试种。“我自己先种,然后让老百姓去看。如果他觉得哪个玉米种好,就来问我们。我们就可以推广好的玉米种,让大家都有更好的收成。”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推广方式,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马军的探索得到了顺河镇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从选种育苗到市场销售,镇里的农业服务站全程帮衬,特别是主动协调落实了农业保险,给我们这些返乡创业的退役军人吃下了‘定心丸’,让我们敢闯敢干!”马军特别感激这项关键保障。同时,镇党委积极指导村“两委”科学规划集体土地,并成功牵线搭桥,让马军的个人农产品以及村集体的优质小麦、石榴、花生、林下鸡等,直供县城大型超市,打通了稳定的销路。

在马军的带领下,岳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清晰、效益显著。“村集体经济这块,我们种粮食作物350亩,还有120亩种的是石榴树,搞的是林下种养殖。”马军详细地算起了经济账,“其中100亩石榴树下种花生,一年能带来五六万的收入;那350亩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能带来四五十万的收入,再加上石榴果加工成石榴汁和林下养鸡,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能突破100万!”这笔可观的收入,正成为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的“源头活水”。

产业的兴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随着秋收临近,马军介绍道:“马上到玉米收获期,大概需要十几个工人配合机械作业。机械收完后,有漏的玉米棒子要人工捡拾、装运,加起来差不多要十五六个人才能完成。”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不错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

顺河镇退役军人事务站站长张菡在接受采访时,高度肯定了马军这类“兵支书”的作用:“我们积极鼓励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选拔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力实施‘兵支书’培养工程。目前全镇共有兵支书4名,兵委员4名。”张菡表示,“他们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治理乡村工作中冲锋在前,真正成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张菡进一步阐述了镇里的支持举措:“同时,组建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治安巡逻、调解邻里纠纷、抢险救灾等活动,持续展现退役军人的风采与担当。另外,我们还聚焦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看病就医、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难题,努力制定并落实‘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措施,有效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和生活困难。”

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田野,马军信心满怀:“我会继续扎根农业,把品质做得更好,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增收致富,发扬退伍军人的风采。”(孙启梦  项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