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崭新的生产车间里,一幅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农业生产画卷正徐徐展开:四座巨型银色金属罐矗立其间,气势恢宏;全自动种子生产线高速运转,金黄饱满的小麦原种如“金色瀑布”般倾泻而下,在封闭洁净的管道网络中奔涌流动。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设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两条此类生产线,集精选、包衣、分装于一体,实现全程智能化控制,每日可生产种子400余吨。在生产线末端,自动化包装线快速运转,依次完成计量、灌装、封口、喷码,一袋袋印有品种信息、生产批次的可溯源种子产品源源不断下线,构建起从田间到市场的质量追溯体系。
这条生产线不仅提升效率,更能确保质量。该公司董事长刘良柏介绍说:“全自动化生产不仅能提高运转速度与生产效率,还能保障种子精选质量与生产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投入。”
据了解,自7月中下旬启动生产以来,该生产线已处理原粮5000余吨。“华成种业小麦和大豆良种,主要供应苏鲁豫皖地区,其中大豆种还销往长江流域。”刘良柏说。
华成种业的智能化升级,正是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缩影。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种业小镇占地2.5万亩,按照“三区一平台”功能布局,打造研发区、加工区、高标准育种区和数字农业平台。
“我们通过‘双招双引’聚力打造种业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形成从种业研发、繁育、推广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园区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园区已形成“产业筑基+科研赋能”的发展格局:产业端,已引进了荃银兴大、华成种业等12家行业头部企业;科研端,黄淮海种业科技谷内9家科研院所相继入驻,农业农村部土壤微生物实验室等重大平台进展顺利。在此支撑下,创新成果与协同效应同步显现——园区企业新增11个省级审定作物品种,安徽农业大学皖北试验站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园区与安徽科技学院等深化合作,科企联动让种业创新“引擎”全速运转。
展望未来,园区规划清晰:通过持续聚焦主导产业持续发力,推动埇桥农业产业从传统生产向高质化、品牌化、集群化的跃升,全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埇桥模式”。(拂晓报通讯员 孙启梦)